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压垮堂食?卖越多、亏越狠!很多小店确实营业额少了一半

这场“外卖大战”,消费者是笑着下单,老板却是哭着关门。

谁能想到,外卖订单越多,餐馆反而亏得越惨

生意最火的时候,居然成了老板最焦虑、最难过的日子。如果以为这只是一场平台之间的补贴大战,那真是太表面了。

这背后,其实是一次对中国线下实体餐饮的深度“收割”,而大批街头小店,正被卷进这场无声的风暴里,悄然陨落。

别再说“堂食在萎缩”这么温和的话了,现在直接说“堂食被外卖干趴下了”都不夸张。

广东某咖啡简餐店主北北的店来说,6月外卖订单暴涨,但总营收比5月少了整整1万元,这还不是亏,是“看着单子走,利润在消”。

他算得明白:堂食做一单40元就到手40元,可外卖扣点、满减、平台佣金加一堆“打包损耗”之后,实际只能拿到22元左右,连最基本的人力跟租金都覆盖不了

不是小店不努力,是平台把路封死了。

这场“外卖大战”的残酷在哪?我总结三个字:卷、贱、反。

第一,卷到了极致。平台给消费者撒券撒疯了,15减14、38减18这种券天天发。商家不是决定权者,而是“背锅侠”——补贴的钱,一半要商家出,消费者下单越多,商家赔得越狠。

第二,价格越来越贱。原本30元的饮品,自提只要20元,在线上下单优惠再砍一刀只剩10块钱。堂食还能怎么活?网友总结得好:“被电商打了一轮,被配送平台再剐一刀。”

第三,反逻辑地伤了根。整套体系就是:商家投钱→外卖单量暴增→堂食萎缩→重新拉表看利润,傻眼了——越多订单亏越多,等于自己掏钱卷死自己

这是平台用商家的钱补消费者,然后堂食再拿自己养的命续对手的命。

这不是商业逻辑,而是系统性吃人。

走访北京十余家餐饮店,答案出奇一致:堂食崩了,而且是全面塌缩式的

尤其是那些做灌汤包、肉夹馍、炸酱面、麻辣烫的,客流腰斩甚至砍掉70%。快餐本就便宜,外卖再打折,一单利润仅剩5块,有些干脆是做一单亏一单

对这些小店来说,他们不是不想拥抱线上,而是根本撑不起这波补贴战。门店租金一个月三五万,外卖单量哪怕翻倍,也不过是填刚性成本的坑罢了

而平台的算法只认低价和成交量,谁敢提价就掉权重,掉流量,干脆没活路。

你以为现在这些快餐小店“高价不讨好、低价吃死自己”?错,他们根本就没得选择。

现在连消费者都“上道”了,点单先看有没有券,有券再下单,没有券就换一家。

“自取”更离谱,站在店门口下外卖单,同样的餐、同一家的店,光是走平台就能立省10块钱

那你说,谁还坐下来吃?谁还愿意掏全价?

有人说得好,大周末的,最怕不是没单,而是平台莫名发券,一发券订单暴涨,然后从东忙到西,结果是亏得更狠

这届堂食,不是被淘汰的,是被“干掉”的。

最令人窒息的,是商家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账号数字”哄骗。

比如深圳、北京、广州一批外卖旺店,一天能稳出1600单以上。看起来生意爆棚,其实查下账单,营收的半壁江山都贴给了平台补贴,真拿到手的,连操作间里的油钱都不够。

6月北北的店出了37000元营业收入,光是补贴部分就分摊走了超过21000元

收入看着涨,利润反而跌。等于商家用真金白银“替平台拉新”,结果一点股份都没有,连活路都没了。

平台狂欢,个体商户买单

更致命的变化,是“消费路径的彻底重构”。

开家店以往的逻辑是:地段好→堂食稳→利润可控。

现在变成:开堂食亏死、不开堂食也没人知道你,连幽灵厨房都得靠平台打赏才活下去

那还要实体干啥?

餐饮最后变成几个超级连锁品牌+平台生态代工厂,小店在其中根本没立足之地。

有商家说得很直白:“过去夏天是堂食旺季,现在是堂食的坟场。”广州40度那几天,本地人都宁愿吹空调点外卖,连喝茶都不出门了。

堂食不死,夏天不至于寒。

有人会说:这是市场选择,适者生存。

但这事,真没那么利落。

平台并非纯粹市场行为,它有技术垄断+财力补贴+流量倾斜,能精准收割每一个体量的商户。低价夺用户→反向压榨商家,形成价格围墙。

不像过去,喊一声“线下体验”,消费者还愿意埋单;现在拼的根本不是“谁好吃”,而是“谁更便宜”、“哪张券最大”。

长期看下去,能活下来的小店,不是味道最好,而是适配最高效平台运营规则的那一批

譬如:标准化菜品、无人化厨房、外卖定制包装、算法驱动价格弹性控制…

商户肩上背的,不只是锅铲和房租,还有全套互联网化能力。

你要说这合理吗?合理是合理,但公平真没有。

再退一步讲,这么一折腾,对中国整体经济健康真的好吗?

别忘了,中国有超过1300万家餐饮小店,是基层就业的重要支柱。

外卖大战让这些小店疲于应战,而平台的“摧枯拉朽式占领”,虽然短期拉动日活、成交额、流水GMV这些数字看起来光鲜,但长远会让街头烟火气和灵活经济彻底消失,变成若干家大平台之间的寡头对抗。

那阵子用户吃得爽,半年来回馈啥?街区变冷、店租走高、就业收缩。

当体验、价格、效率都统一被平台接管,消费者也早晚被拉进另一套牢笼里——那是价格不可控、口味千篇一律、服务单一化的平台定制生活

这场外卖战争,不只是堂食的灾难,更是我们生活方式被平台“规训”的开端。

未来能活下去的,得是三种店:

烤肉、火锅、烤鱼这种“非堂食不可”的重体验型;

高单价、低频率、有社交属性的商务餐厅;

具备强大连锁能力、成本控制极限压缩的数据驱动型快餐品牌。而剩下那个你家楼下的炸酱面馆、包子铺、奶茶档口,也许明年就不见了。

这不是情绪化的悲观,而是风向已转,资金与算法决定胜负;炒锅和人情,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轻了说“外卖火了”,背后是几百万老板梦碎。

重了说“堂食凉了”,背后是中国街头烟火气的一段落幕。

是平台赢了?也许吧。

目前看,是整个餐饮底层生态的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外卖   营业额   确实   大战   平台   商家   消费者   利润   低价   价格   订单   餐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