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王阿姨心里一直打鼓。60岁刚退休的她,最害怕身边同龄人“突然被查出癌症”。
她开始效仿隔壁的大妈,每天去公园转一圈,顶多快走30分钟。
可前两天,社区医生讲座里突然提到:“有一种被低估的抗癌运动,每次只做几十分钟就有效果,可惜很多人都忽略了。”
在听众席上,王阿姨很疑惑:“不是说快走最好吗?难道还有更强的运动?”

医生笑着反问:“你知道吗?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报告,某一种简单的‘抗癌运动’,被写进多国肿瘤防治指南,它甚至不是大家最熟悉的走路。
我们身边大部分人都没掌握对它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到这里,全场安静了,大家都瞪大了眼睛。究竟是什么运动?为什么说一次运动就有抗癌效果?它真的比走路好?埋下了一个悬念。
其实,身体健康的答案,有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更直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被低估的抗癌运动,揭开隐藏于日常生活里的“防癌秘密武器”。

不少人印象中,防癌靠多走路或慢跑,对“力量训练”敬而远之。但最新权威共识显示,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负重、拉力带锻炼等)对抗癌更有积极作用。为什么?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有一项覆盖7万人的长期随访研究证实:每周规律进行2次以上力量训练的人,因癌症死亡风险降低了23%。
而单一仅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人群,降低风险的作用要弱不少。美国癌症协会也把“抗阻运动”写进防癌首推方案。

你知道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的差别吗?有氧运动主要消耗脂肪,提高耐力;而力量训练更能改善肌肉质量、调节激素、增强免疫力,对“清除异常细胞、抑制肿瘤微环境”具有独特优势。
研究还发现,哑铃、体重阻力等简单家用动作,只需一次20-30分钟,癌症抑制信号分子“白介素-6”水平上升,可达基础状态300%以上,这是普通快走难以达到的效果。

激活抗肿瘤免疫,减少异常细胞突变。
力量训练刺激肌肉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肌源性细胞因子MyoKines),这些物质可以穿越全身血液,主动清除处于异常分裂的细胞。
哈佛大学最新肿瘤代谢研究指出,只要坚持每周2-3次,4周后免疫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升16%-28%,肿瘤早期“自毁”风险大幅增加。

抑制炎症反应,阻断癌细胞微环境。
癌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中等强度的抗阻训练能显著降低身体炎症标志物(如CRP、IL-6等)水平,比单纯有氧运动多降低18%左右。这意味着,原本适合癌症滋生的环境,被悄悄“掐断”。
提高全身新陈代谢、逆转代谢综合征。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问题是癌症的高风险因子。力量训练不仅帮助保持肌肉量、提升新陈代谢率(静息代谢可升高7%-13%),还能促进血糖、胰岛素平稳。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力量训练参与者肠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9%、15%。

别担心复杂,你完全不需要进健身房,只要这样做。
选择合适动作:建议从徒手深蹲、墙壁俯卧撑、哑铃提拉、弹力带拉伸等开始。
每次练习15-30分钟,每周2-3次:重要的是坚持,推荐“练到肌肉稍有酸胀感即可”,大概做到10-15次一组,重复2-3组。
结合呼吸与有氧转换,效率更高:建议每组动作间休息30-60秒,配合慢慢呼吸。适当搭配每周步行或骑车1-2次,互补更佳。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与癌症防控指南》,2021.
《中华肿瘤杂志》2022年第44卷“运动干预与肿瘤预防”专栏.
美国癌症协会《2022运动与癌症综合管理更新指南》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