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拉美政坛两件事,一冷一热,对比鲜明。
一边是墨西哥放话要对华征税,理由是 “没签贸易协定”;另一边是王毅在北京会见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呼吁两国加强战略协调、深化合作。
«——【·墨西哥的政策转向·】——»
9月3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谈后,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对“未与墨西哥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加征关税,中国被明确列为目标之一。
这一表态看似基于贸易规则,实则折射出美国的战略干预与墨西哥的经济困境。墨西哥的选择并非偶然。今年3月,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直言,要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北美供应链”。
而在辛鲍姆宣布加税决定的前一天,鲁比奥的到访显然带着明确目的——当面施压。这种“时间差”背后,是美国对墨西哥经济命脉的精准拿捏:墨西哥87%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汽车、钢铁等关键产业的生存与美国关税政策直接挂钩。
墨西哥国内产业的游说也加剧了政策转向。本土制造商协会长期抱怨中国零部件、纺织品抢占市场份额,过去十年间,中国货在汽车零部件、塑料制品等领域的渗透率已超过35%。2025年1月推出的“墨西哥计划”,核心就是削弱对亚洲进口的依赖,尤其是中国。
财政部与经济部的联合研究显示,对中国商品加征50%关税后,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12%-15%。 然而,这种政策调整代价高昂。中国是墨西哥第三大进口来源国,汽车、家电等品类占对墨出口的60%以上。
一旦加税落地,预计2026年中国对墨出口额将下滑15%-20%,转口美国的通道也将被进一步封堵。墨西哥汽车业首当其冲:出口到美国的整车中,35%零部件来自中国,加税后成本将直线上升12%,企业面临利润缩水或裁员压力。
«——【·美国的战略意图·】——»
美国的干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北美堡垒”战略的延续。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上台以来,便通过关税手段推动产业链回流。2月1日,美国宣布对墨西哥所有进口品征收30%关税,汽车和金属制品额外加征25%-50%,迫使墨西哥配合对华政策。
3月4日,美国对墨西哥25%的关税正式落地,直接冲击墨西哥汽车业——该行业35%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这种策略的核心是封堵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口美国的通道。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明确表示,要“确保北美供应链不被第三国渗透”。今年5月,美中达成90天降税协议,但墨西哥并未从中受益,因为美国的“原产地规则”依然严格限制含有中国成分的产品进入北美市场。
美国的战略意图还体现在军事与贸易的联动。9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谈及加勒比海军事行动时,强调“要让毒贩和供应链渗透者三思”。这种将贸易政策与安全议题捆绑的做法,旨在强化北美内部的经济与军事协同,削弱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
墨西哥的妥协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战略布局。通过加征关税,墨西哥不仅配合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还可能成为美国在拉美推行“友岸外包”的样板。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显示,墨西哥已成为美国企业转移供应链的首选地,2025年上半年,美企在墨投资增长42%,主要集中在汽车和电子领域。
«——【·王毅与巴西的合作·】——»
在墨西哥转向的同时,中国与巴西的合作却在升温。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巴西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双方就加强战略协调、深化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王毅强调,中方愿同巴方一道,巩固金砖积极势头,推动金砖国家在重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阿莫林转交了卢拉总统致习近平主席的信函,对中国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表示赞赏,并祝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互动不仅体现了中巴高层的密切往来,也为金砖机制注入新动力。作为2025年金砖轮值主席国,巴西正推动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则是这一进程的关键伙伴。中巴合作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
巴西是拉美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贸易伙伴。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
在墨西哥转向的背景下,深化中巴合作有助于平衡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为中国在拉美市场开辟新通道。王毅与阿莫林的会谈还涉及具体合作领域。
双方讨论了加强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并计划在金砖框架下推动建立本币结算机制,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巴两国,也为其他拉美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中墨贸易摩擦与拉美格局变化·】——»
墨西哥的政策转向将直接冲击中墨贸易。中国对墨出口的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品类将面临50%的关税,预计2026年出口额将减少约80亿美元。
墨西哥的转口贸易也将受挫,中国企业通过墨西哥进入北美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撤离墨西哥市场。 中国已明确表示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商务部发言人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会牺牲自身利益,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权益。这种强硬态度可能引发中墨贸易摩擦升级,甚至影响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如能源和科技。
拉美格局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墨西哥的妥协可能促使其他拉美国家重新评估对华政策,而巴西的坚定立场则为地区合作树立了标杆。在金砖机制下,巴西、阿根廷等国正推动建立“拉美共同市场”,以减少对北美贸易体系的依赖。
这种分化趋势将重塑拉美政治经济版图,影响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布局。 对墨西哥而言,加税政策短期内可能缓解国内产业压力,但长期将面临供应链成本上升、失业率增加等问题。本土企业虽能获得一定保护,但缺乏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的能力,难以真正替代中国供应链。
墨西哥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5年的3.2%降至2026年的2.1%,成为拉美增长最慢的国家之一。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除了与巴西等国深化合作,中国还需加快在拉美其他国家的布局,如阿根廷、智利等,通过签署自贸协定、扩大投资等方式分散风险。同时,中国应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协调,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全球贸易体系,抵御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
墨西哥的政策转向与中巴合作的深化,折射出拉美政坛的分化与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巩固北美堡垒,而中国则通过金砖机制和双边合作拓展空间。
«——【·结语·】——»
未来,中墨贸易摩擦的走向、巴西在拉美的角色变化,以及美国战略的调整,将共同塑造拉美的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与定力。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