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资源

现在中国人口问题已经亮出红灯。

2023 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不足 1.1,全球倒数,出生人口 2017-2023 年连续 7 年下降。年轻人生育意愿低,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三孩政策效果未显现。这将导致未来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

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只有954万,而人口基数和我们几乎一样的印度,2024年出生人口2318万。

当然,我们社会不是人越多越好,但是人口“短缺”也会带来大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出生越来越少的大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力争让大家减轻育儿成本,放下负担,让年轻人生儿育女不因经济问题上左右为难。

各地除了给生育二胎三胎家庭的经济补贴,还针对孩子学前教育花费大,进行路径探索。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十四五” 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2023 年数据显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 91.6%,但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仅为 51.9%,农村地区公办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县域公办园占比不足 30%),“入公办园难” 仍是民生痛点。

要想减轻学前教育成本,只能大举兴办公立幼儿园。

其实,兴办公立幼儿园,我们有很好的基础:将闲置中小学资源转型为公办幼儿园。

现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量的中小学面临没有生源的窘境。学校校舍是优秀的,老师也是很棒的,尴尬的是没有生源,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不得不合并,停办。

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学龄儿童向城镇流动,部分农村小学因生源萎缩关闭。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2022 年全国农村小学数量减少超 5 万所,大量校舍、场地处于闲置状态。这些校舍多位于村社中心,交通便利,具备改造为幼儿园的基础条件。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很多农村的孩子存在上幼儿园难和贵的问题。

农村地区 “入园远、入园贵” 问题突出。例如,中西部某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虽达 85%,但公办园仅覆盖 35%,多数家庭需承担私立园每月千元以上费用(远超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0%);城市老城区、新建城区则面临公办园学位紧张,部分家长需提前数年排队摇号。

其实我们可以将闲置的中小学转换为公办幼儿园,这是投资少,见效快的解决入园远、入园贵问题。

从基础设施来说,小学与幼儿园在硬件需求上有共通性(如教室、活动场地、卫生间等),改造难度低于新建。例如:闲置小学的教室可改造为幼儿活动室、午睡室,原有操场可改建为幼儿游戏区(增设防护栏、软化地面);农村小学多附带围墙、食堂,只需按幼儿园安全标准(如防撞设计、消防改造)优化,即可满足基本办园条件。相较于新建公办园(每所投资通常超百万元),改造闲置校舍可节省 60% 以上的建设成本。

师资问题上也不存在问题,过去大量老师无学生可教,基本上处于“半失业”状态,或者严重课时不足问题,把这些老师转换为幼儿园老师,倒是可以不用增加吃财政饭人员问题。

其实,闲置小学的教师转岗幼儿园,具有天然优势:本土化优势:农村教师熟悉当地语言、文化和家庭情况,便于开展家园共育;基础能力适配:小学教师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责任心,通过系统培训可掌握学前教育的 “保教结合” 核心要求(如儿童心理、游戏化教学等)。


近年来,多地已探索教师转岗机制,例如甘肃某县通过 “1+X” 培训(1 门学前教育通识课 + X 门技能课,如手工、儿歌),让 30 余名小学教师成功转型为幼儿教师,解决了当地公办园师资短缺问题。

近年来,多地已开展类似探索并取得成效:

湖北秭归县将 28 所闲置小学改造为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 2100 个,公办园覆盖率从 35% 提升至 62%,当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8%;

浙江温岭市通过 “闲置校舍改办园” 专项行动,投入 1.2 亿元改造 15 所幼儿园,全部纳入公办体系,解决了 8000 余名幼儿 “入园难” 问题。

这些案例证明,闲置校舍转型公办幼儿园是 “一举多得” 的民生工程: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扩大了公办学前教育供给,更降低了家庭入园成本,契合 “幼有所育” 的民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育儿   学前教育   重视   学校   资源   幼儿园   校舍   农村   人口   小学   短缺   中小学   生源   学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