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刘文辉如果炸了泸定桥,红军可能全军覆没,他为啥不炸?

1935年,红军长征走到大渡河边,泸定桥成了他们生死攸关的一道坎。这座铁索桥要是被炸了,红军很可能被堵在河边,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当时控制泸定桥的是四川军阀刘文辉,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让他炸桥,可刘文辉愣是没干,只拆了桥上的木板,没把桥彻底毁掉。为啥他不炸?

长征的紧要关头:泸定桥有多重要?

1934年10月,红军在江西吃了大亏,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这一路上,他们得躲着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翻山越岭,过河涉水,目标是到陕北重新扎根。

到1935年5月,红军走到四川的大渡河边,这地方可不是闹着玩的。大渡河水流急得像脱缰的野马,两岸又是陡峭的山崖,历史上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这儿栽了跟头,全军没了。

红军要想活命,就得赶紧过河。可过河哪那么容易?他们先在安顺场抢了个渡口,但那渡口就几条小船,运几千人得磨蹭好几天,追兵一到就完蛋。

于是,红军把目光锁定在了160公里外的泸定桥。这桥是清朝康熙年间建的,13根粗铁链撑着,上面铺着木板,横跨大渡河,是个现成的过河通道。要是能拿下这桥,红军就能快步过去,甩开追兵。

但问题来了,泸定桥在刘文辉的地盘上。蒋介石给刘文辉下了命令:炸了它,别让红军过。刘文辉要是真听了,红军很可能就被卡死在河边。可他没炸,这是咋回事呢?

刘文辉是谁?

刘文辉,1895年出生在四川大邑县,家里条件不错,早年上过军校,1916年从保定军校毕业,回来就在四川军队里混。他不是那种只会打仗的莽夫,心眼多得很。

到1920年代,四川乱成一锅粥,军阀们各占山头,互相掐架。刘文辉跟他的侄子刘湘搭伙干过一阵,但后来闹翻了,1933年打了场“二刘之战”,刘文辉输了,带着人马退到西康,也就是现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那一块。

西康这地方穷山恶水,但刘文辉硬是站住了脚。他管着这片地盘,靠收税、搞贸易过日子,手底下有几万兵,算是个不小的势力。1935年红军来的时候,他得好好想想:听蒋介石的炸桥,还是留着桥给自己用?

刘文辉跟蒋介石的关系有点复杂。名义上他是国民党这边的人,可实际上,他跟其他军阀一样,更在乎自己的地盘和利益。

蒋介石那时候忙着“攘外必先安内”,想借着剿共把地方势力收拾得服服帖帖。刘文辉看得很清楚,蒋介石不光想灭红军,也想削他的权。所以,他得掂量掂量,炸桥这事儿对自己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为啥不炸桥?

泸定桥可不是随便一座桥,它是四川和西藏之间的命脉。清朝康熙年间建这桥,就是为了打通两边的路,方便军队和商队来往。

到1935年,这桥还是个大动脉,茶叶、盐巴、药材啥的都得靠它运。西康本来就穷,断了这个通道,贸易一停摆,地方经济就得瘫一半。

刘文辉靠啥吃饭?不就是地盘上的税收和贸易嘛。炸了泸定桥,等于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绳子。当地老百姓和商人肯定得骂娘,说不定还会闹起来,他这军阀还怎么当?

再说了,桥炸了想再修可没那么简单。那时候没啥现代设备,铁链桥这种东西修起来费钱又费力,刘文辉哪有那个闲钱去搞重建?

所以,从经济上看,炸桥对刘文辉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宁可拆了木板,让红军不好过,也不想把整座桥搭进去。

此外,刘文辉跟蒋介石的关系,说好听点是合作,说难听点就是互相防着。蒋介石想统一全国,把军阀都收编了,可刘文辉不想当傀儡。

红军来了,蒋介石让他炸桥,他心里得合计:我要是真炸了,红军是挡住了,可蒋介石会不会趁机派兵进西康,把我给吞了?

四川那时候是军阀混战的地盘,刘文辉的邻居们,像刘湘这些人,没一个省油的灯。他要是把桥炸了,等于断了西康的交通线,自己这边弱了,别人说不定就趁虚而入。

更别提蒋介石了,这家伙一直想找机会收拾地方势力。刘文辉可不傻,他得留一手,不能让蒋介石占尽便宜。

还有个说法挺有意思,有人提到刘文辉可能跟共产党那边有点联系。不是说他当时就想投共,但至少没把路走死。1935年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他留着桥,没跟红军撕破脸,说不定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事实也证明,他后来还真干得漂亮,1949年内战快结束时,他带着西康投了共产党,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泸定桥不光是个交通工具,还有文化分量。康熙皇帝当年下令建这桥,桥头还有御碑,上头写着“一统山河”,多气派啊。这桥在当地人眼里是个宝贝,代表着几百年的历史。炸了它,不光是毁个桥,还等于砸了块招牌。

刘文辉要想在西康站稳脚跟,得让老百姓服他。炸桥这种事儿,太容易惹众怒了。当地人靠这桥吃饭,藏族同胞也把它当命根子,他要是真动手,估计得被骂成破坏文化的混蛋。他的部队里还有不少本地人,真要炸桥,军心都可能散了。

有个传闻挺有意思,说蒋介石让刘文辉把铁链剪了,刘文辉回话说这桥是康熙爷建的,不能随便毁,最后只拆了木板。这话听着像借口,但也说明泸定桥的历史地位确实是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战略失误:没料到红军这么猛

刘文辉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够聪明了,拆了木板,桥面就剩铁链,红军总不能飞过去吧?他还在桥对岸放了兵守着,想着这么一搞,红军肯定过不来,结果他算错了。

红军这边派了第四团,团长杨成武带着人马跑了120公里,一天一夜赶到桥边。到了那儿一看,木板没了,只剩铁链晃晃悠悠挂在河上。

刘文辉的兵在对岸架着机枪等着。可红军没怂,22个战士自告奋勇,爬着铁链就往过冲,一边爬一边挨枪子儿,好几个掉河里了,但剩下的硬是冲过去了,拿下了桥头。

刘文辉的部队压根没顶住,红军一猛攻就乱了套,连火烧桥的机会都没抓住。这说明啥?刘文辉低估了红军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手下那帮兵的战斗力。

红军能拿下泸定桥,也不光靠拼命,战术上也有讲究。他们兵分两路,东岸西岸各走一队,同时在南边佯装强渡,搞得刘文辉的兵晕头转向。本来守桥的兵就不多,红军这一分散,他们更顾不过来了。

5月29那天,红军第四团到桥边时,守军已经慌了神。22个勇士突破了防线,后头的大部队赶紧铺上木板,几千人陆陆续续过了河。这仗打得快准狠,刘文辉压根没反应过来。

炸桥真能灭红军吗?

泸定桥要是真炸了,红军肯定会吃大亏。大渡河不好过,没桥的话,他们得造筏子或者找浅滩,速度慢不说,还容易被追兵堵上。但红军在长征路上啥险没见过?之前在安顺场抢渡口就挺成功,桥没了,他们未必就全完了。

再说了,红军本来就分了好几路走,泸定桥只是其中一个点。炸了桥,最多拖住他们一阵子,想全歼没那么容易。不过,拿下泸定桥确实让红军少走了不少弯路,保存了实力,这点没得说。

泸定桥的事儿没让刘文辉倒霉,他照样在西康混得下去。抗战时,他带着部队出川打日本鬼子,算有点民族气节。到了1949年,眼看国民党要完,他果断起义,把西康和平交给共产党,自己还捞了个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位子,活到1976年才去世。

这事儿跟1935年有啥联系?有人说,刘文辉那时候就看出红军不是省油的灯,没跟他们结死仇。后来局势变了,他顺势投靠共产党,保住了自己的前途。泸定桥没炸,可能真是个无心插柳的聪明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历史   泸定桥   全军覆没   红军   刘文辉   西康   蒋介石   大渡河   木板   铁链   军阀   地盘   共产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