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阴阳菜单”,不能只靠游客当“斗士”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高家千

近日,一名博主在延安某烤肉店就餐,服务员热情推荐“特色菜”辣白菜和碗托,结账时发现自己比同行朋友多付了59元。手写账单,无法开发票;而本地朋友所用菜单价格明显更低,啤酒差7元,烤锅巴差11元。更蹊跷的是,当博主指出柜台另一沓菜单时,店员迅速藏起,老板娘先是坚称“只有一份菜单”,后改口说是“熟客优惠”,可其朋友也是首次到店。视频曝光后,对方又推给“前员工泄愤”,社交账号随即清空。9月27日,市场监管部门调查确认存在“阴阳菜单”,涉事店铺已停业整改。

整个过程谈不上多新鲜。很多人骂商家黑心,诚信崩塌。但骂解决得了问题吗?我们得看清这背后的“理性”算计:在监管的眼皮子底下,为什么这种拙劣的骗局能成为选项?答案很简单,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风险投资”。宰客成功,钱当场落袋;即便败露,最多停业几天,罚点小钱。而绝大多数游客,谁会为了几十块钱耗上宝贵的假期去投诉维权?就是吃准了你这“人生地不熟”的沉默,商家才敢如此从容。这是一道在扭曲规则下算出来的选择题。

桂林米粉“本地5元外地10元”,重庆渝中一火锅店针对本地人和外地游客分别定价,半斤毛肚98元……这些被曝光的“价格刺客”不过是冰山一角。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某些地方,针对流动人口的“价格双轨制”,已然成为一种默认的潜规则。它本质上是一种线下版的“大数据杀熟”,只不过算法换成了耳朵眼睛。

所以,解决问题不能指望商家良心发现,也不能要求每个游客都变成举着手机的“维权斗士”。首先,让价格没法做手脚。在旅游重点街区,可以推行统一的电子菜单,让价格联网公开,扫码就能看,结账自动打单。其次,让游客维权变简单。不妨建立个像学校保安室安装的“一键报警”设备,游客一个电话过去,市场监管部门快速响应,先赔付、后追责。不是让他们“愿意维权”,而是让商家“不敢宰客”。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失信违法的成本。把“阴阳菜单”这类欺诈行为和商户的征信挂钩,让它不再只是“罚酒三杯”,而有可能就此断送生意前途。

当下,各地文旅都在花式“内卷”抢流量。但真正的“流量密码”不是华丽的宣传片,而是让人卸下防备的信任感。想想当初淄博烧烤为何能火出圈?核心不就是那份“不管本地外地,价格都一样”的踏实吗?当游客不必再担心因一句口音而被区别对待,市场的烟火气才能真正健康地升腾起来。

终结“阴阳菜单”,仅靠谴责个别商家无良,呼吁诚信回归的道德呼唤远远不够,必须有制度让诚信成为最划算的选择,才能让我们城市的每一张菜单,都经得起镜头的审视和良心的掂量。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红网】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美食   斗士   阴阳   菜单   游客   价格   商家   外地   诚信   朋友   市场   渝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