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63年4月13日印尼,两位东方女性优雅的身影惊艳了整个外交界——身着白色旗袍的王光美,与身着深色套装的张茜,在丈夫刘少奇与陈毅的陪同下,开启了中国领导人首次携夫人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性旅程。
在这场外交活动中,王光美和张茜一起留下了一张合照,照片中的两位女性,穿着优雅端庄,笑容沉稳大气,站在外国友人面前,那优雅的气质,完全不输。
这场持续月余的东南亚四国之行,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开创了新中国女性外交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刚刚拉开帷幕,一切都还在摸索之中,当时有个情况特别突出,就是外国领导人来访华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夫人一同前来。
可咱们国家呢,在接待方面却有点“手忙脚乱”,常常找不到合适的领导夫人来陪同接待这些外国领导人的夫人。
后来,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在一次交流中就提到了这事,为了能让外交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更加周全,陈毅就想到了动员张茜专门来负责外交工作和夫人工作。
起初张茜不愿意,表示临时客串可以,专职不干,她希望有自己独立的事业,而且已经有了目标,想在俄语翻译领域继续有所突破。
她通过在上海、北京的专业俄语学习,已经翻译、出版了俄语文学作品。
于是陈毅把问题反映给周恩来,周恩来对邓颖超说:“你去做做工作,女同志之间总好说话。”
在邓颖超的耐心劝说下,张茜最终被说服了,到了1961年9月,中央正式批准成立了“夫人外事活动指导小组”。
张茜呢,因为在外交方面有经验,而且工作能力也强,就被任命为这个小组的副组长。
她上任之后,那可是忙得不可开交,一方面,她得仔细研究制定外交礼仪规范,让外交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国际惯例,展现出咱们国家的风范。
另一方面,她还得组织培训外交人员的夫人团队,教她们怎么和外宾交流、怎么应对各种场合,让这些夫人也能成为外交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1961年5月,一场旨在解决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在瑞士的日内瓦盛大举行,这便是第二次日内瓦会议,11日那天,张茜随同由陈毅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一同前往日内瓦参会。
在这次会议期间,张茜承担起了一项特别的外交任务——负责与各个代表团团长、大使的夫人们展开交流。
于是,在各种宴会、酒会的场合中,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她就像一朵在外交舞台上绽放的东方之花,优雅且从容。
有一次,在老挝富马亲王和苏发努冯亲王共同举办的酒会上,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各国的夫人们身着华服,欢声笑语不断。
张茜穿梭其中,和不同国家的夫人们愉快地交谈着,就在这时,张茜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美国代表团代理团长哈里曼夫人正朝着自己径直走来。
哈里曼夫人走到张茜面前,脸上挂着看似友好的笑容,嘴里叽里咕噜地说起了一些交际性的客套话。
然而,张茜心里十分清楚,在出发之前,国内就明确传达了纪律:在与会期间,不要主动和美国官方人员接触。
所以,面对哈里曼夫人的主动搭话,张茜表面上不动声色,她微微耸了耸肩膀,装作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样子,只是带着温和且礼貌的微笑,静静地看着哈里曼夫人,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哈里曼夫人原本以为自己主动示好,能顺利地和张茜搭上话,没想到却碰了这么一个软钉子,她一下子就着急起来,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后赶忙转身,匆匆忙忙地跑去找翻译,想让翻译来帮她打破这僵局。
张茜见状,十分机智地顺势转了个身,轻盈地走进了另一个夫人组成的交流圈子里,继续和她们愉快地交谈起来,仿佛刚才的小插曲从未发生过。
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几分钟,酒会的另一边突然传来一阵哄笑声,张茜好奇地循声望去,原来是哈里曼大使和他的夫人又挤到了陈毅身边。
只见哈里曼大使面带微笑,主动伸出了手,陈毅呢,也表现得落落大方,毫不犹豫地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哈里曼的手。
两人的手紧紧相握,仿佛握住了中美关系那微妙又关键的一丝契机。
各国记者立刻抓住了握手的瞬间,法国巴黎 《快报周刊》 评论称:“美国政治家主动和中国政治家握了手,这是多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
1962年9月,印度尼西亚总统夫人哈蒂尼应邀访问中国,所有的领导人,甚至毛主席都接见了哈蒂尼夫人,外事规格达到了最高。
所有的夫人也都出席了欢迎盛宴,且都身穿旗袍,连蔡畅、邓颖超这样的大姐都穿着深色底料、胸前印着浅色大花的华贵旗袍,宴会大厅里夫人们多彩的服装使人目不暇接。
张茜选择了一件金黄的旗袍,看似普通,可在灯光下一照,料子就反射出紫色,显得十分华贵。
连邓小平都叹为观止,回家后对他的女儿们说:当天的宴会上,就数张茜和孩子们的妈妈卓琳最漂亮。
作为"夫人外交"的实践者,张茜早在1958年就曾率妇女代表团访问柬埔寨,成功促成中柬妇女组织的建立。
此次出访中,她负责与印尼妇女运动领袖玛尔塔的会谈,推动两国在妇幼保健、扫盲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这种“夫人外交”的柔性力量,有效弥补了传统外交在民生领域的触角不足。
照片中是刚到柬埔寨下飞机时候的张茜,她穿着一身带花的旗袍,优雅大气,画面十分欢快,张茜脸上的笑容也非常欢乐,整个造型充满了东方女人的韵味。
从1956年到1966年底这整整10年里,张茜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外交使者,在中国外交舞台上马不停蹄地奔波着。
在这漫长的10年里,张茜频繁地走出国门,开启了21次出国访问之旅,她的足迹遍布12个国家,而在国内,她接待过的妇女人士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1963年,王光美第一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陪同刘少奇出国访问东南亚,这是王光美最早留给中国人民印象的时候。
作为了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常常在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跟随在刘少奇的身后,如果需要自己说话就会上前问好。
那段时间,国内根据出国访问的纪实制作了一部新闻纪录片,并且在电影院上映,这是人们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王光美,她一袭旗袍,一串项链,一种光鲜亮丽代表国人的文人情怀尽显眼前。
新中国夫人走向世界的历程由此开启,为了表示对中国第一夫人的尊重,苏加诺总统把一个最新品种的兰花以王光美的名字命名,并赠送了一盆给王光美。
此后,刘少奇一行在印尼的访问,苏加诺和夫人哈蒂尼全程陪同,当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机场向王光美致意时,她的回答也非常得体。
苏加诺对她说:“我们国家天气很热。”王光美回答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比天气热。”苏加诺接着说:“我们分别已经有一年了?”她说:“总统看起来仍然很年轻。”
王光美是个极具涵养的女性,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风姿,气质卓然出众,在人群中总是格外亮眼。
自与刘少奇结为夫妻后,她不仅承担起了刘少奇政治秘书的重要职责,在工作上成为丈夫得力的助手,更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中。
她和刘少奇生有四个子女,但她的付出远不止于此,她还肩负着抚育刘少奇前妻所生子女以及其他亲属孩子的重任,算下来,她一共精心照料着九个孩子。
正因为如此,在中南海里,刘少奇一家温馨和睦,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幸福家庭典范,邻里间提起他们家,无不交口称赞。
刘少奇这次出访,包括印尼、缅甸、柬埔寨、越南四国,其中访问前三国是我国家主席第一次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国媒体纷纷聚焦,大家都密切关注着此次出访,毕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外交行程,更意味着新中国外交版图的进一步拓展
作为第一夫人,王光美早在1962年以自己的名义,向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夫人哈蒂尼发出了诚挚的邀请,热情欢迎她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在游览长城时,王光美和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陪同苏加诺夫人哈蒂尼,三人并肩而行,还一起拍摄了上面的这张照片。
照片中的王光美,身着一件剪裁得体、款式端庄的大衣,她的脸上洋溢着真诚而灿烂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从容,气质优雅大气,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女性独有的知性之美。
王光美与张茜用优雅与智慧,在冷战铁幕上撕开了一道温暖的裂缝,她们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外交艺术,不在于宏大叙事的堆砌,而在于对人性光辉的捕捉;不在于强硬姿态的展示,而在于文化共鸣的创造。
人民日报——永远馥郁的红芳张茜2013年 7月 19日
世界知识杂志——王光美:共和国第一夫人2006年11月22日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