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国际局势来看,俄罗斯突然爆发的土豆危机成为了俄罗斯人关注的重点,都要吃不饱肚子了,还有心思管其他事?
俄罗斯5月的数据就显示,土豆在全国的产量一直在下降,在这个档口,咱们国家成了“救援主力”,往俄罗斯出口的量一下子就暴涨了40倍,这其中是有重要意义在的。
俄罗斯为什么会爆发土豆危机?进口量暴涨40倍有什么影响?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没想到在坦克与导弹之外,俄罗斯的头条竟被一颗土豆抢了,这颗国民餐桌上最朴素的“第二面包”,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拷问着一个大国的粮食安全。
这事儿听起来比较魔幻,在俄罗斯的远东边境,菜市场的土豆价格一个月里直接翻倍,涨幅冲到骇人的173%,超市货架空得一只老鼠在上边跑都能看到,这可不是什么季节性的小打小闹,而是整个国家的供应系统拉响了警报。
人们印象里的俄罗斯,天寒地冻的,但起码土豆是管够的,土豆炖牛肉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温暖,可现在这最基本的安全感,竟然也开始动摇,当地人也人心惶惶的,都在想难道他们连土豆都保不住了吗?
为了应对土豆危机,阿穆尔州从中国进口的土豆量暴增了近40倍,海关为此还开了个绿色通道,手续也简化了很多,一颗小小的土豆竟然享受到了“国家级”待遇,这种反差比任何新闻都更刺痛俄罗斯人的神经。
俄罗斯的土豆怎么就突然不够吃了?这不只是自然原因,还有其他原因,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流域,前脚遭遇干旱,后脚就又跟着洪涝,极端天气把土豆产量砍掉了三成,这是天灾,自然是躲不过去的,但更要命的是接踵而至的人祸。
西方的制裁像一把钝刀子,一直在慢悠悠地割着俄罗斯农业的肉,化肥和农药进不来,运转农作物的机器坏了也没地方修,农民想多种点土豆,却发现成本飞涨,银行贷款也越来越难批。
很多农场主去年就亏了本,心灰意冷,今年干脆让大片土地撂了荒,数据摆在那,今年春播的土豆面积一直在缩水,到了明年只会更少,天灾让收成变的越来越差,但是制裁直接让翻本的机会都变得渺茫。
把镜头拉远一点看,这场危机其实迟早会发生,在苏联时期,集体农庄的效率再低,好歹也有统一调配,但在解体后,市场化改革让农业卸下了“计划”的枷锁,却也松开了“扶持”的双手。
政府不再给人们兜底,种土豆这种投入高并且利润薄的苦差事,就彻底成了看天吃饭的赌博,这些年,无数中小型农企在技术落后、资金断裂和物价飞涨的夹击下接连倒闭,专业化的大规模种植随之萎缩,俄罗斯的土豆生产渐渐退回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状态。
更讽刺的是,就算土豆丰收了,也未必能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俄罗斯太大了,但冷链物流却没跟上,冷库老旧,运输车也不够,许多物流公司嫌短途和偏远地区不赚钱,就干脆不接单。
农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土豆在地里发芽、腐烂,而城市里的市民却在为高价土豆发愁,一个本该自给自足的循环,就这样在中间断开了,甚至有新闻爆出,莫斯科一批政府招标的农产品运输,最后竟被一家中俄合资公司拿下,本国的物流已经虚弱到需要外援了。
就在俄罗斯焦头烂额的时候,咱们国家出手了,一大批中国的土豆,如潮水般涌入俄罗斯市场,成了这场危机的“压舱石”,要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慈善援助,背后则是清晰的经济逻辑。
毕竟中国是世界头号土豆生产国,年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还多,尤其甘肃和内蒙古的土豆,库存充足,品质也优良,整个产业链非常的完整。
当俄罗斯土豆市价冲到每吨500美元时,中国出口的土豆连运费带成本,报价还不到300美元,这巨大的差价让这门生意充满了诱惑,中国的种植户,加工厂和物流公司,都因为这情况迎来了一波意想不到的红利。
但是这也不只是一门生意,在中俄两国高层互动频频的背景下,这次土豆“救急,更像是一次心照不宣的战略互信,西方不提供土豆了,俄罗斯总得找个新的卖家,那么产能稳定,运输方便,并且政治上又绝对可靠的中国,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俄罗斯的媒体还把中国土豆称为“远东市场的安全阀”,这话里有感谢,也有几分无奈,至少通过这次援助,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分量又重了几分。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利益,一袋土豆,就像稳住社会不动摇的地基一样,当冲突和制裁成为常态的时候,谁能保证本国人民的饭碗,谁就多了一张关键的底牌,俄罗斯这次看似在土豆上栽了跟头,但也未必是坏事。
这或许能让俄罗斯正视农业结构性短板问题,而不是总把希望寄托在能源出口和外部援助上,现在也不能小瞧了一颗小小的土豆,这也是给俄罗斯的一次提醒,毕竟在关键时刻,可是能救人命的,当它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全世界才会猛然发觉,土豆竟比核弹还实在。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