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中国卡脖子了,220亿国产巨头,把激光雷达做到了世界第一

2025年的自动驾驶圈,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戏码。

这边小鹏G7改款直接卸掉激光雷达,比亚迪10万级的海豚智驾版全靠摄像头“看路”,乘用车市场喊着“激光雷达没用”的声音越来越大。

那边上海禾赛科技的港股上市仪式上,高管们刚接过美国Robotaxi公司超4000万美元的订单,财报里又写着“2024年交付50万台,营收破20亿”的亮眼数据。

这家市值220亿的国产巨头,硬是把曾被卡脖子的激光雷达,做到了全球出货量第一,可以说,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来“卡脖子”了。

禾赛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冰火两重天”,中国巨头却赚麻了

咱先看个有意思的反差,2025年3月,小鹏汽车给新改款的G7做宣传,眼尖的人发现,之前顶配版才有的激光雷达,这次直接给卸了。

4月比亚迪更狠,10.98万起售的海豚智驾版,从头到尾没装雷达,只靠8个摄像头搞辅助驾驶,车企们好像集体达成了“激光雷达是累赘”的共识。

可就在乘用车市场“弃雷达”的同时,禾赛科技却在美股和港股两个市场“杀疯了”。

禾赛科技

2025年9月,它刚登陆港股募资41.6亿港元,成为近四年中概股回港最大规模IPO,往前推半年,美股股价从4.02美元涨到24.08美元,翻了快5倍。

支撑这波涨势的,是实打实的业绩,2024年全年交付激光雷达501889台,比2023年多了一倍还多,12月单月更是交了10万台,成了全球首个做到这事儿的企业。

营收突破20.8亿元,还首次实现了盈利,Non-GAAP净利润1400万元,手里攥着13亿元净现金流。

最牛的是海外订单,2025年1月,路透社曝出禾赛和奔驰签了“多年独家协议”,要给奔驰未来的L3级车型供雷达,这可是海外前装量产市场里最大的一笔订单。

禾赛科技

截至2月,它已经和22家车企的120款车达成合作,理想、小米这些国内品牌不用说,连欧洲豪门都找上门来。

高盛还专门发研报给它“买入”评级,说2030年海外ADAS激光雷达出货能到300万台,禾赛肯定是主力。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既是禾赛抓住Robotaxi刚需和全球化订单的机遇,也藏着乘用车市场弃用潮带来的挑战,毕竟车企要是都转纯视觉,雷达的基本盘就得被动摇。

ADAS激光雷达 ET25

从70万到200美元!中国如何把“奢侈品”砍成“白菜价”

很多人不知道,十年前激光雷达还是个“天价玩具”。

那时候全球市场被美国Velodyne垄断,64线的雷达卖7万美元一套,相当于一辆宝马5系的钱,普通车企根本用不起。

但2016年禾赛推出第一款40线雷达Pandar40时,直接把价格砍到2.3万美元,还不到Velodyne的三分之一,一下子就把垄断撕开了口子。

这还不算完,禾赛在这些年来是把成本一降再降,2024年12月,它推出的ATX雷达,价格直接打到200美元,差不多1500块人民币,甚至连哪吒V、零跑T03这些10万级的小车,都能装上激光雷达了。

ATX雷达

要知道美国Luminar的同类型雷达还卖500美元,而且ATX的探测距离能到300米,比Luminar的250米还远,视场角也宽20度。

为啥能这么便宜?首先是自研芯片,禾赛的第四代自研芯片,直接把雷达的核心成本砍了50%,利润率反而涨了。

然后是产线,它在上海嘉定建了全球首个激光雷达“智造中心”,40秒就能下线一台雷达,一年能产200万台,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下来。

还有供应链,80%的供应商都在长三角300公里内,苏州的镜片、宁波的外壳,今天要货明天就能到,响应速度比海外同行快3倍,光物流成本就省了不少。

ATX雷达

而且质量上也很令人放心,智造中心里有条200米长的测试道,专门模拟沙尘暴、暴雨、零下30度的极端环境,雷达得在里面“闯关”通过才能出厂。

2024年国内15万以下车型的激光雷达渗透率,从不到1%跳到23%,靠的就是这种“又便宜又耐用”的优势。

成本优势让禾赛抓住了智驾平权的机遇,但持续的价格战也成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再往下压价,利润空间只会越来越薄。

禾赛 激光雷达

不押宝车企!禾赛偷偷挖了万亿“新粮仓”

不过禾赛也不傻,它没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乘用车市场上,当车企还在纠结“用不用雷达”时,它早就跑到工业、机器人这些B端赛道“开荒”了,而且已经有了不少收获。

先看工业场景,现在工厂里的AGV(自动导引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都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设备,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能到68亿美元,其中60%的高端产品都得用激光雷达。

禾赛专门做了JT系列迷你雷达,定位精度能到±10毫米,在仓库里满是货架、机器人来回跑的复杂环境里,也能精准定位建图。

JT系列迷你雷达

宝马沈阳工厂2025年2月启用的物流AGV,装的就是禾赛的XT系列雷达,避障准确率能到99.7%,单台机器人的改造成本比之前降了4万块。

另外,港口也是个好战场,港口里全是集装箱、大货车,还有粉尘、水雾,强光照射也常见,摄像头很容易“看不清”,但激光雷达不怕这些。

不过,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机器人赛道,2025年1月,禾赛发布了专为机器人设计的JT系列超半球雷达,体积小、视野广,月交付量很快就突破2万台。

同月,它和MOVA签了100万台的订单,这些雷达会装在MOVA的家用割草机器人上,能精准避开草坪里的石头、花盆。

JT系列迷你雷达

宇树科技3月发布的H1机器狗,也用了这款雷达,现在已经能在商场里自主导航、帮人送快递了,而且这些机器人雷达复用了车载雷达的技术,成本却只有同类产品的1/5。

禾赛预计,2025年机器人业务能占总营收的40%,差不多是再造一个“小禾赛”。

这条第二增长曲线,是禾赛应对乘用车市场波动的重要机遇,但B端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华为、大疆都在往这个领域挤,未来能不能守住份额,还得看技术迭代速度。

禾赛科技

结语

未来,随着英伟达DRIVEThor这类L4级计算平台的量产,随着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市场的爆发,激光雷达的舞台只会更大。

禾赛的棋局才刚下到中盘,而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故事,还会有更多精彩的篇章。

毕竟,真正的突围,从来不是只赢一次,而是在每一次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都能选对方向、踩实脚步。

信息来源:禾赛科技实现美股+H股双上市,激光雷达最大IPO诞生,将发力机器人市场

红星新闻 2025-09-17

信源截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财经   中国   巨头   激光   机器人   市场   科技   成本   美元   订单   系列   全球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