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大统天下”玩真的,3亿用户沸腾,这次彻底和对手不一样了

你说这快手,国庆节前夕悄没声儿地甩出个部门调整通知,结果港股当天就乐开了花,股价蹭蹭往上涨了超7个点,直接冲到84.6港元,创了三年新高。你说这事儿奇不奇怪?

咱们这些天天刷短视频的普通用户,可能一头雾水,压根没感觉。可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这是快手打算重新洗牌,把“钱袋子”里那些“赚钱大户”重新排座次!

你想想,平时咱们刷到的那些广告,直播间里买买买的商品,还有那动不动就出现的本地团购优惠,这些都是快手实打实的“现金生意”。现在,这些赚钱的门路,全都要换个玩法了。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调整说起。

以前管“本地生活”这块儿的,就是那个让你团个饭、买个按摩券的业务,负责人叫笑古。现在笑古不再直接管事儿了,摇身一变成了公司的“幕后军师”,当顾问去了。而这个部门也换了个更正式的名字,叫“生活服务事业部”,掌舵人换成了刘逍。但这刘逍,可不是自己说了算,她得直接听快手高管王剑伟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生活服务事业部”,还跟一个叫“线索广告”的团队合二为一了。你琢磨琢磨,“线索广告”是啥?就是你刷到装修啊、学车啊这种广告,点进去得留个联系方式那种。这玩意儿以前是妥妥的商业化部门的“心头肉”,现在也一股脑儿地全塞进新的生活服务部了。

再看看另一个变化。原来商业化部门里那些跟电商相关的广告业务,也“打包”送给了电商事业部。那商业化部门还剩下啥?说白了,它更像是个“后台保障”的部门了,主要负责搭广告的基础设施,同时盯着内容消费、品牌广告投放,还有跟主播合作的“聚星”计划这些事儿。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撇撇嘴了:“切,快手这不就是学对手嘛!对手之前也这么玩儿过。”这话听起来有道理,毕竟对手把类似的广告业务往电商和本地生活那边一划拉,快手就跟着动了。但这次,事情没那么简单,绝不是“抄作业”这么敷衍。

快手这次是真的动了筋骨,它的核心目的,是想把所有“赚钱的生意”,都集中到一个人的手里管,这个人,就是咱们刚才提到的王剑伟。

王剑伟在快手内部,大家都叫他“托马斯”。这人可不是泛泛之辈,以前在腾讯那可是管过QQ和微信的大佬。2019年他来了快手,最开始是管主站产品和社交功能。快手能在竞争对手的猛攻下,每天还能稳住3亿多用户刷屏,用户的用时长也没塌,他可没少出力,功劳那是杠杠的。

到了2022年,他接手了商业化部门,你猜怎么着?不到一年时间,快手的广告收入就强势反弹了!到了2023年,他又把电商的担子也扛了起来。这下好了,随着这次调整,连生活服务也被他一并划拉过来。现在你看看,快手广告、电商、生活服务,这三大“赚钱主力”,全归他一个人统筹!是不是有点“大权在握”的意思了?

那快手为啥要搞这么一出“大一统”?说白了,就是为了“少扯皮”。你想,以前各个部门都管着自己那摊儿,广告部门想多推广告多赚钱,电商部门想多要流量多卖货,本地生活也想着抢资源分一杯羹,大家为了自己的业绩,那肯定是各说各话,内部消耗可不小。现在好了,所有赚钱的业务都归一个人说了算,他就能从全局出发,把钱和流量这些“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你瞧瞧,笑古以前已经把电商、本地生活这两个业务,从“没人知道”做到了“勉强能转”,也算是功成身退了。现在王剑伟要做的,就是把这两个业务“做大做强”,真正让它们成为快手新的增长极。他会仔细审视,哪些做法不适合快手的调性,哪些模式效率低下,都会大刀阔斧地调整。平台现在最看重的就是“赚钱效率”,所以资源自然会往那些能更快变现、效益更好的地方倾斜。

这次调整的真正算盘,其实是快手不想再“瞎扩张”了。以前快手是怎么增长的?要么就是拼命拉新用户进来,要么就是想方设法让用户多刷一会儿,再不济就是多插点广告。但现在这条路,快手发现越来越难走了。

你想想,到了2025年上半年,大家平均每天刷快手的时间是126.8分钟,这比2022年还少了点儿呢!用户数量也基本稳定在4亿左右了,再想靠“堆量”来增加收入,成本实在是太高,不划算了。

这就好比你开个餐馆。以前你总想着怎么把门面搞大点,多找点客人进来。但现在你发现,店里客人已经差不多满了,再扩充就得投入大笔资金,而且效果不一定好。那怎么办?当然是想办法让已经进来的客人多消费!快手现在就是这个思路:它不打算再搞那种“挤牙膏”式的增长了,比如硬塞广告惹用户烦,而是要把现有的流量,挖透、用透,让每一份流量都产生最大的价值。

你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广告业务。以前广告那可是快手的“当家花旦”,什么都推,赚钱赚得飞起。现在呢?它变成了“后勤保障”,更像一个“中台”。它的任务不再是自己冲锋陷阵,而是要帮着电商、生活服务这些业务搭建好广告的基础框架。

比如,电商部门要卖货,广告部门就得精准地把这些商品推给真正想买的人。本地生活部门要推团购,广告部门就得帮着把这些优惠信息,送到附近有需求的用户眼前。这样一来,广告每展示一千次能赚的钱(专业术语叫eCPM)就高了。为啥?因为广告主投得值(投了能出单),平台推得准(算法给力),用户点了有后续(比如点了广告就直接下单了),大家皆大欢喜。

那可能有人又会问了,既然这样,那本地生活是不是就“失宠”了?以前它可是直接向快手大老板程一笑汇报的“一级部门”,现在变成了商业化下面的“二级部门”,这算不算是被“降权”了?

其实,这背后也有快手自己的小算盘。还是拿钱来说事儿,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1000次的广告曝光,如果给普通广告能赚80块,给电商业务能赚100块,那给本地生活可能就只能赚50块。更何况,本地生活还涉及到线下的履约问题,比如团购券核销啊、跟商家沟通服务啊,这些事儿既麻烦又慢。跟广告、电商这种“快赚快回”的模式一比,本地生活自然就不被优先考虑了。

所以,笑古的离开一线,并不是说他做得不好,而是平台看得很清楚:本地生活没必要单独当成一个“战略业务”来倾斜资源了。把它归到商业化体系里,当成广告的一个延伸场景,能消化流量、接接投放就行了。没必要再砸大钱去赌它能成为快手新的增长支柱,就这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科技   快手   对手   用户   天下   广告   部门   生活服务   业务   流量   事儿   广告业务   客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