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孤独症男童参加夏令营时离世 专家:康复机构应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8月13日晚,在云南大理参加夏令营走失的8岁孤独症男童被找到,遗憾的是孩子已经离世。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参加夏令营类似的集体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对此,川观新闻采访了多位孤独症儿童康复专家。

孤独症并非“心理疾病”需要科学治疗和康复

据相关报道披露,涉事夏令营名为“明日之光”,目标群体为存在自闭、发育迟缓或多动等特需情况的儿童,并声称能用自然疗愈法治自闭症,这也成了吸引孤独症家庭的最大噱头。

在涉事夏令营创立者个人公众号中,更多地将自闭症的成因归结为“思维”“底层逻辑”,并称“思维模型”是“解决自闭问题的唯一正确方向”,并将夏令营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自然户外、生活社交与室内课程,其中“自然户外”指大理自然环境下的户外运动路线,老师以专业体育老师和退伍军人为主,并宣称“户外运动不只是锻炼身体那么简单,自然环境下的户外运动,能全面提升孩子们的勇气、胆量和自信。”

“在讨论孤独症儿童康复之前,需要明确这是一种脑功能障碍疾病,要通过对应的科学方式进行治疗和康复。”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儿童康复科主任康晓东说,市面有不少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提出的康复概念五花八门,对于该夏令营提出的“自然疗法”,康晓东持否定态度,“孤独症并不是心理疾病,相比所谓的‘自然疗愈’,孤独症儿童更需要结构化的社交训练,在生活化的自然情境中去进行训练,比如带孩子去市场中认识苹果,而非拿着苹果的图片教。更不是到大自然中去爬山、徒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安全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最大底线

本次涉事夏令营将活动选在大理苍山,不少网友对活动安全性产生质疑。“在设计所有的儿童活动,特别是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活动时,应遵循的第一原则是保证安全。”自闭症康复机构“大米和小米”研发顾问、华盛顿大学特殊教育博士曾松添告诉记者,孤独症儿童对熟悉环境和人较为依赖,家长带孩子外出或者交给他人去监护,首先要考虑安全,“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背对孩子’,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

其次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经过评估后,考虑其需要怎样的师资和支持力量。对此,康晓东也表示,10岁以下的孩子,都不适宜脱离家长的监护,去参与所谓的“独立营”或者“野外求生夏令营”,而这样的方式对孤独症孩子风险更高,“孤独症孩子不能发起主动社交,同时他们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也更为敏感,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更弱,出现危险也更难去发起求助。”康晓东说。

因此多位孤独症儿童康复专家表示,相关机构从业者要带孩子去户外,需要具备多元化的专业能力,与之对应需要资金投入和支持。“行业从业者的初心是好的,但这件事并不是靠公益和热血就能很好地完成。”在谈及此事给行业带来的反思时,曾松添表示康复机构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在执行时应反复打磨细节,“对于孩子的安全,再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育儿   孤独症   男童   夏令营   能力   机构   专家   专业   儿童   孩子   自闭症   大理   自然   户外运动   社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