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刘小凡 张佳晖 王晓彤 青岛报道
有海洋的地方,就有生机。秋色浸染的西海岸,309公里的波澜与5273平方公里的蔚蓝在此交汇,蕴藏着大海最珍贵的馈赠。九月,海风送来渔讯,更迎来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9月1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美食节、第三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与2025民族美食文化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同时启幕。这不是节庆的简单叠加,而是一次以“中国味道、海洋产业、民族特色、百姓节日”为主题的深度融合,一场“三节合一”的系统创新与美学实践,一次关于海洋文明与人类味觉的诗意对话。
所谓“三节合一”,并非只是时间与空间上的巧合相遇,而是理念、资源与平台的高度协同。它打破节庆藩篱,将中国美食的广度、海洋产业的深度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机融合,构建出“四大平台+五大展区+六大产业对接+十大行业论坛+千款特色美食”的立体架构。这一创新模式既体现了餐饮行业的年度巅峰展示,也成为促消费、惠民生、促交融、强产业的重要引擎。
在这里,“深蓝1号”冷链直达的深海三文鱼,化身厨师刀尖的艺术;湘西土家烧饼与朝鲜族打糕毗邻飘香;智能炒菜机器人精准复刻八大菜系的百年精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艺术展”则演绎着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海信广场VILLAGE、海悦·食光里、红石榴广场等消费新空间协同联动,推出“夜间经济”“首发经济”等崭新场景,让海洋美食文化可观、可感、可品、可传承。
更重要的是,“三节合一”背后,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厚的海洋基因与产业底气。肩负“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时代使命,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十年有余,海洋生产总值翻了两番,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全国的40.6%、11.8%、2%。从建成“刺参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等3处水产种业基地项目,到创建全国县(区、市)级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 ;从加强“灵琅八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到“国信1号”“深蓝1号”等大国重器筑梦“蓝色粮仓”……三节联动,正是西海岸海洋产业链向下游消费端延伸、向价值高端攀升的关键落子。
三节联动,不仅是是一个全城欢动的海洋美食文化地标,更是一个民族美食的创新孵化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饮食文化自信的窗口。它将让海洋美食从节庆事件走向日常体验,从产业资源转化为消费魅力。
面朝大海,气象万千。青岛西海岸新区正以“三节合一”为时代契机,以美食节为支点,撬动消费提振、产业升级与文化交融,打开一片海、一座城、一个国的鲜美未来。
全产业链的鲜美呈现
晨光熹微,积米崖码头早已涌动着一片喧腾。渔船满载而归,缓缓靠岸,甲板上银光流转的鱼群瞬间攫获所有目光——肥美的黄花鱼挨挨挤挤,顽皮的八带腕足舒卷,修长的刀鱼排列齐整,饱满的鲅鱼银鳞耀目,透出诱人的丰腴。海风挟带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大海无私的馈赠。
这些珍贵渔获将在最短时间内,送往仅数百米外的青岛嘉年华,由50位海洋地标食材和海洋美食烹饪大师现场施展技艺,升华为美食节上的一道道珍馐。
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西海岸成为美食节的不二之选——这里有着最新鲜的食材、最完整的产业链、最深厚的海洋文化根基。
自2023年首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并永久落户以来,西海岸围绕海洋美食产业链上下游强链补链,持续锻造蓝色经济新引擎。本届美食节参展企业386家,其中头部供应链企业260余家;参与品牌450个,超1000款食材产品设备展示,200余款年度新品爆品,预计专业观众近2万人。展览、比赛、会议、销售、研发、评选等环节环环相扣,权威发布《2025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餐饮业领跑者Top100、《中餐评价规范》国家标准内容等国字号榜单和报告,引领行业纵深发展。
漫步美食节现场,八大菜系首次以全阵容亮相西海岸,川菜的奔放、粤菜的清雅、鲁菜的醇厚、苏菜的婉约交织生辉;2025全国热销地方菜、首发首秀创新菜榜单现场发布,200家企业带来了热销菜、首发首秀菜、新产品新爆品,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美食指引……
面朝大海,品味鲜香。西海岸新区正以美食为舟,扬帆远航,在蔚蓝的海洋经济新航道上,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化底蕴烹出时代新味
琅琊台下,千年海风依旧。秦始皇三次登临的传说,徐福东渡的壮举,为这片土地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这份底蕴正通过美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中华琅琊宴”作为西海岸新区美食文化的集大成者,堪称古今交融的典范。这道宴席精选琅琊台周边地域食材,既保留了顶汤冲浪琅琊西施舌等传统精髓,又创新融合了泊里烧肉、塔桥全羊等非遗技艺。每一道菜品都是一段历史,每一口滋味都是一个故事。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中华鲅鱼宴”。一条寻常的鲅鱼,在西海岸名厨的妙手下,幻化出万千风味:海青茶香熏鲅鱼,将西海岸名茶与本地鲜鱼完美结合,在特殊容器中熏烤出独一无二的味觉体验;鲅鱼佛跳墙,选用五斤重的大鲅鱼头,配以海参、鲍鱼等名贵食材,以传统佛跳墙工艺烹制,展现出极致鲜美的味觉境界。
美食于此,不再是口腹之欲,而是古今对话的载体,是文化自信的味觉表达。“中华琅琊宴” “中华鲅鱼宴”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创新的探索。西海岸新区用美食讲述着山海交融的故事,让千年琅琊文化在餐桌上延续华章。
在中华大地的广袤版图上,美食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果腹的物品,它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一幅多彩的民俗画,一首动人的文化诗。从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到精致宴席的讲究味,美食承载着悠悠岁月里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也在代代传承中不断创新,谱写着舌尖上的传奇。
本届美食节,举办2025餐饮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五届中国外卖节、餐饮企业家年会、餐饮业宴会场景创新论坛等活动,推动业界共同探讨餐饮产业升级、国际化路径、数字化转型等前沿议题,凝聚共识、携手前行;举办2025CHA中国美食烹饪锦标赛青岛菜创新专项赛和海参美食专项赛、海洋美食优质食材烹饪演示交流会等竞技展演活动,带动青岛餐饮行业创新提升。
科技亦为这场盛宴注入未来感。2025全国智能炒菜机器人设备展演赛,集中呈现目前国内领先的智能烹饪设备,让从菜谱、自动投料、智能触控到分钟级出餐,全方位展示智能科技与便利、速度与美味、标准与特色,“科技赋能烹饪”不再抽象。
美食节不仅是一场舌尖的盛宴,更是一个辐射多元价值的平台——它链动文化与经济、融合传统与创新、连接海洋与城市。
美食节上,中国饭店协会、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四家单位共同签约,将于2026年5月继续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和民族美食文化节。这意味着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在成为全国海洋美食和民族美食文化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向海图强激活蓝色动能
海洋所能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树立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引领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创新。美食节会场所见,只是西海岸海洋美食产业的冰山一角。
远远望去,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和养殖工船2.0版——15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2-1”缓缓地在海上游弋。船即是养殖载体,依据适宜鱼类生长的最佳水文环境,载着大黄鱼等名优鱼种在深远海游弋式养殖。
随着我国近海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养殖海域从近海加快迈向深远海。2022年,“国信1号”实现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由0到1”的进阶发展,开辟了高品质水产蛋白供给新空间;今年上半年,“国信1号2-1”再次交付运营;下半年,“国信1号2-2”加入运营序列,将形成“三船联动”格局,可年产高品质海水鱼1万吨以上。
让辽阔海洋变成“蓝色粮仓”,深水网箱也是手段之一。继建成世界最大、全国首个全潜式的大型网箱“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先后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的虹鳟、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后,2024年,西海岸又建成我国目前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2号”。
从传统的撒网捕鱼到现代深海养殖,从大海中飘摇的一叶扁舟到破浪前行的国之重器,西海岸新区不断提升着海洋产业的“鲜美”度,书写着向海图强的新篇章。美食节期间,海鲜外贸优品对接会、民族食材对接会、海鲜火锅产业链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接连举办,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起合作桥梁。这些活动不仅促进行业交流,更将西海岸的海洋美食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辣炒一盘来自胶州湾的蛤蜊,生切一碟产自黄海冷水团的三文鱼,清蒸一条国信养殖工船养的大黄鱼……从近海养殖迈向深远海养殖,西海岸海洋渔业正在加快转型与重塑,让更多更好的海产品“游”上市民餐桌。
碧海连天处,新风正起时。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其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劲的产业发展动能,成为三大美食节的最佳舞台。未来,青岛西海岸将继续放大美食节的溢出效应,以琅琊文化、海洋文明为底色,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美食文化IP,让海洋美食从节庆盛宴走向日常体验,让每一口鲜味都承载着西海岸的海洋情怀。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