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冻结中企资产后,欧盟要求中资转让技术,中方连提3个反对

欧盟想要中国投资,却又要求中国强制转移技术?外交部对此如何回应?

近期,关于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环境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

中企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荷兰政府与法院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其旗下荷兰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实施了多项限制措施,涉及资产、知识产权及管理层变动等方面。



这起事件被普遍认为与欧洲在产业安全和技术自主方面的新政策取向有关。

与此同时,据彭博社10月14日报道,欧盟计划在11月出台一套关于投资的新规则,即要求那些在欧投资的中国企业,必须满足强制转让技术、组建合资企业、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在欧盟境内实现产品增值等要求,才能够在欧洲投资建厂。

欧盟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这一计划的目的在于促进欧洲内部的产业升级,并确保投资活动能为当地带来更多价值与就业。

他还提到,欧洲企业在中国投资时也曾有类似的经验,因此希望形成“双向平衡”。



而欧盟委员会发言人雷尼耶则表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他们将培育强大、具有竞争力且低碳的欧洲产业。

这番表态实际上已经透露了欧洲的真正目标,那就是想要获取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

正如欧盟委员会日前在年度演讲中所说的,清洁能源技术的未来必将在欧洲创造,为此,他们要做到“更快、更智能、更具欧洲特色”。

不过,这一提议也引发了一些讨论。有分析认为,如果欧盟过度强调技术共享或附加条件,可能会让外资企业对欧洲市场的可预期性产生疑虑,进而影响投资意愿

对于欧洲的想法,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回应。

10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中方支持中欧企业基于市场原则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反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采取保护主义歧视性做法。”



事实上,中方在今年7月更新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已将部分关键技术纳入管控范围,以确保企业在国际合作中能够平衡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未来,中欧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仍有很大的空间,但前提是建立在平等、透明、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因此,即便是现在有很多在欧洲投资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但是他们也不可能向欧洲直接转移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对于这一点,中方早就从源头上未雨绸缪制定了管控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财经   转让技术   荷兰   中资   中方   欧盟   资产   欧洲   中国   新能源   中欧   技术   企业   中国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