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举行“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闻发布会

咸阳市举行“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7月4日,咸阳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硬仗 求突破 决战决胜‘十四五’迈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更大步伐”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咸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丁收卫,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卫东,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展续垚到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咸阳市教育局:扩优提质 增值赋能 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为教育发展强根铸魂。咸阳市教育局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市配备党组织书记552名、专职副书记346名,校外培训机构党建指导员111名,实现了党组织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全覆盖。与驻咸高校协同,组建14个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聚焦资源供给,为城乡教育均衡筑基。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8.49亿元,完成项目857个,累计增加学位6.8万个。今年全市还要投入使用19所新建学校,预计新增学位1.4万个。农村撤并“小散弱”学校69所,改造寄宿制及小规模学校164所,城乡学校从“有学上”向“上好学”持续迈进。

强化队伍建设,为质量提升积蓄动能。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等多渠道补充教师3596名,有效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矛盾。实施“名师培育工程”,5年累计培训教师9万余人次,新增省市级教学名师、能手1879人,建成83个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

推进扩优提质,为基础教育赋能增效。持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全市新增1所省级示范高中、4所省级标准化高中、53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聚焦质效开展课后服务。推进西咸教育一体化,建成跨市教育联盟15个,40所学校和西安名校结对帮扶,两市在师资培训、教研教改等6个方面同向同步,协同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为职业教育激活生态。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建成省级高水平示范校5所,市级特色学校6所,特色实训基地10个,特色专业20个。抢抓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市发展机遇,构建具有咸阳特色的“1135”产教融合新格局,组织中职校长“进村访企”,驻咸高校与我市重点企业“双向互访”,建成1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8个行业共同体,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6家、实训基地14个,与28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规范办学行为,为教育发展筑牢底线。实施“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出台招生纪律“10个严禁”和规范办学“8项承诺”,义务段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高中段推行“同城招生”“公民同招”,今年,实施义务段“教育入学一件事”网上办理试点,持续规范招生行为。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民办义务段学生占比从7.6%压减至3.74%,学科类培训机构从462所压减至30所,压减率达94.9%,查处违规培训364起。下大力气强化“校园餐”管理,全市1513所校园餐学校均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参与监督招标采购、餐食定价、用餐陪餐等关键环节,使校园餐更放心、更营养。

完善助学体系,为教育惠民增添温度。5年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3万人次,发放资金5亿元;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7.7亿元,惠及7.3万人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3万人次学生受益;为1605名重病重残学生提供“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确保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筑牢安全屏障,为校园稳定织密防线。实施校园“安防”建设专项行动,投资建成市县校三级安全防控平台,全市实现校园封闭式管理、一键报警系统、专职保安配备、城区护学岗“4个100%覆盖”。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市人大将校园周边秩序治理纳入地方性法规,全方位守护师生安全。

咸阳市人社局:以强有力的政治担当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

咸阳市人社局对标“稳就业促增收硬仗”重点任务,突出“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双轮驱动,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08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22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32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62.41%、68.54%、58.3%,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贯通落实“人社工作进园区”和“人社干部”访企拓岗就业对接活动,即时发布重大项目、重点投资岗位信息,用力做好“岗位收集、人岗配备、送工上岗”等服务保障,今年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带动就业1.4万人。挖掘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特岗教师、医疗卫生、社区组织等岗位存量,支持靠前实施招录、招考、招聘等计划。截至目前,已完成396名机关公务员招录、620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153名国有企业用工招聘。全面落实个人创业“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完善办理事项,简化创业手续,加大创业师资培育,持续开展“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9亿元,带动就业2989人。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全面落实“1131”就业服务,高频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42场次,募集就业见习岗位2762个,兑现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资金560万元。截至目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已达95.29%。围绕农村劳动力,积极搭建零工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秦云就业”等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2.7万人,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402人,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21.8万人。紧盯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工作台账,进行动态管理。截至6月底,已帮助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1.05万人。

以实现就业为导向,对标急需紧缺人才需求,靶向瞄准制造业、数字领域、新职业、现代服务业、县域技能人才、新技师等“六个一批”技能人才岗位,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冠名式”等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36万人次、认定职业技能等级1748人次。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增强就业“带动力”。推广“武功绣娘”“淳化饸饹师”“礼泉美味调味师”等国家、省级劳务品牌培育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县域特色劳务品牌35家,累计带动就业50.8万人。

全力打造咸阳“数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布局108个特色服务平台,优化掌上分区设置,推动部门间数据贯通共享,加快线上线下同步服务,形成“就业地图”数据归集,通过大数据将“人找岗”与“岗找人”相结合,提升便民化服务能力,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就业服务,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就业需求。

咸阳市文旅局: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咸阳市文旅局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政策支持、产品创新、业态融合、宣传营销等方面,立起文旅产业的四梁八柱,夯实文旅产业的发展基础,有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深入挖掘区位、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按照建设“一市一地”,构建“三线三链”,推进“百镇百品”的总体思路,明确南部城市休闲与滨水体验、中部历史文化与民俗体验、北部生态康养与山地度假3条文旅产业链,分批次打造100个独具文化标识的特色乡镇和文旅品牌。

以项目建设为牵引,谋划储备重点文旅项目300余个,深化与中青旅、携程、陕旅等头部文旅企业合作,建成了秦文化城市夜游、《大秦纪》数字文旅等标志性项目,古渡廊桥秦文化光影演艺空间成为消费新热点。乾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咸阳市零的突破。围绕重振“西线游”,启动了咸阳博物院(新馆)建设、文庙博物馆扩建,全力推进郑国渠5A级景区、袁家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精心打造“东庄水库水利风景区”“秦直道主题游径”。通过“百镇百品”工程,培育了渭城老糖酒、淳化荞麦等一批文旅微品牌,全域旅游新格局加速形成。

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焕新升级咸阳老街、福园巷子、汇通夜市,引进洲际、万豪等知名品牌酒店,推出袁家村民宿群、淳化黑松林山庄等特色民宿,主城区15条旅游公交专线便捷通达,咸阳老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制定《“引客入咸”旅游奖励办法》,开通“咸阳文旅号”地铁专列,上线“畅游西安咸阳旅游一卡通”。不断丰富创意设计、影视演艺、数字文化等新业态,先后开发了“秦嘟嘟”“秦盏”、旬邑剪纸等文创产品230余种。

凝练推出了“山南水北 咸阳很美”新的文旅宣传语,策划开展了“过大年 逛咸阳”等系列活动千余场次,推出历史文化、红色研学、生态康养及茯茶非遗等精品旅游线路36条。积极承办全省“跟着美食游陕西”活动,成功举办多场次明星演唱会,打造“跟着演唱会去旅行”。全网推出《何以咸阳》等短视频200余部,播放量超10亿次,咸阳文旅活动20余次登上央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财经   咸阳市   打硬仗   丝路   新闻发布会   决战   步伐   西部   系列   全市   校园   特色   学校   岗位   惠民   产业   老街   省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