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中国!年薪600万的华为高管,美国身份被扒后,更多猛料曝光

2025年7月28日,一纸判决落下。

张琨,这位曾经被视为华为芯片研发中坚的技术总监,因为窃取商业秘密并组建公司与东家竞争,被判处六年有期徒刑,罚款300万元,并在出狱后五年内不得再涉足芯片行业。他的13名同伙,也因不同程度的参与而获刑。

这是也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芯片行业最严厉的一次司法判决,那么,这名华为高管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内鬼”的呢?

其实张琨的履历是极其漂亮的,几乎是中国高科技人才的典型样本。

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深造,拿下双硕士学位,并最终取得美国国籍,2011年,他以美国公民身份加入华为海思,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起,十年间主导了Hi1101到Hi1105系列芯片的研发。

在华为最困难的日子里,张琨凭借扎实的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迅速晋升至21级技术总监,年薪突破600万元,对于一名芯片工程师来说,这是行业顶尖的待遇。

但他的职业轨迹在2021年2月戛然而止,离职后,他迅速在南京注册成立“尊湃通讯”,此时,他与华为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尚未到期。

如果仅仅是人才流动,这并不稀奇,芯片行业历来讲究技术人员的积累与转化,离职创业在硅谷与中国都很常见,但张琨走得更远:他不仅要创业,还要“复制”一套华为的核心技术。

创业初期,张琨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撬动行业。他把目光投向了昔日的华为同事。

他开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高额年薪、期权奖励,以及“快速做大做强”的愿景,最终,他成功吸引了华为海思Wi-Fi芯片研发团队的多名核心成员。

但这并不是普通的“跳槽”,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他要求部分同事暂时不要辞职,而是继续留在华为内部,以“二重身份”秘密窃取研发数据。

手段之隐蔽令人咋舌,有人将代码逐行手抄,再录入尊湃系统,有人将大文件拆分成小包,用智能手表、U盘偷偷带出华为办公区。

短短几个月,尊湃通讯的服务器里堆满了华为的底层代码与设计图纸。

2021年5月,尊湃通讯刚成立不久,就完成首轮融资,估值达到5亿元,到2022年初,公司估值已飙升至10亿元,融资总额超过3亿元,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知名企业与基金。

在资本追逐下,张琨并没有让投资人失望,2022年11月,尊湃通讯对外宣布推出首款Wi-Fi6芯片,研发周期比华为快30%,并号称拥有多项“自主专利”。

对于一家成立仅一年多的初创企业,这样的速度和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在当时芯片国产化需求高涨的背景下,投资人和市场普遍愿意相信这样的“奇迹”。

“尊湃通讯的芯片性能太像了。”一位华为内部技术人员回忆说。

华为第一时间拿到了尊湃的芯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其核心参数与自家产品高度一致,甚至底层代码中还留有华为内部专用的标识符。

2023年4月,华为正式报警,警方在突袭尊湃南京总部时,当场查获7台存有侵权数据的服务器,以及大量带有华为标识的技术文档,冻结资产近1亿元。

后续司法鉴定显示:尊湃芯片与华为产品的技术重合率高达90%,从基带算法、射频电路到版图布局,几乎完全一致。

“这不是借鉴,而是彻头彻尾的剽窃。”司法专家这样评价。

经过两年调查取证,2025年7月,法院作出判决: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罚金300万元,5年行业禁入;其余13名涉案人员获刑1至5年,总罚金1350万元,部分同样被禁止再次进入芯片行业。

这也成为了中国芯片行业迄今最重的刑事判决。

法律专家指出,这不仅是对个案的惩戒,更是在向整个行业传递信号:商业秘密不是“灰色地带”,侵犯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案件曝光后,许多人将矛头指向了投资人。

一家成立不满两年的公司,如何能快速拿出超越行业巨头的芯片?在理性投资逻辑下,这本该是一个巨大的“红线”,然而,投资者们却选择性忽视,甚至以此作为估值飙升的理由。

“资本往往被速度和故事吸引,而忽视了研发的真实逻辑。”一位芯片创业者直言。

事实上,芯片研发需要长期积累与庞大投入,尊湃通讯的“奇迹”,更像是一场建立在剽窃之上的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2

标签:科技   华为   美国   年薪   中国   身份   更多   芯片   行业   通讯   商业秘密   技术   罚金   有期徒刑   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