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遭当头一棒后,不到24小时,贝森特喊话中国,对华称呼有变

美国经济数据有时候就像个定时炸弹,炸得人措手不及。2025年8月1日那天,劳工统计局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报告就是这么一回事。新增就业岗位只有7.3万个,这数字比市场预期的14万个低了一大截。更扎心的是,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还被大幅下修,总共少了近26万个岗位。

5月从原来的14.4万修到1.9万,6月从14.7万修到1.4万,这调整幅度让不少人直呼内行。失业率倒是稳在4.2%,失业人数720万,跟过去几个月差不多,徘徊在4.0%到4.2%之间。健康护理和社会援助行业还加了些岗位,健康护理多了5.5万,社会援助1.8万,主要集中在门诊服务、医院和家庭服务上。联邦政府岗位继续下滑,丢了1.2万,今年1月峰值以来已丢8.4万。其他行业基本没动静。

这份报告一出,股市立马炸锅。道琼斯指数开盘跌超300点,纳斯达克一度跌2%,整个华尔街乱成一锅粥。投资者本来就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提心吊胆,这下就业数据再添一把火,大家担心经济放缓会加剧。特朗普本人对这报告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矛头指向劳工统计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说她为了政治目的篡改数据,还扬言要炒了她鱿鱼。

这话一出口,外界哗然。劳工统计局是个独立机构,数据处理有严格流程,几十年来没出过人为操纵的丑闻。媒体像《华尔街日报》直批这是对统计体系的粗暴破坏,搞得美国经济数据的公信力都打折了。特朗普这操作,看起来更像在给自己政策失误找背锅侠,因为他的关税政策刚推行,就把市场信心搅得七零八落。

说起关税,特朗普7月31日签的那个行政令,本来计划8月1日起对没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征收10%到41%的税,涉及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纺织品等上千种商品。结果7月31日深夜,突然宣布推迟到8月7日生效。这朝令夕改的作风,让企业界无所适从。美国零售商协会当天就发声明,说政策反复无常,很多进口商已经停掉订单,怕货到港就被加税。

企业现在两头不是人,一方面想靠关税护着本土产业,短期内钢铁铝企确实多拿了些订单,美国钢铁公司股价在政策出后涨了5%。可原材料成本涨得更快,福特汽车公开抱怨,进口钢材价升导致每辆车成本多800美元,只好提价,结果7月销量同比降12%。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算了账,2025年美国家庭人均年支出得多掏2100到3800美元,低收入家庭先扛不住。

农业那边更惨。美国农业协会天天去白宫请愿,密西西比州的棉农三个月没接到中国订单,损失超5亿刀。整体看,美国对华能源出口2024年降23%,今年头几个月石油进口直接清零。中国反制硬气,在稀土出口、市场准入这些核心问题上寸步不让。美国想用关税当武器占便宜,结果自己先流血。中国对美出口降8%,但对东盟、非洲出口涨15%,贸易结构更均衡。美国找替代供应链难上加难。

这份就业报告砸下来,特朗普算是挨了当头一棒。股市大跌,政策质疑声四起。可不到24小时,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就在X平台上喊话中国,态度软了不少。他说斯德哥尔摩谈判推进了中美对话,相信有达成协议的基础,还罕见地把中国叫“伟大的国家”。这跟他一周前在国会听证会上指责中国破坏贸易规则的调调大相径庭。贝森特这转变快得像翻书,背后无非是中方反制太猛,美国企业顶不住了。加上2026年中期选举在即,共和党在摇摆州支持率落后民主党5个点,那些农业和制造业大州要是再硬扛,选举基本凉凉。

贝森特之前在各种场合都强硬对华,4月时预测中国因关税可能丢1000万岗位,说北京会意识到关税不可持续。5月又说中美谈判有点卡壳,需要中美亲自介入。7月在CNBC采访中,说特朗普对所有贸易协议有最终决定权,关税暂停到期前会继续谈。

但8月1日这帖,语气明显缓和。帖子发后被删,又重新发,说是因为图片没上传对。财政部发言人解释,这话跟他本周媒体采访一致。确实,7月29日斯德哥尔摩会谈后,贝森特对CNBC说,美国相信有贸易协议基础,但还没100%敲定。跟中国谈判的还有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中国那边是副总理何立峰。谈判焦点是关税暂停延长,原定8月12日到期。要是不续,美国关税会回升到4月水平,那时特朗普把中国关税从34%加到125%,还加20%芬太尼相关税。中国也报复性征收,美国企业叫苦。

贝森特这喊话,算是一种示软。特朗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覆盖全球几十国,本想逼大家签协议。可实施后,股市债券大跌,通胀恐慌升温。4月9日暂停90天关税,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劝的功劳。贝森特还警告别国别报复,不然升级。他主张压贸易伙伴限制跟中国经济关系,说美国是“杠铃经济”,金融和原材料强,中产弱。提议特朗普经济计划仿安倍经济学:降赤字、货币宽松、财政刺激。反对涨联邦最低工资,说那是州和地区的事。支持降息减借款成本。

这事件暴露美国贸易政策的困境。一边喊谈判,一边让媒体炒“中国产能过剩”,彭博社三天连发文,说中国光伏电动车冲击全球。特朗普多次威胁,中国买俄伊石油就二级制裁中企,想逼中国多买美国能源。可中国立场坚,在谈判桌上不松口。美国算盘响,但现实骨感。关税若8月7日落地,通胀可能从3.5%冲5%,盟友反制美国出口再降10%。不落,保守派选民不答应,福克斯民调62%共和党人支持加税。特朗普像捧烫手山芋的赌徒,骑虎难下。

整体看,这串事都源于“美国优先”。想拿盟友当枪使,从中国占便宜,结果两头不落好。中美谈判或许喘口气,但破局得美国放下霸权逻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零和博弈只会全输。就业崩盘、股市跌、态度软,这背后是政策自食苦果。美国企业压力山大,中国贸易转向多元,美国供应链依赖难解。未来咋走,看谈判结果,但短期不确定性还大。贝森特喊话后,市场稍稳,但根子问题没碰。特朗普团队内,贝森特跟埃隆·马斯克还闹过矛盾,因税务局长人选。贝森特推迈克尔·福克伦德,马斯克反对,但贝森特赢了。

这事接地气说,美国经济数据拉胯,政策反复,企业遭罪。贝森特转软,喊中国伟大,求协议。但根子是贸易不平,选举压力。未来看美国调策略,中国稳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中国   小时   美国   关税   贸易   政策   中美   协议   反制   斯德哥尔摩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