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白时,灶间香里忆旧年

晨起推窗,阶前的青苔覆了层薄薄的白霜,像谁撒了把细盐。风掠过晾衣绳,刚洗的棉布衬衫晃悠着,带着清冽的凉意 —— 霜降,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漫进了日子里。这节气于我,从来不是日历上的一个符号,而是灶间飘出的萝卜香,是奶奶袖口沾着的面粉,是童年清晨里那碗冒着热气的杂粮粥。

(图片由AI生产)

儿时的霜降,总被奶奶的吆喝声唤醒。“快起来看,瓦上结霜啦!” 她裹着藏青色的旧棉袄,手里攥着我的棉手套,指节因常年劳作泛着红。我扒着窗棂往外瞧,青灰色的瓦片上凝着一层细密的白,院角的菊花却开得正盛,花瓣上的霜粒像撒了碎钻,冷冽中带着倔强的艳。奶奶说,霜降要 “补冬”,不然整个冬天都要畏寒。于是天刚亮,她就挎着竹篮往菜园去,踩碎了田埂上的薄霜,挖回带着泥土气息的白萝卜。

那萝卜是奶奶特意留到霜降的,她说 “霜打的萝卜赛人参”。回到厨房,她把萝卜洗净,切成滚刀块,放进炖着排骨的砂锅里。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橘红色的火光映着她的侧脸,额前的碎发被熏得微卷。我趴在灶边,看白瓷锅里的汤慢慢泛起涟漪,萝卜的清甜混着肉香漫出来,勾得人直咽口水。等待汤熟的间隙,奶奶会坐在小板凳上,剥着晒干的花生,给我讲霜降的讲究:“霜降要吃柿,不会流鼻涕”“霜打青菜分外甜”,那些带着乡土气息的俗语,顺着袅袅炊烟,飘进了我的童年记忆里。

(图片由AI生产)

最难忘的是某个霜降的傍晚,放学回家时遇上了骤降的气温。风像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我缩着脖子往家跑,远远就看见奶奶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件厚棉袄。她的头发上落了层白霜,像染了银线,看见我跑来,立刻把棉袄裹在我身上,搓着我的手说:“冻坏了吧?家里炖了萝卜排骨汤,就等你呢。” 回到家,一碗热汤下肚,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百骸,窗外的霜色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

后来离家求学,霜降时节再难闻到奶奶炖的萝卜香。有一年霜降,宿舍楼下的便利店卖起了糖炒栗子,热气腾腾的栗子香飘进鼻腔,忽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奶奶总会在霜降这天买一袋糖炒栗子,揣在怀里焐热了给我吃,剥好的栗子仁又甜又面,带着烟火气的暖。我买了一袋栗子,剥开一颗放进嘴里,甜味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 原来是少了奶奶掌心的温度,少了家乡霜降时独有的气息。

(图片由AI生产)

如今再逢霜降,我也会学着奶奶的样子,买一根白萝卜,炖一锅排骨汤。砂锅里的汤咕嘟作响,萝卜在汤里慢慢变得软糯,香气弥漫在小小的厨房里。窗外的霜色依旧,只是身边少了奶奶的身影,多了几分对故乡的牵挂。原来霜降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段藏在时光里的记忆,是亲人的关怀,是烟火气的暖,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霜落枝头,岁月沉香。每到霜降,那些关于旧年的碎片就会被寒风唤醒,灶间的香气、奶奶的话语、村口的老槐树,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卷,提醒着我,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些味道、一些记忆,在霜降时节,静静等我归来。

(图片由AI生产)

#打卡霜降送走秋##霜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美文   灶间   霜降   奶奶   萝卜   棉袄   放进   白霜   图片   砂锅   村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