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能够顺利通过国会投票,不惜与曾经最支持他的美国富豪、美国新能源车企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两次撕破脸,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吵嘴。
而与此同时,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新发布的文章中意有所指地写道:美国正在输掉与中国事关未来的竞争,因为当中国向全世界销售清洁能源的时候,美国却还在力推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去年不仅安装了比全世界其他地方加起来都要多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而且中国的清洁能源热潮还在走向世界。中国企业正在巴西、泰国、摩洛哥、匈牙利以及更多地方建设着新能源车和电池工厂。”
“与此同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施压日本和韩国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到将天然气运到亚洲的项目中。同时,通用汽车刚刚废除了在纽约布法罗的工厂制造新能源车的计划,并转而投入8.88亿美元用于生产V8汽油引擎。”
以上内容,出自《纽约时报》近日一篇对比中美两国能源发展状况的文章。这篇由该报4名记者共同撰写的文章还认为,中国已经在未来能源的赛道上,与美国拉开了差距。
当然,这样的叙事自今年以来已经成为了西方媒体上的常态,尤其是多数不希望看到美国背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在化石能源上一条道走到黑的美国媒体。而且,这些文章对于中美两国不同能源发展策略的分析也相当深入。《纽约时报》的文章就指出,驱使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让美国躺平在化石能源上的其中一个底层逻辑,其实是国家安全——中国难以获得稳定的化石能源供应,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才能确保能源安全;而美国的化石能源不仅来得太容易,而且储备非常丰富,所以美国格外希望巩固这个不仅实现能源自主,甚至还令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天然气出口国的优势。
但这个底层逻辑,恰恰也是美国媒体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对美国政府苦口婆心的劝说几乎无效的原因所在。
这不,《纽约时报》在其最新文章中就痛陈了化石能源对地球气候和人类未来的危害,阐明了为什么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和越来越实惠的产品会给中国赢得更多的道义支持——因为这能让很多发展中国家以更低的成本避免在能源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弯路,从而避免给本就岌岌可危的全球变暖问题火上浇油。该报还详细地介绍了中国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功之道,似乎是希望美国——不说照葫芦画瓢——至少也能参考参考。甚至于,该报的记者数次在文章中警告美国说,如果美国再不作出改变,就会把明天输给中国。
可就像之前许多类似的文章一样,这并不能改变特朗普或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里占多数的共和党议员的看法。即便是“美输中赢”的叙事话术,也撼动不了美国化石能源背后庞大的利益与政治复合体。
“他是个超级天才,我们得保护我们的天才”,在去年11月赢得美国总统选举后,特朗普在他的胜选发言中曾这样称赞过马斯克。他还曾一度购买了一辆特斯拉的新能源车,以示对马斯克的支持。
但如今马斯克也终于发现,即便是他这么一位美国总统钦定要“保护”的“超级天才”,一位不久前还是总统核心团队的要员,以及一位自认为代表着美国“明天”的美国科技精英,在美国化石能源这个他眼中“昨日”的产业面前,仍然微不足道。
而当马斯克这么一位“局内人”都无法改变美国政府的走向时,《纽约时报》们恐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美在清洁能源上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原创 耿直哥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