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言
谁能想到,在热情好客的东北,竟有如此猖獗的“黑店”!
说实话,东北的旅游热度,很大程度上是靠着那股子实在劲儿撑起来的,尤其是东北的餐饮,讲究的就是一个“量大便宜”,让南方的朋友们来了都直呼过瘾。
可就是这份建立在淳朴和豪爽之上的信任,有时候却显得格外脆弱,一博主带朋友去长春吃饭,结果却遇到了“黑店”,一瓶雪碧卖25,臭的大骨头直接端上桌。
而在博主一行人对此质疑的时候,店家的态度极其嚣张,压根就不怕报警,当事情曝光后,更是有当地网友透露,这家饭店已经是惯犯了,被举报过很多次。
这究竟是什么情况?难道宰客都已经如此无法无天了?
据网上8月27号的视频来看,这件事发生在长春一家大骨头店,一位博主和他的五位同伴,来店里吃饭,结果后续发生的事情,让无数网友看得心里发凉。
博主和朋友刚进门时,店员热情洋溢地迎了上来,主动把他们一行六人引向了包间,整个过程里,对于任何额外费用都只字未提,让人感觉宾至如归。
当博主一行人向店家征询特色菜时,热情推荐的菜品却在价格上给了他们第一个“惊喜”,菜单上,一份看似家常的拍黄瓜,标价22元,东北名菜锅包肉,要价68元。
一份大拉皮,也卖到了38元,这样的定价,在当地已经不算低了,博主心里想着,也许东北的风格就是这样,高价背后必然是惊人的份量。
然而,当菜品端上桌时,这份期待瞬间化为了失望,那盘68元的锅包肉,盘子倒是挺大,可里面的肉片稀稀拉拉,屈指可数,份量小得让人难以置信。
“姐咱家菜码这么小呢?”博主当即就菜量问题向店家提出了疑问,得到的却是理直气壮的回应:“挺大的啊!”,这种坚定的语气,仿佛在说顾客少见多怪。
如果说菜品的争议还在预料之中,那么酒水的价格则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心理防线,一瓶普通的纯生啤酒,在店里竟然卖16元,一瓶雪碧,更是标出了令人咋舌的25元。
这个价格,别说在长春市面上了,就算放到全国任何一个知名景区里,都相当有“竞争力”,而最关键的是,店家在售卖酒水饮料时,并没有给菜单,也没有说过价格。
也就是说,博主一开始压根就不知道这些酒水这么贵,还是等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酒水的价格标签,被做成了极小的纸条,悄悄贴在货架深处,站在柜台前根本不可能看清楚。
更有意思的是,博主发现其中一款纯生啤酒的标签价其实是18元,店家却按16元收费,似乎还想营造一种“给你优惠”的错觉。
面对顾客的质疑,店家只是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我们都是明码标价的”,言下之意,是你自己没看清楚,怪不得别人,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
等到算账的时候发现,账单总计456元,远超一行人的心理预期,而账单上,还凭空多出了一笔30元的“包房费”,店家解释说,这是按人头收的,每人5元。
这种收费方式,不仅让博主一行人感到匪夷所思,就连许多网友看到后都表示,出去吃饭还有收“包房费”的,真是闻所未闻,下次干脆让顾客也把煤气费、空调费也给付了。
其实事情到了这里,就已经能看出这家店的离谱程度了,价格离谱,份量缩水,但如果菜品质量能过硬,味道能吸引顾客的话,或许还能挽回一些颜面。
然而,这家店的主打菜——大骨头,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据博主描述,这盘被店家引以为傲的大骨头,吃起来带有一股明显的腥味,甚至像是腐坏的味道。
同行的一位朋友更是给出了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评价,说那味道就像一块“陈年老抹布”,让人瞬间没了食欲,更蹊跷的是,这道硬菜的上菜速度快得惊人。
从点单到上桌,全程不到十分钟,常识告诉大家,炖煮大骨头绝不是一个十分钟就能完成的活儿,而后厨的厨师给出的解释是,他们的大骨头是半成品。
每次做之前,都需要把大骨头在姜水里浸泡十分钟,然后再进行加工,但这个说法非但没能解开顾客的疑惑,反而让人觉得更加不靠谱,让博主产生了质疑。
就大骨头的异味问题提出投诉时,店家起初的态度就充满了不悦,声称开店这么久,第一次听到有客人这么说,显然,他们并不准备接受任何批评。
随着矛盾的激化,一位厨师从后厨走了出来,但他的出现,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这位厨师态度极其强硬,完全没有要解决问题的意思。
针对博主对上菜速度的质疑,厨师直接回怼:“我是厨师,我还不知道几分钟?”店家也在一旁帮腔,甚至当场拿起一块骨头尝了尝,然后斩钉截铁地告诉博主没有臭。
之后,店家又强词夺理,说要让警察过来尝尝臭不臭,态度非常嚣张,丝毫不怕警察过来,厨师在这个时候也开始不满了,他指责博主一行人是故意“来找事”的,甚至是想讹钱。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双方的火气,最终,店家主动拨打了报警电话,而警察到场后,现场的激烈争执才算暂时告一段落,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这段经历被博主发布到网络上后,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迅速冲上热搜,事件的发酵,将这家餐馆和长春的文旅形象都推上了风口浪尖。
令人震惊的是,评论区里涌现出大量本地网友的留言,许多人都指出,这家店在当地早已“臭名昭著”,是专坑外地游客的“惯犯”,本地人根本不会去,属于必须“避雷”的对象。
大家普遍认为,这家店做的就是“一次性生意”,根本不在乎回头客和口碑。
这起事件,无疑给近年来势头正猛的东北旅游业泼了一盆冷水,许多原本计划前往长春旅游的网友纷纷表示,看到这样的事情,真的不敢去了。
面对汹涌的舆情,长春文旅部门也紧急回应,表示“正在解决”。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