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严惩内鬼,74名员工被辞退,46人被拘留,涉及金额3千万

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清洗”正在安踏内部上演,当“廉洁安踏”公众号披露惊人通报,总裁级高管赫然在列,46人被送法办,高达3千万的黑金链条被彻底斩断,整个商业圈为之震动。

这不再是简单的惩戒,而是安踏以雷霆手段向所有心存侥幸者发出最严厉警告,安踏正以一场自上而下的“刮骨疗毒”,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廉洁体系,甚至将触角伸向整个行业生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一个都跑不掉

通常企业出了丑闻,第一反应都是捂,能压就压能瞒就瞒,可这次安踏偏偏反着来,不但不捂还亲自扯开遮羞布,把自家的“烂疮”血淋淋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这事发生在今年9月16日,安踏对外公布了一份内部治理行动的成绩单,但这份单子,与其说是成绩不如说是一份触目惊心的清算报告。

数字一个比一个扎眼:涉及金额约三千万元,被辞退的员工多达74人,其中46人被直接移交司法机关。

这已经够让人震惊了,但更深的水还在后头,被送进去的人里竟然包括一名总裁级别的高管,还有14名总监级4名经理级的中层干部。

这简直就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风暴,毫不留情地刮过了公司的权力核心,安踏这把“手术刀”挥得是又快又狠,而且刀刀都切在了要害上。

今年年初启动的这场内部专项治理,到8月底审查结束,揭开的盖子让人触目惊心,涉案金额接近三千万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种对高层的“无差别攻击”,直接打破了很多人心中“高层有豁免权”的幻想。

这传递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在安踏廉洁这条红线,谁碰谁就得付出代价,没得商量。

安踏的治理范围也没有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这次行动不仅有二十一名内部员工被移送司法机关,更有二十五名外部合作方的人员一起被“送了进去”。

内外通吃一锅端掉,这就告诉所有人,安踏不可欺,想钻空子内外勾结,门儿都没有。

防火墙不是一天建成的

最绝的是安踏这把刀还能跨越时间,有三名已经离职的员工以为跳槽了就万事大吉,结果还是因为在职期间的旧账被揪了出来。

这种“职业追溯机制”的建立,彻底粉碎了“离职即平安”的侥幸心理,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每个人在位时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行为的后果。

动刀子切除毒瘤固然重要,但更厉害的是构建一个能自我防御的“免疫系统”,让病毒没那么容易侵入,安踏在事后惩戒的喧嚣之下,真正下功夫的其实是这些看不见的内部长效机制。

他们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一个叫“诚信道德委员会”的高级别机构,这相当于给整个公司的廉洁体系装上了一个“大脑”。

紧接着包括《反贪腐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在内的六项核心制度被全面更新,从规矩上就把漏洞给堵上了。

光有制度还不够,还得有技术手段把权力关进笼子,安踏搞的那个“阳光采购平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供应商的报价合同条款全都公开透明,采购经理想一个人说了算?没门。平台里设置了多级审批流程,从技术上就限制了个人滥用职权的空间。

当然最坚固的防线还是人心,安踏把廉洁教育变成了员工的必修课,还组织大家去参观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基地,请司法人员来普法。

这些举措目的就是要把“不敢腐、不能腐”的外部约束,内化成“不想腐”的自觉行为,在每个人的思想里建起一道防火墙。

安踏的“兼济天下”

如果说内部治理是“独善其身”,那安踏接下来的操作就是想“兼济天下”了,它没有把这次反腐当成家丑藏着掖着,反而主动公开,试图扮演一个商业生态“净化器”的角色。

今年2月份安踏就公布了一份包含十家供应商的“永不合作”黑名单,这种主动亮剑的姿态,本身就是对行业潜规则的一次挑战。

和字节、腾讯这些大厂一样选择公开通报,这种“刮骨疗毒”的勇气,与那些为了保股价而选择内部消化问题的外企形成了鲜明对比,给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榜样。

更进一步安踏还加入了“阳光诚信联盟”和“企业反舞弊联盟”,参与建立跨行业的失信信息共享平台。

这意味着一个在安踏这里失信的供应商,可能在整个联盟里都接不到单子,这就不再是企业间的单打独斗,而是联手共治,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商业环境的腐败成本。

安踏执行董事兼联席CEO赖世贤有句话说得特别到位,他强调诚信是安踏的底线,和能力同等重要,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商业战略。

他们正试图重塑一种消费逻辑,一个内部诚信治理清明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出值得信赖的“匠心品质”产品,这是要把内部的治理成本巧妙地转化为外部的品牌资产。

回过头来看安踏的这套组合拳,从“手术刀”的精准切除到“免疫系统”的内生防御,再到“净化器”的生态共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现代企业治理的完整闭环。

结语

安踏用行动证明“商道酬信”这句古老的商业伦理在今天不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深入人心的文化建设来支撑,在当下的商业竞争中,彻底的廉洁治理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合规成本。

它正在通过这种立体化的治理模式,蜕变为企业最坚固的护城河和最核心的品牌资产,安踏的案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将无形的诚信,转化为有形竞争力的生动样本。

大家对于安踏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拘留   金额   员工   商业   诚信   制度   手术刀   自上而下   司法机关   企业   手段   生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