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显眼!安徽3岁半女童身高1米1体重58斤,妈妈:唯一兴趣爱好就是吃,准备减肥

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话题中,“体重与健康” 始终是家长关注的核心。近日,安徽阜阳宝妈苏女士分享的一段幼儿园开学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 —— 视频里,3 岁半的女儿坐在幼儿园小朋友中间,身高和体重明显比同龄人 “大一圈”,身高 110 厘米、体重 58 斤的她,即使和大一两岁的孩子相比,也显得格外突出。苏女士表示,女儿的唯一兴趣爱好就是吃,目前家庭成员也存在偏胖情况,为避免体重增长影响健康,她已开始带女儿尝试减肥。这段真实的生活片段,既展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也引发了大众对儿童科学饮食与健康管理的思考。

一、幼儿园视频引关注:女童体型突出,妈妈意外发现 “与众不同”

2025 年 9 月 1 日,是安徽阜阳某幼儿园开学的日子。当天下午,苏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家长微信群里等待老师分享孩子们的开学动态。没过多久,老师发来几张孩子们在教室排排坐的照片,苏女士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儿 —— 在一群穿着统一园服的小朋友中,女儿坐在中间位置,圆圆的脸蛋、壮实的身材,比左右两边的小朋友高出大半个头,肩膀宽度也明显更宽,整个人看起来像 “小大人” 一样,与周围的孩子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第一反应是觉得好玩,孩子坐在里面特别显眼,就把照片保存下来,随手发了条朋友圈,配文‘开学啦,我们家的胖宝在幼儿园里格外突出’。” 苏女士后来回忆,她起初以为幼儿园里还有比女儿年纪小的孩子,所以体型差异才这么明显,直到晚上和老师沟通时才得知,班里小朋友的年纪都和女儿差不多,大多是 3 岁半到 4 岁,“老师笑着说‘您家孩子只是块头大,性格很开朗,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很好’,我这才意识到,女儿确实比同龄人偏高偏胖不少。”

苏女士将朋友圈的照片整理成短视频,发布到自己的社交账号上,没想到很快就受到关注。视频里,孩子们端正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故事,苏女士的女儿偶尔会转头和旁边的小朋友小声说话,圆圆的眼睛透着机灵,虽然体型突出,却一点也不怯生。截至 9 月 2 日中午,这段视频的播放量突破 300 万,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这孩子长得真结实”“比我家 5 岁的孩子还高”“要注意控制饮食啦,健康最重要”,还有不少家长分享自家孩子的生长情况,展开关于 “儿童体重标准” 的讨论。

面对网友的关注,苏女士在评论区回复:“谢谢大家的关心,我们已经在注意控制孩子体重了,会科学减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她还晒出女儿的身高体重记录,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生长情况 ——3 岁半的孩子,身高 110 厘米,体重 58 斤,远超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根据《中国 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3 岁半女童平均身高约 97.6 厘米,平均体重约 14 公斤,即 28 斤)。

二、生长轨迹:出生体重正常,一岁半后逐渐发胖

苏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出生时的体重很正常,一点也不胖。2022 年 3 月,女儿在阜阳当地医院出生,体重 6 斤 4 两,身高 50 厘米,各项指标都符合新生儿标准。“月子里的时候,孩子的饭量也和普通宝宝差不多,母乳喂养,每次喝 150 毫升左右,一天喂 6 次,体重增长也很平稳,满月时体重 9 斤,3 个月时 12 斤,都在正常范围内。”

变化发生在女儿一岁半以后。“大概从 1 岁 6 个月开始,孩子突然变得特别能吃,每次吃饭都要和大人吃一样多的量,还总喊着饿。” 苏女士说,一开始她以为孩子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饭量增加是正常的,就没有刻意控制,“比如我们大人吃一碗米饭,孩子也要吃一碗,菜和肉也吃不少,吃完还会要水果、零食,不给就哭闹。”

随着饭量增加,孩子的体重开始快速增长。1 岁半时,体重 25 斤;2 岁时,体重 35 斤;2 岁半时,体重 45 斤;3 岁时,体重 52 斤;到 3 岁半,体重已经达到 58 斤,身高也从 1 岁半的 80 厘米,长到 110 厘米,始终比同龄孩子高出一截。“每次带孩子出门,都会有人问‘这孩子有 4 岁了吧’,我说才 3 岁多,大家都很惊讶。” 苏女士笑着说,女儿的衣服也比同龄孩子穿得大,现在已经穿 120 码的童装,有的 120 码衣服还嫌紧,需要买 130 码的,“鞋子穿 26 码,比我邻居家 5 岁的孩子穿的鞋子还大。”

孩子之所以这么能吃,和她 “爱吃” 的天性分不开。苏女士说,女儿的唯一兴趣爱好就是吃,别的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动画片,她兴趣都不大,只要看到食物就特别兴奋。“早上起床第一句话是‘妈妈,我要吃包子’;中午吃饭时,会主动要‘多盛点米饭’;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零食,饼干、水果、酸奶,能吃不少;晚上睡前还要喝一杯牛奶,吃一小块面包。”

为了满足孩子的食欲,苏女士以前经常变着花样做美食:早上蒸包子、煮鸡蛋、熬小米粥;中午做红烧排骨、可乐鸡翅、炒青菜,搭配米饭或面条;下午准备水果沙拉、坚果;晚上则做清淡的蔬菜汤、蒸鱼。“孩子不挑食,什么都吃,而且吃得特别快,一碗饭几分钟就能吃完,还会主动要第二碗。” 苏女士说,近半年来,她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的饮食量,比如减少米饭的份量,多给孩子吃蔬菜,零食换成健康的水果和无糖酸奶,“如果不控制,估计现在体重已经超过 60 斤了。”

三、家庭背景:全家偏胖,遗传或有影响

苏女士坦言,女儿偏胖,可能和家庭遗传因素有关。“我们家除了我,其他人都偏胖。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体重都在 150 斤以上,尤其是爷爷,身高 175 厘米,体重 200 斤左右;孩子爸爸身高 180 厘米,体重 180 斤,属于微胖体型。”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从小接触的饮食结构也偏向 “丰盛”。“爷爷奶奶特别疼孩子,每次孩子回老家,都会做很多好吃的,红烧肉、炸鸡腿、糖醋鱼,都是孩子爱吃的,还总说‘孩子正在长身体,多吃点才有营养’,不让我们控制孩子的饭量。” 苏女士说,有时候她想减少孩子的零食,爷爷奶奶还会偷偷给孩子塞饼干、糖果,“他们觉得孩子胖点更健康,不容易生病。”

孩子的爸爸也很疼女儿,经常带孩子去吃快餐。“爸爸工作忙,周末陪孩子的时候,就会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说想吃汉堡、薯条,爸爸就会带她去,还会买大份的套餐,让孩子吃个够。” 苏女士无奈地说,她多次和家人沟通,希望大家一起配合控制孩子的饮食,但家人总是觉得 “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直到最近看到孩子在幼儿园里的体型差异,家人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爷爷现在会主动说‘以后少给孩子吃油炸食品,多吃蔬菜’,爸爸也答应减少带孩子吃快餐的次数。”

除了家庭遗传和饮食因素,孩子的活动量较少,也可能是体重偏胖的原因之一。苏女士说,女儿不太喜欢运动,平时在家更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绘本、玩积木,让她出门散步,总是不愿意,“每次要哄很久,才愿意出门走一会儿,走不了 10 分钟就喊累,要抱或者坐推车。” 以前家人觉得 “孩子还小,不用强迫运动”,现在为了减肥,苏女士每天晚上都会带着女儿出门锻炼,“从小区走到附近的公园,大概 15 分钟,再在公园里玩半小时滑梯、秋千,慢慢增加活动量。”

四、健康管理:半年体检一次,已开启科学减肥计划

尽管孩子目前没有出现健康问题,但苏女士还是很担心体重增长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健康。“我咨询过医生,医生说儿童时期过度肥胖,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必须重视。”

从孩子 2 岁开始,苏女士就坚持每半年带孩子去医院做一次体检,比普通孩子的体检频率更高。“每次体检,医生都会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检查血常规、微量元素等,结果显示除了体重超标,其他指标都正常,没有营养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 医生还会给苏女士提供饮食和运动建议,比如 “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等,这些建议都被苏女士记在笔记本上,作为调整孩子生活习惯的参考。

为了科学减肥,苏女士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从饮食、运动、睡眠三个方面入手,逐步调整孩子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方面,苏女士重新规划了孩子的每日食谱:早上以清淡为主,喝一杯 200 毫升的无糖牛奶,搭配一个水煮蛋和一小块全麦面包,偶尔换成小米粥和蔬菜包;中午吃半碗米饭,搭配大量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和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蒸鱼、鸡胸肉、豆腐),避免油炸、红烧等重油重盐的做法;下午的零食换成苹果、香蕉、蓝莓等水果,或者一小把原味坚果,杜绝薯片、糖果、含糖饮料;晚上喝一小碗蔬菜汤或杂粮粥,搭配少量蔬菜,睡前 1 小时喝一杯温牛奶,不再吃其他食物。“现在做饭会特意少油少盐,比如以前做可乐鸡翅,现在改成清炖鸡翅,孩子一开始不适应,说‘没有味道’,我们就慢慢引导,告诉她‘这样吃更健康,身体才会更强壮’,现在她已经能接受了。”

在运动方面,苏女士每天晚上都会带孩子出门锻炼,时间控制在 1 小时左右:18 点 30 分吃完晚饭,休息半小时后,19 点出门,从小区步行到附近的公园(约 15 分钟),在公园里让孩子玩滑梯、秋千、跳绳等,19 点 45 分开始步行回家,20 点左右到家。周末的时候,还会带孩子去郊外爬山、放风筝,或者去游泳馆学游泳,增加运动量。“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出门,我们就用她喜欢的玩具吸引她,比如‘去公园可以玩你最喜欢的滑梯哦’,慢慢让她养成运动的习惯。现在孩子每天都会主动说‘妈妈,我们晚上去公园玩吧’,进步特别大。”

在睡眠方面,苏女士严格控制孩子的作息时间:晚上 20 点 30 分开始准备睡觉,给孩子洗个热水澡,讲 15 分钟的睡前故事,21 点准时关灯睡觉;早上 7 点 30 分起床,保证每天 10.5 小时的睡眠时间。“医生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生长激素分泌,也能帮助控制体重,所以我们特别重视睡眠质量,睡前不让孩子看电子产品,避免兴奋影响入睡。”

五、家长心态:不焦虑不盲目,以健康为首要目标

面对孩子偏胖的情况,苏女士的心态很平和,没有盲目焦虑,也没有采取极端的减肥方式。“我知道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孩子,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快速瘦下来,而是控制体重增长速度,让她的体重慢慢回归到正常范围,同时保证营养均衡,不影响身体健康。”

苏女士还会和孩子沟通减肥的原因,让孩子理解并配合。“我会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说‘宝宝现在有点胖,我们多吃蔬菜、多运动,身体会更健康,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跑跳,不会容易累’,孩子虽然小,但能明白‘健康’的意思,会主动说‘妈妈,我要吃青菜,我要去运动’。”

对于网友的建议,苏女士也会认真参考,比如有网友建议 “记录孩子的饮食和运动情况,方便调整计划”,她就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天记录孩子吃的食物种类和份量、运动的时间和项目,每周测量一次身高体重,观察变化;还有网友建议 “带孩子去看儿童营养科,制定专业的饮食方案”,她计划下个月带孩子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让减肥计划更科学合理。

目前,苏女士带孩子减肥已经有半个多月,虽然体重还没有明显下降,但孩子的精神状态很好,吃饭更香了,运动也更积极了,“以前走几步就喊累,现在能在公园里玩半小时不休息,晚上睡觉也更安稳了。” 苏女士说,她不会因为短期内没有效果而放弃,会坚持下去,“只要孩子健康、开心,就是最好的结果。”

9 月 3 日早上,苏女士给孩子准备了早餐:一杯无糖牛奶、一个水煮蛋、一小块全麦面包。孩子坐在餐桌前,大口大口地吃着,偶尔还会拿起面包喂给苏女士一口,笑着说 “妈妈,面包真好吃”。苏女士看着女儿的笑脸,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只要坚持科学减肥,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既拥有快乐的童年,也拥有健康的身体。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育儿   安徽   女童   显眼   体重   身高   妈妈   孩子   女士   女儿   健康   都会   饮食   儿童   饭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