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关于饮酒的各种说法可谓众说纷纭,尤其是白酒,有人对它爱得深沉,还坚信它有着神奇的养生甚至抗癌功效。可事实真的如此吗?60 岁的王大爷,就因为对白酒的这份 “执着”,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王大爷打年轻时候起,就对酒有着特殊的偏爱,而高浓度的白酒,更是他的心头挚爱。每天饭桌上要是少了那一杯白酒,就感觉这顿饭都没了滋味。退休之后,时间一下子充裕起来,王大爷更是 “放飞自我”,喝酒愈发没了节制。他时常约上几个老伙计,找个小馆子,热热闹闹地组上一桌酒局。大家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谈天说地,日子过得好不惬意。家里人没少劝他,担心他喝太多酒对身体不好,可王大爷根本听不进去,还总是振振有词:“白酒是粮食酿的,健康得很,再说了人家专家都说能抗癌,你们懂啥!” 依旧我行我素,照喝不误。
可就在上周,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正和往常一样享受酒局的王大爷,突然感觉身体一阵不适。原本红润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紧接着,腹部传来一阵剧痛。同行的老友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赶忙手忙脚乱地将王大爷送往医院。医生迅速为王大爷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令人揪心 —— 王大爷腹腔出血,最终被诊断为 “肝癌破裂出血,酒精性肝硬化”。听到这个诊断结果,王大爷犹如五雷轰顶,整个人都懵了。他悔不当初,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视作 “宝贝” 的白酒,竟成了伤害自己身体的 “元凶”。可他心里还是充满疑惑:“明明白酒都是粮食酿造的,不是都说喝白酒对身体有好处吗?怎么还能得肝癌呢?” 相信不少像王大爷这样喜爱白酒的人,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接下来,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白酒到底是养生圣品,还是健康杀手。
一、长期喝白酒能延年益寿、预防肿瘤?别被误导了!
“白酒抗癌” 这一说法,在几年前可谓甚嚣尘上,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这一说法的源头,得从 2016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说起。当年,他们发现酵母菌中的 “细胞自噬” 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有效地清除 “可能致癌物”,进而起到抗癌的效果。而巧的是,白酒在酿造过程中,就会用到酵母菌。这一发现,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紧接着,在 2017 年,江南大学也有了新发现,他们在白酒中检测出了一种名为 “地衣素” 的物质,据说这种物质具有抗癌、抑菌、抗病毒的功效。这下,“白酒抗癌” 的说法更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觉得找到了抗癌的 “秘密武器”。可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咱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
没错,白酒中确实含有一些看似具有抗癌潜力的物质,但大家可别被这表面现象迷惑了。就拿白酒中所含的萜烯类化合物 —— 茴香脑来说吧,它的确有抗癌的作用。然而,要想通过喝白酒来达到抗癌的效果,那可就太难了。研究表明,人体每日需要摄入 900mg 左右的茴香脑,才可能看到抗癌的成效。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按照白酒中茴香脑的含量(约 295 - 2200 μg/L)来计算,相当于每天要喝 300L 白酒!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先不说人的胃能不能装下这么多酒,单是白酒中除了茴香脑,还含有其他复杂多样的成分,这些成分相互作用,谁也无法保证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所以,仅仅因为白酒中含有酵母菌,就断言白酒能抗癌,实在是太过片面,缺乏科学依据。
更重要的是,早在 1988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明确宣布酒精属于致癌物质。这可是权威机构给出的定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听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想:“既然白酒里的抗癌成分少,那我们在平时饮食中多吃些含有抗癌成分的食物,是不是就能达到抗癌效果了呢?”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可要赶紧打住了。目前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是经过专业提炼,将抗癌成分高度浓缩制成的。而食物中所含的成分极其复杂,抗癌物质不仅含量微乎其微,有些还会在加工或者储存过程中流失、分解。所以,妄图通过日常饮食中的食物来抗癌,是不太现实的。要想正确抗癌,还是得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按时按量用药才是正道。
二、喝白酒到底是好是坏,真的会危害健康甚至致癌?答案很残酷
很多人觉得,自己喝酒的时候,每次只喝一点,而且人体本身就有代谢功能,喝点酒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从饮酒的当天开始,酒精就会在你的体内 “安营扎寨”,停留长达 6 周之久,并且在这段时间里,持续不断地伤害你的大脑。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2018 年,《柳叶刀》刊登了一项规模庞大的研究,这项研究涉及全球 2800 万人。研究结果明确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为 0,也就是说,建议大家滴酒不沾。这一结论,无疑给那些认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人泼了一盆冷水。
不仅如此,2019 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由北大主导的研究也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以及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这意味着,喝酒喝得越多,患上高血压、脑卒中这些严重疾病的风险就越大。据相关数据统计,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导致全世界 300 万例死亡。世界卫生组织也曾郑重表示,酒精可导致 200 多种疾病发生。这些数据和权威组织的发声,都在警示我们,酒精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
在 2016 年,新西兰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指出酒精至少可以导致人体 7 个部位发生癌变,分别是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乳腺。这 7 个部位,随便哪一个出了问题,都可能给人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兼 207 东病区主任王新保医生也强调,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病例表明,肝癌、肝硬化发病年龄提前,和肝炎(乙肝、丙肝)患者爱喝酒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个个事实,都在向我们揭示,酒精和癌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有了 “红酒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的说法。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觉得喝点红酒对身体好。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丁亚辉对此给出了解答。原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这种物质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大家别高兴得太早。要想通过喝红酒达到软化血管的效果,每日至少得喝十几瓶红酒才能达到相应的剂量。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且不说喝这么多红酒会给肠胃带来多大负担,单是摄入的酒精量,就足以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所以,所谓喝酒具有保健作用的说法,并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大家可别再被误导了。
三、喝酒后出现这 2 个现象,或许说明你根本不适合喝酒,戒酒要趁早!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代谢过程,其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乙醛的物质。可别小看了乙醛,它的毒性可是酒精的 30 倍,而且还会对细胞 DNA 造成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将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人体虽然拥有强大的代谢功能,能够帮助排出大部分有毒物质,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代谢乙醛。据科学家研究表明,1/3 的东亚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身体中缺乏可以代谢乙醛的 ALDH2。这类人在喝酒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特征,以下两类人,喝酒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喝酒脸红 —— 缺乏乙醛脱氢酶的典型表现:喝酒脸红的人,身体里只有能快速分解乙醇的乙醇脱氢酶,而缺乏有效分解乙醛的乙醛脱氢酶。这就好比一个工厂,原材料(乙醇)能够快速被加工成半成品(乙醛),可后续加工半成品(乙醛)的关键设备(乙醛脱氢酶)却缺失了。于是,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无法及时被代谢分解。这些堆积的乙醛会导致血管扩张,使得人的脸色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发红,同时还会让人感觉心跳加快、恶心等。如果这类人长期酗酒,患肝癌、食道癌、结肠癌的风险远远高于常人。因为持续堆积的乙醛会不断损伤细胞 DNA,日积月累,就大大增加了患癌的几率。
喝酒脸白 —— 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双双缺失:喝酒脸白的人情况更糟糕,他们体内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都没有。当他们喝酒后,主要靠肝脏里的 P450 酶来稀释酒精。但这种酶的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因此酒精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在酒精的持续作用下,心脏收缩功能会降低,末梢血管血流减少,从而导致脸色变白。要是这类人大量饮酒,情况会更加危急,可能会直接导致昏迷以及急性酒精中毒,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就算喝酒后脸色没有任何变化,也千万别掉以轻心。长期酗酒,依旧会给肝脏带来沉重的负担。肝脏就像人体的 “化工厂”,要不断努力代谢酒精。可长期超负荷工作,肝脏也会不堪重负,从而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的发生。所以,无论喝酒后有没有特殊表现,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都应该尽量远离酒精,少喝酒,最好是不喝酒。"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