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着陆场针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已做好全面搜救准备,具备应对复杂环境、确保任务安全高效执行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环境与任务适应性准备
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地域辽阔但受冷空气影响处于风沙期,气象条件对飞船返回和搜救工作构成挑战。飞船返回需满足严格的气象要求,如风速、能见度等,否则可能影响返回舱落点精度和搜救效率。为此,着陆场针对大风扬沙等突发情况制定充足预案,确保搜救工作不受极端天气干扰。例如,神舟十九号原计划4月29日返回,因气象条件不满足要求而推迟,但着陆场始终保持待命状态,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二、全系统综合演练与能力验证
东风着陆场通过多次空地协同和全系统综合演练,验证了搜救任务的组织、指挥和保障能力。例如,2025年4月25日,着陆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地面搜救力量指挥车、搜索车、处置车、医监医救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待命点集结。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在接到返回舱落点坐标后精准降落,地面分队模拟开启舱门、抬送航天员出舱,确保出舱时机、舱外适应、转运护送等工作严谨科学。这些演练全面检验了着陆场系统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为任务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搜救力量与装备保障
东风着陆场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力资源和测控、通信、气象、医疗、运输与后勤保障等设施设备,组建了一支功能体系完备、专业门类齐全的搜救队伍。地面分队配备“猛士”越野车,可在沙漠、戈壁等复杂地形中快速机动,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到达并处置返回舱。车辆装备经过严格检修检测,驾驶员熟练掌握沙漠驾驶技能,能够应对复杂路况和极端天气。此外,搜救队还开展了沙漠驾驶训练、低温条件训练等专项训练,提升搜救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心理素质。
四、任务执行与安全保障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采用5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阶段,整个返回着陆过程耗时约50分钟。东风着陆场针对任务特点,优化了着陆场布局,新增了后弹道返回搜救区域和搜救方案,提升了应对大范围偏差的快速搜救能力。同时,构建了非合作式快速精准搜索体系,破解返回舱信标失效等意外情况下的快速搜索难题。搜救队还通过安全警示教育和职责使命教育,筑牢安全防线,确保任务执行过程中人员、装备和航天员的安全。
五、历史经验与技术创新
东风着陆场自2016年首次启用以来,已圆满完成多次载人航天器搜索回收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2020年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此着陆,开启了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近年来,着陆场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如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落点景象测量系统,提升夜间返回舱目标识别能力;构建新一代预案体系,以风险识别牵引、应急指挥要点统领、专业预案支撑,提升任务执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