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元一粒,比黄金还贵,片仔癀这“神药”最火的时候想买都买不到。
然而,短短几年后它的神话就破灭了,市场价格直接腰斩至400元,公司市值也随之蒸发超2000亿。
从疯抢到腰斩,不过几年光景,这资本大戏为何会草草收场?
片仔癀的故事,得从明朝嘉靖年间说起。一位宫廷御医,据说看不惯朝政,揣着秘方跑路,最后在福建漳州落脚。那地方湿热,蛇虫多,老百姓常受其苦。
这秘方熬的药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效果好,名声一下就传开了。“癀”在当地方言里指热毒肿痛,“片仔”就是一片见效的意思,片仔癀的名字就这么来了。到了清末民初,这药渐渐传到民间,甚至跟着留学生出了国,攒下了点国际名声。
要说成分,片仔癀里头有麝香、牛黄、蛇胆这些传统认知里的金贵药材。天然麝香本就稀罕,产量卡得死死的。天然牛黄更是牛的胆结石,得靠撞大运。这些稀缺玩意儿一凑,再顶着“宫廷秘方”的光环,片仔癀打从娘胎里就透着股“奢侈品”的味儿。
后来,它的配方还成了国家级绝密,神秘感和珍贵性又上了一层楼。当然,它在清热解毒,尤其对肝病和某些炎症确有疗效,这是它立足的根本。
可真把片仔癀推上神坛,变成资本宠儿的,还是2020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让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健康焦虑四处弥漫。这时候,历史悠久、成分珍稀的片仔癀,它的“神药”形象被资本敏锐捕捉并迅速放大。
片仔癀药业,这家2003年就上市的公司,股价在沉寂多年后,坐上了火箭。从百元上下噌噌涨到快500块一股,市值也冲破3000亿大关,成了中药板块的带头大哥,什么“中药茅台”、“中药界法拉利”的名头都来了。
这场资本盛宴里,谁在搅动风云?黄牛们可没闲着。他们仗着有钱,在官方指导价还是590元一粒的时候就大笔扫货囤起来,硬生生造出市场缺货的假象。
普通人想买药?药店要么限购,要么早就空了。没办法,只能去二手市场,那里1600元一粒是常态,真急用,还得加钱。
公司呢?对这局面似乎也乐见其成,甚至有意无意地“添了把柴”。片仔癀药业也懂“饥饿营销”那套,老跟市场念叨原材料多缺、工艺多复杂、产量多有限,严格控制出货,供不应求就这么一直吊着。
品牌形象塑造也没少花钱。一年砸5个多亿搞营销,请来白鹿、郎平、张静初这些名人站台,使劲儿往高端、可信赖上靠。社交平台上,网红和养生博主也一拥而上“种草”,有的说吃了皮肤变好,有的说精力旺盛。
这些个人体验,没啥科学依据,却也忽悠了不少人跟风买。高价那会儿,片仔癀的销量,不少是冲着送礼去的。在某些圈子里,送片仔癀,既有面子又能保护健康,形成了一种“越贵越有人买,越买越显金贵”的怪圈。
股市里的机构也跟着瞎起哄,反复吹它的“稀缺性”和“护城河”,把一堆散户也给忽悠进去了。
可沙滩上盖的楼,风一吹就晃悠。大概从2022年开始,片仔癀的“神药”光环就迅速暗淡了。二手市场上的回收价,从一千多块一路跳水,过了800元、600元的坎,到2024年初,已经跌到400块左右,缩水幅度真够吓人的。
公司股价也没能幸免,两年里市值蒸发过半,从3000亿高点摔下来,只剩1200多亿。那么,这泡沫怎么就突然破了呢?
这泡沫破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首先,市场那股疯抢劲儿,很多是“人造”的。疫情带来的短期恐慌一过,大家也慢慢冷静下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亲身试过后发现,花大价钱买的片仔癀,实际效果跟宣传里说的神乎其神差得远,有些人甚至觉得跟普通消炎药感觉上没啥大区别。至于健康人想靠它强身健体,更多像是个心理安慰。
有网友分享过,他爸因为长期应酬得了早期肝癌,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同时也长期吃片仔癀,最后康复了。这种个案确实有,但不能证明它对所有人都那么神。说到底,片仔癀的疗效更多还是在肝病辅助治疗和特定炎症上,适用范围可没那么广。
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变了。片仔癀价格高高在上的时候,别的药企也不是吃素的,陆陆续续也推出些功效类似但价格亲民不少的产品,这自然分走了一部分顾客,削弱了片仔癀一度近乎垄断的地位。
再加上,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中药市场乱象的整治,一些上市中药企业被查,也让大伙儿对整个中药行业的疗效真实性多了几分关注和讨论。当年那些高位囤货的黄牛们,现在估计只能对着一堆药丸子发愁,有苦说不出。
片仔癀的困境,不能全怪外部环境,它自身的问题也不小。最扎眼的一条,就是产品太单一。长期以来,就靠片仔癀这一款药贡献了公司九成以上的营收,这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的搞法,抗风险能力能有多强,可想而知。
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才是企业的命根子。可片仔癀药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跟它千亿市值和高昂的营销费比起来,就显得太小气了。
数据显示,它2023年的研发费用才2亿左右,占营收比例不过2%,远不如国际大药厂通常超过15%的水平,甚至连自家营销开支的一半都不到。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毛病,在国内不少中药企业里还挺普遍。早在2014年,片仔癀公司就试着往化妆品、保健品这些领域伸手,想多找几个吃饭的家伙。可快十年过去了,这些多元化尝试,效果也就那样。
被寄予厚望的化妆品业务,2023年营收才7个亿,对一家千亿级公司来说,这点体量太小了,连国内美妆龙头的零头都赶不上。
药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实实在在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不是炒概念、玩饥饿营销。短期内,后者也许能搞出点销售奇迹,但长期看,泡沫一旦破了,肯定会砸到自己脚。
药品更不该被异化成少数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把3克左右的药丸卖到1600块,这种定价,明显脱离了大多数人的购买力。
现在的片仔癀,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它手里还攥着国家级绝密配方这张王牌,有历史底子和一些铁杆用户。可另一方面,如果还抱着单一品种不放,舒舒服服“吃老本”,拿不出持续的创新突破和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这条路又能走多远呢?
信息源:片仔癀提价策略“失灵”,中国经营报2025-05-03。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