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与散步脱不开关系?医生建议:夏季高温,散步时多注意这5点


夏天本是适合户外活动的季节,但不少人却在清晨或傍晚散步时突然心梗发作,甚至倒地不起。难道散步也会引发心梗?还是说,是我们某些习惯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只是老年人需要关注,很多中年人也开始意识到,散步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活动,尤其在高温天气下,心梗风险会悄悄逼近。散步本身错的是我们忽略了它背后的风险信号。

下面这5个夏季散步时必须注意的细节,或许能帮你避开一次突如其来的危机。


1.清晨并非最安全的散步时间

不少人认为早上空气好、温度低,是散步的“黄金时间”。但清晨正是心梗高发的一个时段。

人体在清晨4点到10点之间,交感神经最为兴奋,心率、血压、血液黏稠度都在升高,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这就容易引发血栓形成。这时候如果突然进行散步、晨练,尤其是快走、爬坡等稍激烈的运动,心脏可能一时无法适应,诱发心肌缺血甚至急性心梗。

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病患者,更容易在这个时间段出事。与其一大早出门,不如改在太阳升起后一两个小时,让身体有个缓冲期。


2.夏天别以为天气热就不需要热身

很多人一到夏天就觉得“身体已经热了”,散步前完全不热身。其实这是个危险的误区。

即使在高温天气,肌肉和血管也需要逐渐适应运动节奏。如果直接开始快走,血压可能会迅速波动,心脏负担加重。而没有热身,血管弹性不足,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或斑块破裂。

建议在出门前在家中做3~5分钟的简单活动,比如原地踏步、轻度拉伸,这可以让心率缓慢上升,减少突发心梗的风险。特别是年纪偏大、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热身更是不能省略的步骤。


3.走得太快,反而有害

有些人为了“增强锻炼效果”,散步时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快步如飞。但对心血管系统来说,这种“暴走式”散步并不安全。

高温天气下,身体为散热会让血管扩张,心脏供血压力变大。过快行走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可能诱发胸闷、心慌甚至心律失常。特别是饭后或空腹状态下,散步速度过快更容易出问题。

医生建议,夏季散步时最好控制在每分钟60~80步,步幅适中,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节奏最合适。如果散步过程中感到头晕、胸口发闷、走不动路,就应该立刻停下来休息。


4.出汗多,不代表排毒,而是提醒你该补水了

很多人散步时喜欢“走出汗来”,以为出了汗就是在排毒,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准确。

大量出汗会让体内水分、电解质迅速流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稠。血液一旦太黏,心脏供血就会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风险。特别是一些人服用了利尿剂或者本身就有脱水倾向,更容易因为不及时补水而出问题。

夏季散步,建议在出门前10-15分钟喝150-200毫升温水,散步过程中如果时间超过半小时,就要随身携带水壶,及时小口补水。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那时候身体已经开始缺水了。


5.别忽视身体的小信号,尤其是这几种异常

夏天散步时如果出现一些看似“小毛病”的症状,其实可能是心梗的前兆,不可掉以轻心。

比如突然感到胸口像被压着一样沉重,或者左肩、左臂、下巴、后背有放射性疼痛,再比如胃部不适、恶心、出冷汗、感到异常疲劳,这些都可能是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

有些人心梗发作前并不会剧烈疼痛,而是表现出像胃病一样的闷胀或像中暑一样的无力,这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心梗症状往往不典型,更要警惕。


一旦有这些异常,不要强撑着回家或继续散步,应该立刻就地休息,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处理。如果身边有人突发昏倒,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自动除颤器(AED),不要拖延。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玉华,张红兵.夏季高温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处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6):4-7.

[2]王志英,陈建军.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与干预[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8):933-937.

[3]王建飞,刘志宏.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5):427-43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养生   夏季   高温   医生   关系   建议   心率   身体   清晨   心脏   夏天   天气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