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荷兰强抢安世半导体事件原本正在走向大结局,在中国先让步恢复芯片供应后,荷兰政府又变卦了,荷兰高官在即将来华谈判之际,叫嚣重来一次还是会抢劫中企,但很显然,荷兰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荷兰已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并且荷兰也正丧失信任,被欧洲客户抛弃。

中国靠着断供和“个案审批”在稳住大局的同时,将安世的销售市场牢牢的握在手里,在11月11日中德视频会谈中,中方明确要求德国敦促荷兰采取实际行动,撤销措施,推动问题解决。这让嘴硬的荷兰不得不面对现实请求来中国谈判。据环球网报道,日前荷兰经济大臣对外表示,荷兰政府代表团将于下周访问中国,商讨安世半导体的解决方案。

不过,卡雷曼斯仍然态度傲慢,声称“安世半导体事件打醒了全球各国,让他们全都意识到对华依赖的风险。”
随后,卡雷曼斯傲慢的称,现在荷兰政府非常感谢中国采取的措施,不过如果重来一次,他仍然会这么干。最后,卡雷曼斯还威胁称,除非等到第一批芯片抵达欧洲,并且保证中方供应不会再中断,否则荷兰都不会停止接管安世半导体。

对于荷兰方面的言论,中国商务部回应表示“极度失望和强烈不满”。并且指出,在荷兰政府9月30日发布行政令以及10月8日荷企业法庭作出错误判决之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是稳定和安全的。但荷方强行不当干预,托管一个100%控股的私营企业99%的股份,这种违背契约精神、不明智冲动的行径,才是造成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恶源。

回看这件事情,荷兰配合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基于美方50%的穿透规则落地,荷兰方面迅速强行接管,但荷兰的强行干预很快引发了中国的坚决反制,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出台针对性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

这一举措打到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芯片供应链软肋,荷兰政府试图通过停止晶圆供应逼迫中方让步,甚至反咬安世中国“未遵守付款条件”,但安世中国随即发布公告,明确指出不存在违约行为,反而是荷兰安世拖欠中国供应商巨额货款。

而且荷兰方面指责闻泰“企图转移安世的知识产权、解雇安世欧洲员工”,而且“还企图将安世位于汉堡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实则全都是子虚乌有。闻泰方面表示,他们非但没有试图搬空汉堡工厂,反而正在稳步推进一项在2024年宣布的、总额高达2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预计将在德国创造150个新的就业岗位,包括100个研发岗和50个生产岗。
闻泰的发言人说:“随着新生产线的逐步投产,我们原本计划继续扩充运营团队。但由于荷兰政府的干预,这一计划现在已被搁置。”

令荷方始料未及的是,目前安世中国晶圆厂迅速补位,安世中国自身也已建立充足库存,能够稳定供货直至年底,“技术断供”的威胁彻底破产。
中方的反制措施直接导致欧洲汽车产业陷入“芯片荒”,欧盟多国对荷兰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纷纷施压要求恢复供应链稳定。
荷兰面临国际商誉信任危机,摆在荷兰面前只有一条路
随着时间推移,中方耐心逐渐耗尽,开始采取更为主动和强硬的手段,推动欧洲整体介入,要求欧盟对荷兰行为作出回应。中国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向欧洲企业供货,但提出了硬性要求:购买方必须承诺所采购的芯片仅用于民用领域,严禁流入军事用途。

简言之,中方在荷兰强抢安世总部的情况下,依然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对合规民用用途相关产品出口予以豁免,尽最大努力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畅通与稳定。
而在这种情况下,荷兰依然不思悔改,狂言再来一次,依然会抢,却没有意识到,这次抢劫资产行为,对荷兰的反噬伤害已经造成,而且安世的欧洲客户已不再相信荷兰。
首先它让荷兰经济遭受重创,光刻机巨头ASML市值一度蒸发超200亿欧元,荷兰原本拥有的“开放、法治、尊重市场规则”的商业形象遭遇重击,国际资本信心大幅下滑,多家跨国企业暂停在荷投资项目。
再看中国这边,这场风波期间,中方一招釜底抽薪,安世半导体加速核心技术和产能向中国转移,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线设备顺利接入,订单源源不断,市场份额稳步回升。

荷兰方面虽然抢走了公司“壳子”和商标,但真正具备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里子”,早已被中国牢牢掌控。例如,上海鼎泰匠芯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已于2023年投产,打通了“晶圆-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安世将欧洲车规级芯片设计方案与中国制造能力深度融合,既规避了未来可能重启的规则限制,又提升了国产化率。
据路透社11月13日消息,两名知情人士称,安世半导体的欧洲客户们正与该公司合作,寻找一种变通方法,以绕过其欧洲部门与其中国工厂之间的争端。他们将此计划称作“临时补丁”,即直接从欧洲工厂购买硅晶圆,自己运往中国,并与中国工厂签订合同进行最终封装。
简单来说,安世客户怕再被荷兰坑,于是想了一招,自己去找中国工厂谈封装。也就说是,荷兰在欧洲客户心中的信任基础已经不在了,客户正在抛弃荷兰,荷兰的国际商誉正在遭遇重大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经济部紧急组织一个“高级别公务员代表团”,准备下周飞往中国,“试图打破僵局”、“努力完全恢复供应链”、“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为产权纷争一日不解,荷兰安世就始终是一个“烂账”,没有企业愿意与这个风险巨大、信誉全无、且正在成为空壳的烂摊子共事与合作,也没有资本敢于投入这个无底洞。
就算荷兰和欧盟试图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扩充封装测试产能,或动员德国、英国的晶圆厂加班加点赶工,都已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布局。更何况,客户买欧洲晶源,来中国谈封测这件事的背后,就已经说明荷兰正在丧失客户信任。所以摆在荷兰的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将所有强抢过来的资产,全都给吐出来,与中国寻求和解之路,荷兰安世或许还有机会重拾信誉,重新获得客户信任,晚了,荷兰安世将与荷兰的国家信誉一起,被资本与客户抛下时代的列车。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