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手机厂商,花了十几年都没办到的事,怎么就让户晨风成了?

过去十几年,中国手机市场的硝烟里,藏着国产厂商一道跨不过的“高端坎”。

全中国的手机厂商拼参数、堆硬件、建全球渠道,硬生生把国产手机的整体出货量拉到了中国市场的60%以上。

可苹果在6000元以上高端市场的份额,依旧常年稳稳站在60%开外。

“苹果=高端”的标签,像一块浸了十几年的硬骨头,任凭国产巨头们怎么啃,都没能真正把它从“神坛”上拽下来。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桩“不可能任务”,竟然被一个毫无行业背景的网红给“完成”了。

靠“撕裂”起家

户晨风1998年出生在江苏镇江农村,只有高中学历,早年干过汽修工、机械工这些底层职业。

2019年曾进入一家家族资产管理公司,可不到3个月就离职了,人生似乎一直处于迷茫状态。

直到2023年2月,他决定全职做自媒体,这个选择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最初,户晨风走的是“接地气”路线,靠“购买力挑战”系列视频迅速圈粉。

他拍过《100元人民币在泰国的购买力》,也拍过用一天工资能买什么、采访养老金只有一百多块的老人这类内容。

这些视频精准戳中了普通人的民生痛点,让他快速积累了第一波粉丝。

但仔细分析就能发现,他的内容从一开始就藏着“小心机”,他从不真正反思问题根源,只是刻意放大局部困境,暗示整体的不如意。

2024年成了户晨风内容风格的转折点,他彻底抛弃了“民生博主”的伪装,转向了更能收割流量的“对立路线”。

他开始构建一套以手机品牌为核心的极端话语体系,把苹果和安卓从单纯的电子产品,异化为划分阶层的标签。

这套“无耻”的运营套路很快见效,他的粉丝量持续暴涨,全网积累了近200万追随者。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5月他单月收入达11.3万元,其中9.4万元来自直播打赏,占比近90%。

他清楚地知道,核心打赏用户是那些用着iPhone、逛着山姆的年轻中产,这些人需要通过外部标签证明自己的优越感。

于是他不断强化“吹苹果、贬安卓”的言论,甚至推出定价999元的定制祝福视频,靠着收割粉丝的情绪赚得盆满钵满。

靠着制造对立收割流量的户晨风,没想到自己极力吹捧的苹果,反而因他的言论陷入了尴尬境地。

从吹捧到“坑害”

户晨风给苹果贴上的“精英标签”,首先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反感。

他公开宣称“安卓人是底层、低收入人群”“本科及以上都是苹果人”,甚至把使用苹果和“高收入、高学历”强行绑定。

这种粗暴的划分让许多苹果用户感到不适,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吐槽“用个手机而已,怎么就被代表成‘精英’了?”“不想因为用苹果被当成歧视安卓用户的人”。

原本中性的品牌选择被赋予了歧视性含义,不少苹果用户为了避免被贴标签,甚至表示考虑更换国产手机。

更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苹果的市场表现上。

2024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约为4290万部,同比减少17%-20%。

第四季度iPhone销量更是同比大幅下滑18.2%,排名从第一跌至第三,落后于华为和小米。

到了2025年第35周,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进一步跌至10.4%,位列第六,被vivo、小米、OPPO、华为、荣耀等国产厂商全面超越。

尽管苹果推出了官方降价、国补叠加拼多多百亿补贴等措施,iPhone17系列新品开售直降1000元,仍没能挽回颓势。

业内人士分析,苹果市场份额的下滑虽然受产品创新不足、国产手机崛起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户晨风的言论确实起到了“负面催化”作用。

他把苹果和“阶层歧视”深度绑定,让部分消费者对苹果产生了情感排斥。

而他吹嘘的“苹果最安全”,也被现实打脸,多起间谍案例中iPhone被远程操控的新闻,让他的言论成了笑话,反而削弱了苹果的品牌信任度。

面对这些影响,苹果官方始终未公开回应,但这种“被绑定”的尴尬处境,显然不是苹果愿意看到的。

户晨风的言论对苹果的品牌伤害是显性的,但对整个社会的隐性撕裂更为严重。

流量狂欢下的代价

他的危害远不止于挑起手机用户对立,而是通过一套完整的“鄙视链话语”,不断冲击社会共识,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流量至上逻辑下社会监督的全面失位。

在户晨风构建的世界里,万物皆可分“苹果”和“安卓”。

除了手机,他把特斯拉称为“苹果车”,山姆会员店叫做“苹果超市”,甚至把麦当劳抬到“比年夜饭高级”的“苹果餐厅”高度,而国产的一切都被贴上“低端”“底层”的标签。

他还制定了极端的城市评价标准,宣称“没有山姆、苹果直营店的城市不值得年轻人待”,否定了绝大多数城市的价值。

这种言论不断煽动阶层歧视,让“用什么手机”“逛什么超市”变成了身份划分的工具,严重撕裂了社会共识。

更可怕的是他对年轻人价值观的误导。

他公开炫耀“月纳税3万多”,嘲讽“月入5000的人不配与我对话”,把“踩碎底线、贬低国货、迎合西方标准”包装成“成功范本”。

这种价值观让部分年轻人陷入“标签焦虑”,认为只有拥有特定外国品牌才能证明自身价值,忽视了个人奋斗和民族品牌的进步。

有教育学者指出,这种言论会加剧年轻人的浮躁心态,不利于健康价值观的形成。

户晨风的长期存在,暴露了平台和监管层面的监督漏洞。

事实上,他并非首次违规,但每次封禁后他都能很快复出,这种“屡禁屡放”的状态,让他产生了“越界越红”的侥幸心理。

平台显然更看重他带来的流量和打赏收益,对其极端言论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这与“嘎子哥”谢孟伟违规直播数小时才被叫停的问题如出一辙。

结语

户晨风的覆灭是必然的,他靠着制造对立、贩卖歧视收割流量,终究会被社会所唾弃。

从一个汽修工到百万粉丝网红,再到全网封禁的“反面教材”,他的人生轨迹折射出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乱象。

他极力吹捧的苹果,没能因他的言论获得好感,反而被贴上“歧视标签”,进一步丢失市场份额,他精心构建的“鄙视链”,不仅撕裂了用户群体,更污染了社会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科技   晨风   全中国   手机厂商   苹果   言论   山姆   标签   用户   流量   对立   价值观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