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受到宏观形势的影响,有效需求不足。手机出货量出现负增长,换机周期已经到了三年左右,之前是18个月到两年。中国移动的半年报显示,通信服务收入增速降至0.7%,个人市场ARPU值持续下滑。手机销量的下滑,预示着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当消费者从"追新族"变为"实用派",当厂商从"机海战术"转向"高端突围",手机市场迎来新的革命。
有用户的iPhone 13依然流畅运行,这也预示着中国3.2亿智能手机用户的真实选择。有人说,虽然骁龙8 Gen3芯片的性能较三年前提升300%,但日常使用中80%的用户仅调用20%算力。手机厂商陷入"参数军备竞赛",却忽视了消费者对"够用就好"的核心需求。虽然使用率高,但是更多用户的应用场景是相对固定的,曾经的性能足够使用了,为何还要花钱换新?更何况,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价格的突飞猛进的上涨。
如今各大厂商的旗舰手机均价突破6000元,较2019年上涨45%。甚至一些品牌的高端机型早已经到了万元以上。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1%,低于GDP增速。在房贷、教育等刚性支出挤压下,手机消费自然成为"可延期项目"。这种消费理性的回归,正在改写市场格局。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8%,其中5G手机出货量仅微增0.1%。
搭载生成式AI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2025年达4亿部,占全球市场30%。此外就是折叠屏手机的价格高企,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需求,但几乎还是小众市场。不过,却锁定了部分高端人群。中国移动计划2025年新增5G基站20万个,实现行政村覆盖率90%。这种"网络基建先行"策略,试图通过5G新通话、AR/VR等应用,创造换机刚需。但能不能取得效果还很难说。
如今唯一刺激市场的或许就是“国补”政策了,苹果iPhone就是享受到了这个红利,使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重获升势,但能持续多久也很难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手机纳入补贴范围,消费者最高可获15%购机补贴(单件不超过500元)。财政部预计,2025年该项政策将直接拉动手机消费超2000亿元。
此外,中国信通院计划2025年启动6G技术标准研究,目标在2029年实现商用。6G的"内生智能"特性(如通感一体、语义通信),将彻底改变手机作为"通信工具"的定位,催生全息通信、自动驾驶等新场景。可以预计的是,市场渴望的大面积换机潮大概率是不会出现的,因为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追求新大奇,追求实用至上的人群越来越多,够用就好,已经成为很多用户的首选。
目前,高端市场(4000元以上)份额虽有微增,低端市场(1000元以下)不断萎缩。但换机潮的革命不会再来,如今厂商需在"技术溢价"与"性价比"之间找到新平衡点。苹果通过iPhone年年焕新计划,使换机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18个月,同时提升服务收入占比至22%。当然,如果没有国补的刺激,苹果想在中国市场再获升势也不容易。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面临着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年换机周期不是终点,而是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新起点。在这个意义上,每一部被延长使用的手机,都是对技术创新的终极考验——唯有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创造增量价值的产品,才能在这场寒冬中绽放生机。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