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湾区升明月”晚会的官宣页面上,肖战的名字被稳稳放在压轴位置,宣传图里他的身影占据首位,配套的专属话题#肖战9月28日澳门现场#在一众艺人的合并标签中格外醒目。
这种在主流舞台上的“特殊待遇”并非孤例:广电总局主办的电视剧盛典上,他红毯压轴出场、内场一排居中就座;央视六套的电影音乐节上,同规格的礼遇再次延续,甚至超越了微博之夜这类商业活动的排面。
外界将这些细节解读为“大爆剧男主的专属排面”,但往深了看,这更像是央视作为主流平台,与正能量艺人进行深度绑定的显性表达。
从活动站位的微妙倾斜到作品认证的硬核背书,从内容共创的深度介入到价值导向的双向赋能,肖战所走过的“官方认证国民级演员”路径,藏着当下娱乐圈最值得玩味的生存逻辑——不是流量对权威的攀附,也不是官方对热度的妥协,而是市场价值与主流价值相互需要的必然结果。
在娱乐圈,舞台站位从来都是实力与认可度的隐性标尺,而央视给出的“C位赋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咖位认证。2025年大湾区晚会的宣发操作堪称典型:当其他艺人还在共享“晚会阵容官宣”的合并话题时,央视新闻单独为肖战开设专属话题,用精准的记忆点强化其个人标识。
这种差异化对待在广电总局主办的中国电视剧盛典上更为明显,红毯压轴的出场顺序、内场居中的核心座次,这些被业内视为“官方态度晴雨表”的细节,实则是对艺人社会影响力的精准称重。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偏爱”的连贯性。从《斗罗大陆》成为央视八套首部网台同步播出的男频玄幻剧,到《梦中的那片海》《骄阳伴我》的多轮重播,央视用“以剧带人”的长线策略持续为肖战的作品站台。
尤其是《藏海传》的宣发力度,直接打破了常规:不仅被央视新闻认证为“2025年首部现象级爆剧”,更破例登上《新闻联播》国际时政报道环节插播捷报,这种“国家级硬核认证”在电视剧领域极为罕见。即便有声音质疑该剧收视“未达预期”,但云合数据显示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达38.3%,集均播放量远超同期剧集,市场基本盘的坚实程度可见一斑。
作品之外,央视与肖战的互动早已延伸到内容共创的层面,甚至在争议时刻完成了关键的“形象共建”。2020年“227事件”的舆论风暴中,当全网都在对肖战保持观望时,央视新闻发布了他的抗疫主题海报,配文“生命的韧性在绝境中生长”,随后的重阳晚会又邀请他献唱《夜空中最亮的星》。
这种在舆论低谷期的坚定支持,不仅被粉丝视为“黑暗时刻的光源信号”,更悄然为他铺设了从“顶流争议”到“正能量艺人”的转型路径。
这种信任在后续的合作中愈发明显。2025年6月,央视新闻联合元气森林发起的工厂探访直播中,肖战成为唯一参与的品牌代言人,与主持人全程互动。无修图的央视镜头下,他的状态引发“颜值扛打”的热议,意外打破了“央视镜头是明星卸妆水”的行业定律。
更耐人寻味的是直播带来的连锁反应:电商销量激增,弹幕里满是“谁家商务能上央视新闻直播”的惊叹。这场直播无意间证明了:当主流平台的公信力与艺人的市场号召力相结合,能产生1+1>2的传播效应。
央视对肖战的“特殊待遇”,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价值投资”,核心逻辑藏在“年轻化破圈”与“国际传播”两大刚需里。在Z世代观众逐渐远离传统电视的当下,央视急需一个能搭建沟通桥梁的“翻译官”,而肖战恰好接住了这个角色。
《藏海传》播出期间,央视八套的年轻观众占比直接提升27%;湾区晚会的官宣博文24小时互动量破500万,其中95后用户贡献了超六成数据。这种“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主流故事”的能力,正是央视最为看重的价值。
在国际传播的维度上,肖战的作用更像是一枚“文化符号探针”。外宣平台CGTN多次报道他的海外影响力,其蝉联的“全球首帅”头衔虽带娱乐属性,却实实在在成为文化输出的轻载体。
他主演的《藏海传》被迪士尼认证为“现象级爆剧”,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央视国际频道用“权谋美学征服全球”来形容其海外反响。此前《陈情令》在泰国引发的追剧热潮、《诛仙》创下的华语片票房纪录,早已证明他的海外号召力——这种能让外国观众主动了解中国剧集、感受国风美学的能力,正是文化出海最需要的“软实力”。
当然,这场“双向奔赴”并非毫无争议。《藏海传》开播后,就有声音质疑其“收视未达预期却获高调宣传”,认为央视的力挺带有“流量倾斜”的嫌疑。但这种质疑恰恰忽略了主流平台的评价体系:比起单一的收视数字,央视更看重作品的文化溢价——正如《人民日报》旗下账号所评价的,这是“市场价值与主流价值共振的新模式”。
肖战的剧集累计网播量已破千亿,扛剧能力有扎实的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他主演的《最美逆行者》《梦中的那片海》等主旋律作品,成功将“顶流流量”转化为“主流认可”,这种转型范本的价值远超单一作品的收视成绩。
回顾这场合作的起点,2020年的“227事件”堪称关键转折点。彼时深陷舆论风暴的肖战,若仅凭粉丝力量或经纪公司运作,很难实现如此彻底的口碑逆转。央视新闻在关键时刻发布的抗疫海报、重阳晚会的演出邀请,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实则是对艺人价值观的隐性背书。
随后通过主演主旋律剧集、参与公益行动,肖战逐步完成“文艺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标签强化,这种从“争议顶流”到“根正苗红”的转型,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
有意思的是,这种“官方认证”并未削弱肖战的市场活力,反而形成了独特的“双价值护城河”。商业层面,央视镜头的无修图背书让他的商务价值持续攀升,元气森林直播的销量暴涨就是最好的证明;主流层面,多次大型活动的核心站位、作品的反复重播,让他的国民度不断夯实。这种“既受年轻人追捧,又获官方认可”的状态,正是当下很多艺人求而不得的平衡。
在影视行业“去泡沫化”与“重价值化”并行的当下,央视与肖战的互动模式具有强烈的行业启示意义。它证明主流平台不需要靠“迎合流量”来维持影响力,流量艺人也不必通过“背离市场”来获取认可。
当《藏海传》的“权谋美学”通过肖战的演绎走向全球,当Z世代因为喜欢艺人而主动打开央视频道,当商业直播在主流平台实现口碑与销量双丰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更健康的行业生态——主流价值为市场流量锚定方向,市场流量为主流价值注入活力。
其实,那些被解读为“特殊待遇”的细节,说到底不过是价值契合的外在表现。
央视需要一个能传递主流声音的年轻载体,肖战需要一个能实现价值升级的权威平台,而观众需要一种能连接娱乐喜好与文化认同的媒介。
这场三方共赢的“共舞”,或许比任何刻意的“排面”都更能说明问题:在流量与价值的天平上,真正的平衡从来不是取舍,而是共振。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