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巨骗李万铭:伪造身份进入中央做官,甚至还曾外访苏联

李万铭1927年出生于陕西安康县,家境在当地算得上殷实。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开过粮栈、酒肆和山货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手段却不光彩。往酒里掺水、用劣质货冒充上等品、缺斤少两,这些伎俩让李父赚了不少钱。

李万铭从小看着父亲与顾客讨价还价,学会了如何用花言巧语掩盖真相。他继承了父亲的口吃毛病,但这并未影响他练就一副伶牙俐齿,尤其在紧张时,话反而说得更顺溜。

李万铭的童年并不平静。他十岁那年被送进县城小学读书,成绩平平,却总爱耍小聪明。考试前,他曾偷偷翻老师抽屉,抄走试卷答案;课后,他偷同学的文具,换点零花钱。这些小动作被发现后,老师批评,他却不以为意。

父亲非但不责骂,反而夸他脑子活,颇有自己当年的风范。小学二年级没读完,李万铭因偷窃被学校开除,学业就此中断。尽管如此,他靠着自学练了一手好字,尤擅模仿他人笔迹,还偷偷跟人学了刻章的手艺。这两项技能,后来成了他行骗的利器。

1945年,18岁的李万铭离开家乡,投身国民党青年军207师,担任准尉政治干事。抗日战争刚结束,国民党军队征兵正紧,李万铭主动报名。他有点文化,写得一手好字,军中安排他做文书工作,负责抄写文件、整理档案。

部队风气松散,军官们上下其手,李万铭也动了歪心思。他利用职务便利,伪造退伍名册,试图冒领费用,结果被抓了个现行,关进沈阳陆军监狱三个月。狱中,他靠着一封伪造的军官担保信,提前获释。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国民党军队溃败,李万铭趁乱逃离部队,从东北一路流窜到江苏。南京解放前夕,他隐匿身份,伪造了一份中央大学的学生证,顺利考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这所学校学制短,专为新中国培养基层干部,李万铭凭着几分真才实学通过考试,拿到了毕业证书。

然而,他嫌分配到云南山区的工作太苦,压根没去报到。相反,他伪造了一封盖有军政大学假公章的介绍信,跑到常州市政府,混了个建设科科员的职位。没干几天,他嫌职位低微,弃职而去。

接着,他又伪造文件,谎称自己是军政大学党员教育科长,因“淮海战役负伤”致残,要求苏南行署安置工作。这次,他忘了伪造党员关系介绍信,破绽暴露,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服刑半年后,他因病获假释,回到陕西安康。

假释后的李万铭并未改过自新,反而将骗术推向新高度。1951年,他在安徽滁州一家刻字铺里,私刻了一枚二野军政大学的公章,还仿制了陕西省主席马明方的印章。他用这些假章伪造了一封介绍信,自称是军政大学“军政科副科长”,兼“残废军人”,要求安康专署安排工作。

信件递到民政科,工作人员未加细查,便信以为真。李万铭被安排到民政科工作,还因“革命军人”身份获颁“人民功臣”奖章和残废证。为了演得逼真,他在单位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同事们对他颇为照顾。

半年后,李万铭被选为培养对象,派往西北农学院进修。他仍不满足,伪造了一份“二野军大组织部”的调令,称自己被任命为第12军35师103团参谋长,需赴中南局报到。西北农学院领导未起疑,给他开具了党员关系介绍信,还与他合影留念。

李万铭拿到档案袋后,销毁不利记录,塞进一份精心编造的履历表,宣称自己1936年参加红军,历任359旅连长、营长,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参谋长,曾获“战斗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52年2月,他带着这份假履历抵达武汉,顺利进入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担任农业科学研究所秘书主任。

同年4月,李万铭被选入中国农业考察团,随团出访苏联。这次出访是中苏友好关系的高光时刻,代表团成员多为农业领域的骨干,李万铭能名列其中,全凭伪造的“光辉履历”。在莫斯科,他以秘书身份参与活动,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站在红场观看阅兵仪式。

宴会场合,他端着酒杯,向苏联官员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革命事迹”,从抗日战争到淮海战役,细节编得滴水不漏,引来阵阵掌声。在火车旅途中,他结识了一名姓陈的女翻译,谎称自己因淮海战役负伤瘸腿,因抗美援朝吸入毒气导致口吃。陈女士被他的“英雄气概”打动,很快与之坠入爱河,并在回国后结婚。这段婚姻让李万铭的地位更加稳固。

回国后,李万铭并未收手。他伪造了一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团长李雪三的信,谎称得到陈赓司令员同意,调他赴朝任12军35师副师长兼参谋长。中南农林部信以为真,将他提拔为人事处副处长兼党总支书记,行政级别定为13级,享受高干待遇。

1953年,他调往北京中央农林部,担任行政处长。次年,他又伪造一封军方急电,称某军区任命他为参谋长兼师长,需飞往兰州商谈军务。农林部为他买好机票,他先飞到西安,准备转机。此时,他的骗局已攀至顶峰。

1955年1月,李万铭抵达西安,受到高规格接待。当地官员在一家酒楼设宴款待,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亲自出席。李万铭戴着眼镜,穿着笔挺的中山装,举杯向众人吹嘘自己即将赴西北军区担任参谋长兼师长。他提及的“光辉事迹”包括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种种功绩,声称曾与多位高级将领共事。

张德生听后心生疑窦。作为原二野政治部主任,他对李万铭所述的经历毫无印象,尤其是军区任命这样的大事,他不可能不知情。宴会结束后,张德生立即指示公安厅调查李万铭的背景。

调查组兵分多路,深入安康、武汉等地核查。安康的邻居和老同学证实,李万铭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小时偷鸡摸狗,劣迹斑斑。武汉的档案室里,调查人员发现李万铭的履历表漏洞百出,时间线矛盾,公章和签名均系伪造。

常州和苏南行署的记录显示,他曾因诈骗入狱。1955年夏,公安人员在农林部办公室将李万铭逮捕。他被押往审讯室,面对铁证,很快承认自己伪造身份,交代了多年行骗的细节。

同年12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法官宣读李万铭的罪行:伪造公文、冒充党员、诈骗公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最终,李万铭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送往监狱服刑。狱中,他参与劳动改造,推车运土,昔日的“高官”风光不再。他的妻子陈女士得知真相后,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他。

出狱后,李万铭回到陕西安康,生活低调,鲜有记载。1984年,他在宝鸡凤翔县与一名农妇结婚,定居乡间。此后,他偶尔受邀到厂矿和学校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罪行,警示后人。

晚年,他身体衰弱,默默度过余生,具体去世时间已无从考证。他的故事被老舍写入话剧《西望长安》,主角栗晚成即以李万铭为原型。这部作品上演后,引发全国热议,成为警示世人的经典案例。

李万铭的骗局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新中国初期的制度漏洞,也展现了国家揭露真相的决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言或许能一时得逞,但真相终将大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历史   苏联   新中国   身份   中央   李万铭   军政   安康   淮海战役   参谋长   介绍信   陕西   中南   苏南   公章   抗日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