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VS 泰州:里下河水的“浪里白条”比谁更柔韧

苏超第11轮要搞事情!淮安和泰州这两支“开了挂”似的“神奇之师”,9月7日要在淮安体育中心正面硬刚了,“又爱又杀”的戏码,这个周末不看就算亏。

虽说俩城市是喝着同一方里下河水长大,到了球场,也要“亲兄弟明算账”,半点儿不含糊。淮安队是出了名的“主场龙”,家门口作战2胜2平保持不败,简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泰州队则是“客场凶”,近4个客场打得有板有眼,堪称“客场收割机”。这也就注定场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场上跑起来比兔子还快,拼抢起来比抢红包还要积极。

1996年行政版图里的“分家记忆”

1996年是淮安和泰州两地绕不开的年份。这一年,大淮阴一分为二,宿迁独立门户,“大淮安”趁机“改头换面”;另一边,扬泰地区也上演“分家”大戏,泰州成了独立的地级市,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打那以后,淮安一门心思搞“三淮一体”;泰州则美滋滋地挂上了苏M的车牌,宿迁也喜提苏N番号,哥仨从此各奔前程。

一晃近30年过去了,当年的“愣头青”都长成了“实力派”。淮安把运河文化、西游文化玩出了新花样——一会儿搞个运河灯光秀,一会儿办个西游主题乐园,文旅产业搞得风生水起。搞产业也不含糊,左手抓先进制造业,右手抓现代服务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电池到整车,一条产业链拉得明明白白,还修了宁淮城际铁路,把自己接入长三角的“快车道”,生怕跟不上大部队。

泰州则走了“专业特长生”路线,医药产业是它的“王炸”——中国医药城里挤满了国内外药企和科研机构,不愧是“医药界的创新高地”。除此之外,泰州还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把生态种植、养殖搞得有声有色,绿色农产品卖得比网红奶茶还火。城市建设也不落后,一口气建了6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村民住楼房,出门是风景画,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同是“水做的”各行其“道”

行政边界能划清地图上的线,却割不断里下河水的“亲情”。有人问“里下河到底是啥?”说白了,就是四条河围成的一个“超级大水碗”——西有里运河,东有串场河,南有通扬运河,北有淮河入海水道,淮安和泰州就乖乖躺在这个“碗”里,想分家都难。更有意思的是,洪泽湖水面比兴化最高的塔尖还高,淮安成了“上游水龙头”,泰州则是“下游大水盆”,水流一连通,俩城市的命运就绑在了一起:你好我也好,你难我也难,妥妥的“命运共同体”。

这水不仅是“纽带”,更是两地人的“饭碗”。泰州兴化的“锅底”地形,常年跟水“斗智斗勇”,愣是逼出了“千垛田”这种神操作——一块块田垛浮在水面上,春天种上油菜花,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层金色地毯,既是种地的“法宝”,又是打卡的“网红景点”,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还有溱潼会船,每年一到日子,百条船在水面上“飙船”,鼓声震天响,那不是比速度,还要比胆量,比智慧。顺便要向水“说声谢谢”,感谢它的馈赠和滋养。

淮安是“靠湖吃湖”的典范,洪泽湖、白马湖就是它的“天然粮仓”。古运河上的老水利设施,比爷爷的爷爷岁数都大,见证了一辈辈人治水的“小聪明”;湖面上的渔民一喊号子,渔网撒下去,满满的湖鲜就捞上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管是泰州的“跟水抢地”,还是淮安的“靠湖吃饭”,说白了都是跟水“和谐相处”的学问——既不跟水硬碰硬,又能从水里讨生活,这就是里下河人的“生存哲学”。

说到吃,俩城市更是“英雄所见略同”。“泰州早茶”是“水乡小精致”,干丝细得能穿针,鱼汤面鲜得能掉眉毛,食材全是本地河湖里捞的,一口下去全是“水的味道”;淮安是“淮扬菜大佬”,软兜长鱼、洪泽湖大闸蟹一上桌,那排场、那鲜味,谁看了不流口水。一个是“早茶小清新”,一个是“宴席硬菜王”,看似不一样,实则都是“靠水吃鲜”的忠实粉丝。

古人今人都懂“老百姓的心思”

淮安和泰州的文化骨子里,都藏着“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温柔。明朝的王艮是泰州学派的“扛旗人”,放着好好的书房不用,偏要把讲堂搬到码头、盐场,教船工、盐工认字、讲道理,还喊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口号——意思就是“别小瞧自己,你是最棒的”,让文化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兴化人郑板桥更实在,当官时喊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辞官后就跑到民间画画写诗,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全写进作品里,活脱脱一个“民间代言人”。

淮安的吴承恩则用《西游记》“说真话”。他考了一辈子科举都没中,干脆写了本神话小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是在替老百姓“喊冤”;师徒四人取经,就是在说“做事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看似写神仙,实在替底层百姓“发声”。王艮的“接地气”、郑板桥的“为民忙”、吴承恩的“敢表达”,合在一起就是里下河文化的“民本密码”。

现代作家汪曾祺是“里下河精神的活化石”。这位高邮老乡的文字,跟里下河的流水一样“不慌不忙”,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全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读着就特别舒服。他写高邮咸蛋,说“筷子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写新藕,说“脆嫩清甜,能当水果吃”;就连炒青菜,都要强调“用猪油炒才香”,这就是对家乡的“深情告白”。他不追时髦,不写空话,一门心思写生活、写人性,就像里下河的水,安安静静却有力量。

你吃过金湖意蕴悠长的“晚茶”?

在里下河的水网里,金湖(隶属淮安)就像一颗“小珍珠”,把“水的智慧”玩到了极致。每年盛夏荷花绽放时,承载着老辈人感恩与希望的荷花节,早就从当年的民间祭祀,摇身变成了集文化展演、旅游打卡、生意洽谈于一体的“全能盛会”,妥妥成了金湖对外的金名片。

这座依水而生的小城,把水“柔中带刚、随形而变”的脾气摸得清清楚楚。水装在方缸就成方的,倒圆碗就变圆的,遇着弯弯绕绕的河道还能顺道拐个弯;可要是真急了眼,暴雨一泼就能闹水灾。金湖人心里门清,顺着水的性子来,也不能马虎大意忘了防备。就跟舌头似的,软的时候能打卷儿,硬的时候能扛事儿。

二十多年前,金湖还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小城,虽说有万亩荷塘撑场面,可除了看个花、采个莲,压根换不来真金白银。金湖人脑子一转,灵机一动:“咱有荷花啊!不如办个荷花节试试?”没成想,首届荷花节就火得一塌糊涂,不仅游客挤破了头,投资者都闻风而动。打那以后,金湖就认准了荷花这条“致富路”,死磕荷花文化不放:搞荷花仙子IP圈粉,做荷花宴馋人,最妙的是荷花为媒,把营商环境的口碑传扬出去,硬生生把当初的“荷花荡”打造成了如今的“聚宝盆”。现如今一到荷花季,游客慕名而来,赏荷、吃宴、听故事,文旅也让当地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这份“该变通时就变通,该坚守时不含糊”的智慧,在金湖人的饮食上体现得更淋漓尽致。泰州人爱摆弄精致的“早茶”,淮安人擅长做厚重的“淮扬大菜”,金湖则在两者之间另辟蹊径,创造性地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晚茶,时髦一些叫“下午茶”。

金湖人的晚茶,没有早茶那种赶时间的匆忙劲儿,也没有正餐那种讲究排场的仪式感。人们围坐在一起,品着茶、吃着点心,聊聊家常、谈谈生意,更像是一种悠闲的生活仪式。别瞧这晚茶看着简单,里头全是金湖人的智慧。既填上了正餐和夜宵之间的“空窗期”,又借着轻松的氛围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一碗一碟的晚茶背后,藏着的是金湖人对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坚守,更透着他们不跟别人硬刚、找准自己节奏的变通劲。(华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体育   淮安   泰州   白条   柔韧   河水   金湖   下河   洪泽湖   兴化   早茶   文化   运河   高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