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4日,汕头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28岁翁帆在父母的陪伴下,在这里与82岁的杨振宁喜结连理。

消息传开,外界一片哗然,54岁的年龄差成了大家不解的主因,杨振宁比翁帆的父亲,还大了21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渐渐接受了这段婚姻,因为两人之间的感情,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肤浅。
2025年10月18日,当杨振宁逝世的消息传开,尽管杨振宁已经103岁高龄,不少人却觉得他走得太早了, 应该再多活几年,大家还想看这对老少配的婚姻幸福的模样。

在杨振宁的葬礼上,翁帆红肿的双眼令人心疼不已,尽管她可能很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但这一刻真的来临时,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不过葬礼现场的几个细节,却可以看出翁帆这21年的为人。

首先是翁帆作为家属,站在第一位。
作为杨振宁的遗孀,哪怕是第二段婚姻,她站在首位也是应该的 。
但站在她身边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杨振宁的女儿杨又礼,以及杨振汉的妻子谭茀芸女士。

按理,就算翁帆站在首位,站第二位的应该是杨振宁的儿子。
葬礼现场并没有见到长子杨光诺,据说是身体不太好,无法赶到葬礼现场。
就算长子缺席,那也应该是次子站第二位吧,但并不是,排第二位的是杨振宁的女儿杨又礼,为何要这样安排呢?
从公开的照片可知,杨振宁平时与杨振汉联系较多,翁帆与谭茀芸相对较熟。

杨振宁的子女都在美国,翁帆平时与他们几乎没有联系,更谈不上熟悉,2018年,一家人同游三侠,可能是翁帆与他们仅有的一次交集。
有意思的是,这次旅游路上,杨振宁数次问起公安县在哪里,因为他的导师王竹溪是公安人,是他引导杨振宁进入统计力学领域。

把这两位女士安排在翁帆身边,而让儿子居后,本质上还是为了照顾翁帆。在场的人都心怀悲痛,但最痛的那一个,还是翁帆。
从杨家这种排序来看,他们对翁帆是非常敬重的。
除了现场的排序,还有一副挽联,同样说明了翁帆的举足轻重。

在翁帆和杨家子女的挽联上面,翁帆的名字同样位居第一的位置,两个继子女排在后面。
这个细节,同样能看出杨家子女对翁帆的敬重。

杨家三兄妹长居国外,父亲年岁已高,在翁帆的悉心照料下,能够百岁无忧地走,仅从这点看,杨家子女只要不是蛮不讲理之人, 都会感激翁帆这些年的付出。

据葛墨林院士介绍,杨振宁去世前一个月,都处在病危状态,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都是翁帆签字。
那段日子,翁帆几乎住在医院,日夜不合眼地悉心照顾杨振宁。

杨振宁神智很清楚,但全身活动受到影响,有朋友来看望,翁帆就写在小白板上面。
杨振宁眼睛很好,看到黑板上了字,会侧头看一下来者,有什么话,都是翁帆侧着耳边,凑近来听,十分细心体贴。

其实不止这次,百岁生日后,杨振宁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体比从前虚弱了很多。
每次有朋友来访,翁帆也都严格控制会谈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就一定要停下来了,绝不会让杨振宁太劳累。

和杨振宁在一起的21年,极少看到翁帆穿高跟鞋,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底鞋,哪怕是她风华正茂的时候,依然在公开场合穿平底鞋,因为她知道自己是杨先生的另一根拐杖。

为了配合杨振宁的作息时间,翁帆也改变了年轻人晚睡晚起的习惯,每天早睡早起,照顾先生的生活起居。
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要说两人之间没有爱,是真说不过去的。

这也是杨家子女敬重翁帆的重要原因吧。
就算是结发夫妻,能够做到这样体贴入微的,也是极少数,这恐怕就是杨家子女敬重翁帆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长子没来葬礼现场,说得过去。
但挽联上没有长子的名字,这就说不过去了。
按理杨光诺就算不能到现场,那挽联上也应该有他的名字。这似乎印证了之前的一个传闻,杨光诺已经不在了。

有网友爆料,杨光诺这几年身体不太好,去年在深圳做了一个大手术,不知恢复得怎么样。
也有网友说,去年12月,在外网看到过杨光诺的讣告。

目前不知这则消息的真假,但有不止一个网友说,在外网看到过他的讣告。

如果这是真的,对杨振宁的打击可想而知。
杨光诺出生于1951年,今年满打满算才75岁,对于百岁老人来说,他还是年轻人。如今却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苦难以言说,只能藏在心里,然后在黑夜辗转反侧。

在三个子女中,杨光诺是杨振宁提到最多的,也是最宠爱的。
1954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和杨振宁成了同事,当时爱因斯坦已经是闻名世界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还籍籍无名。

有一天,杨振宁突发奇想,如果让三岁的儿子和爱因斯坦合影,对儿子的将来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于是,他带着儿子到爱因坦每天必经之路去偶遇,然后就有了这张照片。

站在爱因斯坦身前,三岁的杨光诺略显羞涩,但还是努力张开嘴笑了,看起来呆萌又可爱,眉眼间与小时候的杨振宁像极了。

这张照片,成了父子间最美好的回忆。
也正如杨振宁所愿,这张照片后来帮杨光诺在同学间涨了不少面子。

因为是第一个儿子, 杨振宁对这个儿子期望很大。
他像父亲杨武之一样,六岁就开始教儿子鸡兔同笼,那时父亲才讲一遍,杨振宁就学会了。
可小光诺并没有父亲期望的那样聪明,杨振宁教过一遍后,过段时间再问他, 他就不记得了。
这让杨振宁有些失望,认为儿子智商平平,不可能像他这样。

可杨振宁眼中智商平平的大儿子,却是量子计量机方面的专家。
他拿到了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从70年代开始进入硅谷计算机科研圈,研究的量子计算,成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上的一大突破。

这些成就,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天才级存在了,奈何父亲杨振宁实在太厉害了, 90岁还在发表冷原子方面的新论文,而且不是一两篇,而是两位数起,这才显得杨光诺很普通。

如今却有这样的传言出来,确实令人揪心。
但不管怎样,杨振宁这一生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
杨先生千古。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