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张晋在综艺节目里无意间提起,说自己在国外旅行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妻子就站在10米之外的地方,但是自己动不了也发不出声音。
这种身体发出的警告让他赶紧回国上医院检查,拍了片子才发现,街头突发心脏病都是轻的,但凡当时运气差一点,他都得死在异国他乡的街头。
蔡少芬在国内的采访透露了更多,她说带张晋去医院检查,发现他血管堵了80%,差一点就变成寡妇,幼儿园的孩子也要成“孤儿”。
最近内地的武打明星还真是一个比一个惨,先是李连杰因为甲亢和良性肿瘤不得不住院做手术,后面又是张晋自曝四月份时在国外突发心脏病。
张晋这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没印象,但是作为武打电影里的黄金配角,他也算是电影圈子里炙手可热的角色。
再加上国家武英级运动员的称号,全国运动会的金牌和银牌,张晋这个人虽然没有像成龙、李连杰一样出名,但是在娱乐圈稳扎稳打低调拍戏的他,口碑比很多武打明星都好。
前不久他参加真人秀节目,在和队员吃饭的时候聊起了生病的事,或许也是想要警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就说了自己最近的故事。
那是4月份的时候,他带着妻子蔡少芬和三个孩子去国外旅游,在街头等着过马路那瞬间,张晋突然心脏病发作,看着距离自己只有几米距离正在看导航的蔡少芬,他想叫却发不出声音。
这个时候他莫名有种感觉,那就是绝对不能动,动了或许就真的救不过来了。
这时候的张晋脑海中闪过了很多想法,其中想的最多的就是蔡少芬和三个孩子,这可是在国外,她带着孩子没了老公她该有多难过,要怎么撑过去。
在张晋的三个孩子里,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才刚上幼儿园,想着她们四个人,张晋努力撑着自己的求生念头,坚持绝对不能死在国外。
可能是上天听到了他的祈祷,过了一会儿后那种掉进深渊里的感觉真的慢慢平复了下来,张晋自己都觉得真的有种恍如隔日,重回人间的感觉。
出了这档子事也不敢在国外多逗留了,一家五口迅速回了香港,在医院里看医生、做检查。
本来以为是因为熬夜或者工作负荷太大导致的心脏病,没想到跟着医生的指示去拍了个CT才发现,动脉血管堵塞了80%以上。
这下可拖不得了,医生直接安排张晋住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才康复出院。
按常理来说,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两天内都需要卧床静养,一周时才能下地散步,在后续的三个月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但是《披荆斩棘2025》可不是什么访谈节目,作为一个真人秀唱演,张晋在里面要练舞、唱歌,一场演出还只有一周不到的排练时间,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个挑战。
不过也是生活所迫,虽然刚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才4个月,但是张晋和《披荆斩棘2025》已经签好了合同,这时候再毁约不仅要赔违约金,之前在业内的好名声也都毁了,没办法也只能尽快康复。
蔡少芬在港媒的采访里也是心有余悸,表示看到老公血管堵塞80%的时候心都揪起来了,医生还告诉他们,其实那天张晋是有可能会当场去世的,能够活下来真的是有福气。
这一次也是让蔡少芬一家都后怕,表示以后一定得好好监督张晋的生活,要他改掉那些不良习惯,高油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敬而远之,喝酒抽烟也要控制。
看了张晋的生活习惯,才知道他真的很需要改变,也需要蔡少芬管着他。
身为一个重庆人,张晋从小就离不开麻辣和火锅,后来因为工作来到香港后,饮食也变得有些西化。
在节目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煎牛排要用半条黄油,包括牛肉本身的油脂也不少,这一餐下去很难想象张晋会摄入多少脂肪。
就这样还是他已经调整过自己饮食的日常,没调整之前得是什么样啊。
在采访中其实也能听出蔡少芬的后怕,她说这次真的是因祸得福,如果不是那次在街头发作的心脏病,自己也不会和张晋去检查身体,万一下次自己不在他身边那情况就真的严重了。
可能是不想在镜头前“卖惨”,蔡少芬还是决定用一个小玩笑盖过去刚刚沉重的气氛,她笑着说自己差点就变成寡妇,孩子们变成“孤儿”了。
后面她还贴心的提醒大家,表示胆固醇高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食,并且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胖人比较容易三高,但其实瘦子更要注意,保持体检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看张晋这种练武之人,每天都运动塑性,但是因为在娱乐圈工作日夜颠倒,再加上聚餐这种吃饭的不良习惯,这么硬的身板也被折腾的心梗了,更何况普通人。
有网友表示其实瘦的比胖的更容易三高,他们家里就是这样,200斤的弟弟体检健健康康,哥哥140斤瘦的见骨头却检查出了三高。
不过这种也是个例,按照正常的医学诊断来说,胖子更容易有高血脂,所以不论体型,大家都要注意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所有人都像张晋一样好运气,能够“死里逃生”的。
您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给出意见。
本文信源:海报新闻
中国蓝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