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牺牲后,女儿的同学孤身跳海,带回他的骨灰,堪称义薄云天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当局的“特别军事法庭”判处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4人死刑,4人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临刑前,陈宝仓写下“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这段绝笔后,便将热血洒在了宝岛上。

和吴石、朱枫等人相比,陈宝仓的骨灰是最早回到大陆的,这要感谢陈宝仓女儿的一个同学,她叫殷晓霞。在陈宝仓牺牲1个多月后,殷晓霞秘密拿走陈宝仓的骨灰,乘船偷渡香港,在最危急的时刻,殷晓霞为了保住陈宝仓的骨灰,孤身跳入大海,凭借坚强的韧性游泳达到香港,堪称义薄云天。本文,笔者为大家讲述陈宝仓,以及他的骨灰返回大陆的感人故事。

陈宝仓,字自箴,河北遵化人。陈宝仓出生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那一年,八国联军侵袭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留在北京的百姓和商人却遭到列强的抢掠。陈宝仓的家境本来尚可,其父是做古玩生意的,但在八国联军过境之后,他家被洗劫一空,从此过上了贫苦的生活,因此,陈宝仓从小就在拮据的家境中长大。

陈宝仓的童年,为了减免学费,他每次都拼命考取第一名。1914年,陈宝仓的父母相继去世,14岁的陈宝仓无依无靠,听闻清河军官预备学校可以免学费就读,便直接去报了名。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而上文提到的另一位英雄吴石,也毕业于这所学校。只是,吴石是第三期炮兵科,陈宝仓是第九期工兵科,前者是后者的学长。

陈宝仓毕业后,在阎锡山的队伍中做过排长、班长、营长、团长和师参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宝仓曾参加过淞沪会战、宣城战役、武汉会战,在宣城战役的时候,遭到日军轰炸,右眼从此失去光明。

从陈宝仓的这段履历可以看出,他是从底层真正摸爬滚打,且真刀真枪和日本侵略者打过仗的优秀战将。

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政治部,陈诚任部长,为彰显国共两党交流之“诚意”,陈诚推荐共产党人周恩来任副部长,郭沫若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在此期间陈宝仓和周恩来、郭沫若等人接触,他被共产党人心怀人民,一心抗日的情怀所感动,开始向共产党靠拢。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到1944年,陈宝仓和吴石在抗战中结缘。当时,陈宝仓是张发奎(第四战区司令)的副参谋长,而吴石也被白崇禧推荐到第四战区担任参谋长,陈宝仓和吴石同在第四战区抗击日寇,在炮火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陈宝仓调任第四兵站总监部总监,这期间,他见附近的解放军粗衣烂衫,心生同情,便故意把国民党军队的给养物资“遗失”给解放军,也正是因为这件事,陈宝仓被免职。

此后,国民党公然发动内战,陈宝仓难以接受同胞们自相残杀。且当时国民党内部贪污横行,派系林立,陈宝仓对国民党的前景非常失望。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陈宝仓响应宋庆龄和李济深等人的号召,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希望实现祖国的民主与和平。这个时候,我党派地下党员吴仲禧与陈宝仓联系,陈宝仓表示愿意为我党提供情报,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

1949年,在淮海战役之后,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将重要的人物和资源都向台湾转移。陈宝仓被任命为“国防部高参”,将前往台湾。陈宝仓到台湾后,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获取了大量国民党在台湾驻军布防的情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将情报交给了我党另外一名重要的情报人员吴石手中,由吴石通过交通员送往香港,最后再交给党组织。

陈宝仓和吴石在台湾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二人密切配合,一组组关键情报被送了出来。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1950年3月,由于叛徒蔡孝乾的出卖,朱枫、聂曦、吴石先后被捕。当时,陈宝仓并没有暴露,而且,他已经将家人送至香港。后来,国民党当局在吴石的家中搜出了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经过鉴定,这份情报并非出自吴石之手,而是陈宝仓的笔迹,陈宝仓因此被捕。

陈宝仓被捕后,只承认他和吴石之间有情报交流,但他并不知道吴石的身份。毕竟,两个“国军”中将交流情报,最多就是不谨慎,不算犯罪。面对陈宝仓的这一说法,国民党特务们也没有办法。

但国民党“特别军事法庭”在蒋介石的干预下,判处吴石死刑后,陈宝仓也按吴石之例被判处了死刑。就这样,陈宝仓和他的学长、战友、同志吴石一起,走上了刑场。

壮士以身许祖国,英雄黄泉不孤独。陈宝仓临行前表现得非常豪迈,特务让他写遗书,他只挥笔写下:“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

这封简短的信,或者说是字条,是写给他生前的好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窗段翔九的,落款是“陈宝仓六月十日绝笔”。

很显然,面对死亡,陈宝仓没有惧怕。他只是想让好友转告自己的家属,莫让家人再牵挂自己。

陈宝仓、吴石、朱枫、聂曦四人被枪决后,陈宝仓的好友段翔九立即通过关系,将陈宝仓牺牲的消息传到香港,通知到陈宝仓的家人。

陈宝仓之妻名叫师文通,二人育有5个孩子,1子4女。由于陈宝仓在去台湾的时候,他的大女儿陈佩方仍在上海工作,所以陈宝仓只带着妻子和3女1子到了台北。在暴露之前,陈宝仓秘密将他们又转移到了香港。下图是陈宝仓全家合影:

师文通除了是陈宝仓的妻子,他还是一位基督教徒。他听闻陈宝仓的噩耗后,悲痛失声,而后,她通过教会的关系,联系到了台湾的唐辉麟、陈克敏两位教友,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丈夫陈宝仓的遗体。两位义士佩服陈宝仓的为人,便冒着风险将陈宝仓的骨灰转移到了教会。接下来,怎么把陈宝仓的骨灰送到师文通手里 ,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当时,台湾处于“白色恐怖”时期,离岛的渠道被严厉管控,没有正当的理由,想离开台湾都难,何况还要带着骨灰。但这个问题,最终被一个女孩子解决了,这个女孩名叫殷晓霞。

殷晓霞是陈宝仓三女儿陈禹方的同班同学,因为和陈禹方是好姐妹,她也在想办法帮助陈宝仓的家属。1950年7月,殷晓霞以到香港读大学为由(其实是在香港中转,然后到上海读大学),托关系办了一张离台通行证。于是,她带上行李、书籍和陈宝仓的骨灰盒,毅然地踏上了客轮。

然而,就在客轮快要抵达香港时,香港方面通知要有“入港证”才能下船,殷晓霞没有“入港证”,按理只能原路遣返。当天夜里,遣返的船只渐渐远离香港,殷晓霞万分焦急,她回去不要紧,但陈将军的骨灰是一定要交到陈家人手里的。在反复思量之下,她决定丢掉自己的行李和书籍,把骨灰盒牢牢绑在腰上,趁着夜色孤身跳入大海。

7月的海水不算冰凉,但寂静的夜色和黑暗的水面,让这个年轻的姑娘感到了孤独和恐惧。但既然决定带义士回家,她就要竭尽全力。因此,殷晓霞使出全部力量,拼命地朝海岸线游去 ,凭借坚强的韧性,她最终“偷渡”上岸。

当师文通和陈禹方见到精疲力尽、浑身湿透的殷晓霞时,他们都哭了。根据陈禹方后来回忆,他们拿到骨灰盒时,父亲的骨灰全部是湿的。当时对殷晓霞的大义之举,不是一句两句感谢就能表达的。

1951年,陈宝仓将军的骨灰由香港运到北京,次年,毛泽东主席亲自颁发《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而今,陈宝仓的墓碑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矗立,他的墓和他的为人一样,干干净净、朴实而纯粹,但是,前来悼念者络绎不绝。

在笔者心目中,陈宝仓是为民族统一而牺牲的“大义士”,而殷晓霞是为了让英雄回家的“小义士”,从某个特定角度来说,殷晓霞和陈宝仓可以站在同一个高度。我们在敬仰陈宝仓将军的同时,也要为殷晓霞这“义薄云天”的壮举致以敬意!

陈宝仓将军、吴石将军,海峡的波涛不久将会平息。也许,待宝岛归来的那一天,台北最繁华的两条街道会以“自箴”和“虞薰”来命名,祖国人民将牢记你们之事迹,纪念你们不朽之功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历史   义薄云天   孤身   骨灰   牺牲   女儿   同学   香港   国民党   台湾   情报   义士   死刑   家属   将军   郭沫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