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IP引爆全球华人圈,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湖北随州举行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通讯员 张杰 聂峥 陈云

烈山问祖,华夏铸魂。5月23日,农历四月廿六,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随州市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炎帝圣像巍然矗立,九州礼乐响彻云霄。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航拍现场(摄影 邱磊)

从2009年到2025年,这已是随州举办的第17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文化IP“炎帝”,早已在全球火出圈,打造出世界华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起磅礴力量。

礼承古今,凝聚炎黄血脉之魂

上午8时40分,鼓点如雷,钟声如涛,乙巳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正式开始。大典九项仪程:起鼓鸣钟、恭启圣门、点燃新火、敬献花篮、香敬始祖、恭读颂文、共拜始祖、唱诵始祖、瞻仰圣像依次进行,每一项都展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庄严的仪式感,承载着炎黄子孙对始祖的崇敬与追思。

起鼓鸣钟,以雄浑鼓声与悠扬钟声开启盛典,将五千年农耕文明的记忆唤醒。“恭启圣门”环节,朱红大门徐徐洞开,仿佛历史之门向今人敞开。台湾和海外华侨青年学子代表共同点燃新火。“丹雀”飞临,象征吉祥如意,熊熊火焰,象征着文明火种生生不息,映照着众人眼中炽热的光芒。

乙巳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

仪程终章“瞻仰圣像”中,万人缓缓移步至炎帝圣像前。有人轻抚石阶,指尖触碰历史的纹路;有人驻足凝视,眼眶湿润。此刻,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姓氏为何,所有人的心跳皆与这片土地同频——这是刻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炎黄子孙永不断裂的精神脐带。

本届大典在保留传统仪式的基础上,创新融入数字技术。现场设置“云端共祭”平台,海内外华人可通过AI炎帝互动、虚拟点烛献花等方式远程参与,让海内外炎黄子孙可以实时观礼、云端献瑞。此外,大典舞台以情景式农事表演再现炎帝“始作耒耜”“教民以农”的场景,创新设立“礼台”“乐台”“祭台”,简约而典雅地还原了古代祭祀形制,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大典落幕,但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无论身在何方,我们的根都在中国。”台湾同胞何鹰鹭在参祭后动情地说。本届大典吸引了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代表参与,他们通过共拜始祖、共诵经典,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寻根,活化民族精神密码

中华文明如大河奔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作为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子活动之一的《炎帝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访谈,多位专家就炎帝文化、曾随文化与长江文明等话题,进行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脉。”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表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有着共同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我们的主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根与脉便是炎帝神农文化。”

《炎帝文化与长江文明》高端访谈

“在当代社会,炎帝神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大学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表示,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一道,构建起民族身份认同的精神纽带,正是基于对炎黄文化的共同认同,中华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归属感,确立了统一的民族意识。

“炎帝神农文化中蕴含的创新精神、民生关怀与实践智慧,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历史学院考古系教授刘礼堂表示,深入研究炎帝文化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对于传承、保护、活化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活态传承和弘扬炎帝文化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提出,既要深入挖掘炎黄文化的内涵,又要创新传播展示方式。依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江文化公园等载体,将其打造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炎黄文化的重要阵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则提出,要兴礼乐、重体验,大力建设新的跨文化接触区,以促进当下所倡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炎帝文化活态新生。

产业联动,点燃经济发展引擎

5月20日,2025年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在随州举办,与会领导和嘉宾集中参观了专用汽车及应急产业发展成果展。展区分专用车区、应急装备区、应急帐篷区、核心零部件区和数字化产品区等四大板块,展示面积25000平方米,集中展示随州和国内外高端专用车、应急装备200台套,核心零部件产品1000台套。当日,随州签约15个专汽重点项目,总金额220亿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在房车展区驻足,详细了解房车的布局和功能,他登上一辆房车,看到车内分区明确,布局精巧,连声称赞:“休闲与旅游结合起来,非常好。”他期待随州加大房车汽车产业链的布局,让房车产业差异化发展。

看到展区里全产业链生态集中亮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激动地说,每次来随州,都能感受到随州专用车的发展都有新的气象、新的惊喜,现在的专用车都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可期。

产业推介会现场(通讯员 供图)

“这次来,我计划与随州的企业多多交流,把随州的香菇酱推向南美,比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等。”加拿大湖北商会会长邓继新表示。在5月22日随州举行的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现场12个涉及食用菌、农文旅融合等领域的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116.5亿元。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发力,与美国华人商会达成品源北美市场3亿美元销售合作项目,此举标志着随州香菇产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实现重大突破。

非遗焕新,奏响文旅融合强音

几千年前的炎帝,在当今有了卡通形象,还有了IP形象名字叫“炎炎”;随州曾侯乙编钟制作成缩小版的“玩具”,可以打包带回家;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萌物“鹿角立鹤”,摇身变成了小巧精致的书签;随州博物馆爆款文创“抹茶文物罍”,把古代宫廷盛酒重器,化为了舌尖上的千年风雅。

IP形象“炎炎”

如今的随州,开始玩起了“文化混搭”。

在街头的文创店里,炎帝卡通形象和编钟造型的冰箱贴摆在一起,销量翻倍。在炎帝故里景区,炎帝旋转灯、神农艾草锤等“炎之有礼”文创大礼包备受瞩目。在随州市博物馆,观众轻触屏幕,便可与文物实时互动,让曾侯乙编钟奏响千年礼乐。5月22日举办的“礼乐随州”寻根音乐会,更是将编钟与民族管弦乐混搭,引得台湾同胞袁隆生直呼:“太震撼了!”甚至连音乐会的门票,都制作成编钟形态的书签样儿,嘉宾们纷纷表示,要好好珍藏。

音乐会现场(摄影: 张倩龙)

非遗文化不仅可感可触,更是在年轻一代中“活”起来。5月18日,在“随我寻根 恋上随州”随州旅游一号公路全球寻美体验季采风创作活动中,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秘鲁、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外籍文旅达人及国内大咖们与编钟乐舞团队亲切互动。阿尔及利亚籍达人瓦吉亲手敲击编钟,体验“一钟双音”的奥秘。他表示:“2400年前的音律竟能如此精准,这是人类音乐史上的奇迹!”

除此之外,夜游经济也成为随州文旅融合的新体验。夜晚漫步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街区里的灯光市集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游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挑选独特的随州文创产品,感受夜晚的人间烟火气。

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

据介绍,2025年寻根文化周于5月23日-6月2日开启,全新演绎《炎帝颂》、荆楚文化相关的《战舞》《高山流水》《和壁深深》《编钟乐舞》等节目,开展千架无人机表演、冷焰烟花施放、非遗火壶表演、烟花盛典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炎帝故里夜幕下的神圣氛围。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标签:旅游   炎帝   随州   湖北   故里   全球华人   世界华人   文化   炎黄   长江   大典   始祖   神农   房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