重返白宫的他,突然宣布自己“发现了一个世纪大漏洞”。
这话一出来,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啥漏洞这么厉害,能叫“世纪”级别的?
说白了,特朗普的意思就是:只要我暂时不去主动招惹中国,那这个地球上,就没一个国家是我摆不平的。
一切,从一个快递包裹说起
这事儿的引爆点,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是一张小小的快递单。
这几年,大家海淘都习惯了,尤其是从中国买东西。那些几美金、十几美金的小玩意儿,化妆品、手机壳、小饰品,通过SHEIN、Temu这些平台下单,没几天就“嗖”一下送到美国消费者手里。关键是啥?它免税,而且海关基本不查。
大家觉得这是消费降级时代的福音,但特朗普不这么看。他团队的人一查,好家伙,这背后藏着一个叫“de minimis”(最低限度条款)的贸易规则。简单说,只要你一个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就能合法地、大摇摆地进入美国,一分钱关税都不用交。
这对美国本土的商家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大量的中国商品,尤其是电商巨头们,就利用这个规则,把货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完全绕开了传统的贸易壁垒和监管。
特朗普盯着这个“漏洞”很久了。在他眼里,这不是公平竞争,这是制度上的不平衡。尤其是SHEIN和Temu这两条“鲶鱼”,它们不光价格低,还用强大的算法精准推送,物流快得吓人。它们在美国不设大型仓库、不铺线下门店,轻资产运营,打得美国本土品牌节节败退。
数据一出来,白宫的人都吓了一跳。光是过去一年,美国就收了差不多十亿个这种免税小包裹,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每一单都在蚕食美国的税基,每一次送达都是对本土产业的一次冲击。
于是,特朗普动手了。他宣布,要拿这个“de minimis”开刀,准备大幅降低甚至取消800美元的免税额度,所有入境商品,准备好一视同仁,全额征税。
这招一出,相关平台的股价立马波动。但民众的反应很有意思,有人拍手叫好,说总算能保护本国企业了;也有人大声抱怨,说以后买便宜东西的快乐没有了。
你看,特朗普这一手玩得很溜。他先不一棍子打死,而是放出风声,看看各方反应。中国这边呢,反应很冷静,没有激烈的官方喊话,企业层面则开始默默调整物流和供应链策略。这种冷静,恰恰验证了特朗普心里的一个猜想。
谁都能打,打完都得点头哈腰
就在大家还在讨论快递包裹的时候,一篇自媒体爆文火了,标题就是我们今天聊的这个:“特朗普发现世纪漏洞,不招惹中国就没人能打”。
这篇文章,把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操作串了起来,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什么叫“没人能打”?咱们看事实。
第一个“服软”的是日本。芯片战打了这么久,美国要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特朗普直接向日本施压,要求配合对华搞出口管制。日本开始还很犹豫,毕竟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得罪不起。但特朗普这边直接甩出“王炸”:不配合?行,那咱们聊聊你们的汽车关税,还有驻日美军费用的问题。几轮敲打下来,日本顶不住了,乖乖调整了半导体出口政策。
第二个是菲律宾。美国在南海以军演名义搞“自由航行”,动作越来越大。马尼拉一开始想搞平衡,两边不得罪。结果呢?特朗普直接冻结了部分军事援助,重新审视两国的防务条约。这下菲律宾急了,很快就公开表态,“坚定地和盟友站在一起”,回头还加购了几批美制武器。这就像被人打了一顿,还得笑着掏钱买单。
还有欧洲那帮老盟友。法国总统总在说“战略自主”,德国总理也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不靠谱。但一到具体的贸易谈判,比如汽车关税,谁都不敢真跟特朗普掀桌子。特朗普甚至在一次发布会上调侃,说自己对加拿大征税,是在帮他们调整经济结构,打“预防针”。加拿大媒体气得大骂这是“勒索”,但政府层面还是得捏着鼻子配合。
这一圈打下来,特朗普树立了一个极其强势的形象。他的外交就像打牌,不求全盘谋略,只求每一手都把对方压死。他发现,只要对手不是中国,这种极限施压的策略,几乎次次奏效。压完之后,对方要么妥协,要么退让,总得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
这让很多人,包括他自己,都开始思考一个核心问题:为啥唯独对中国,他不这么干?
到这里,特朗普的战略拼图就清晰了。他不是不敢打,也不是忘了在竞选时说的那些狠话。他是在进行一次成本和收益的精算。
还记得几年前那个大新闻吗?美国记者爆料,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在特朗普任期末尾曾秘密致电中国,承诺如果美国要进攻,会提前预警。特朗普后来气得发文,说自己“从未考虑过与中国开战”,还说米利这是“叛国”。
这事真假咱们放一边,但它透露出一个信息:在特朗普的思维里,跟中国打贸易战和打一场真正的热战,是两码事。 他可以为了贸易利益把关税大棒挥舞得震天响,但他非常清楚,全面对抗的后果是什么。那不是选票能衡量的,那是历史级别的灾难。
他为什么能“搞定”日本?因为日本在安全上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他为什么能压住菲律宾?因为两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体量完全不对等。
但中国不一样。
西方经济学家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有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特朗普看明白了,今天的中国和当年被美国用一纸《广场协议》就摁住的日本,有本质区别。
首先,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加征关税听着吓人,但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构成了巨大的缓冲垫。这把刀挥下去,中国会痛,但美国自己也得“流血”。
其次,美国在全球树敌不少。一旦中美陷入激烈对抗,导致美国自身实力受损,那些潜伏在水下的反美力量,会不会趁机扑上来?
所以,特朗普的“不招惹”,是一种极其精明的冷处理。他没有闲着,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打”。比如,延续拜登政府的策略,拉拢日韩、澳大利亚搞“四方安全对话”,在技术上搞“小院高墙”,精准封锁。
他把战场切割了。能用钱和压力解决的,就绝不动用军事选项;能轻松打赢的,就绝不拖泥带水;而对于那个最硬的骨头,他选择暂时绕着走。
他通过打压周边国家,逼迫他们站队,实际上是在测试中国的战略底线和盟友的忠诚度。他在等,等一个成本更低、胜算更高的时机。他需要时间来修复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巩固他的科技封锁线。
所以,你看懂了吗?特朗普发现的这个“世纪漏洞”,不在于某个具体的贸易条款,而在于当今世界的力量结构。他用一种“选择性出拳”的方式,短期内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赚足了声势。
别人点头哈腰,是他的战术胜利;而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不随之起舞,则让他的终极战略无法轻易实现。
参考文献:
《纽约邮报》关于特朗普“从未考虑与中国开战”的报道。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关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国防战略重点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