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纯属捏造”,公开称日本无需道歉的马立诚,如今怎样

今年的暑期档,《南京照相馆》、《731》等电影接连定档上映,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悲剧,又一次成为大家的话题中心。

特别是面对凶手对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毫不承认、毫无愧疚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愤懑不已。

这又让人想起那个,为日本洗白的《人民日报》前主编,马立诚。

他居然在文章中声称“南京大屠杀纯属虚构”“日本对华无需道歉”!

面对全国人民的唾骂,他依然执迷不悟,坚持为日本“发声”

那他现在的下场又是什么样呢?

马立诚出生在南京一个工人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但他却忘记了身为南京人绝对不能忘记的悲痛历史。

他从小饱读诗书,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学霸。他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哪怕是“知青下乡”的那段时间,也没有放下手里的书本。

当年31岁的马立诚,赶上了高考开放,他毅然决然的成家立业和读书之间选择了读书。

命运也没有辜负他的努力,高考过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武汉大学的历史系。

当时正赶上改革开放时期,大众思想解冻,文化圈也是百花齐放,各大编辑社也是积极吸引新人才。

马立诚凭借一部《交锋三十年》,一举扬名,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更是跻身文化圈新潮流,这也成了他改变命运的契机。

《中国青年报》直接把他聘走,直接给他评论部副主任的位置,还多次刊登他的文章,一时间风头无两。

他的文风犀利,观念独到,文章中更是不乏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批判。

这种愤世嫉俗的新时代笔者形象,一下子就成为了当时很多新青年的偶像人物。

很快他就再次高升,被聘请到了《人民日报》的编辑部,直接空降到了主编的位置。他依然敢想敢写,敢于指出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为百姓们发声。

然而却在2002年,一切都发生了转变。

当时的中日关系有所缓和,两国间交流增加,当时日本邀请了许多文化界的名流赴日交流,马立诚当然也在受邀行列。

到达日本后,马立诚享受到的是贵宾级别的待遇,出门安排专车,休息住的是五星级酒店,吃饭更是直接安排高档寿司,甚至还有专人陪伴,为他介绍。

一系列糖衣炮弹打下之后,才正式开始学术交流。

而交流的主要话题就是,“南京大屠杀惨案”,马立诚作为南京人,他深知自己不能被迷惑,一开始坚决反对日本学者的观点。

日本学者却不跟他争论,只是带领他观看所谓的“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资料”。其中包括穿着日本军服的人给中国孩子发糖果、穿着和服的日本人和中国人坐在一起同桌吃饭等等。

这些烟雾弹一样的“证据照片”,还有日本人的旁敲侧击迷晕了马立诚的眼,他开始相信这些被制造出来的证据。

学者的敏锐和南京人的风骨被他抛在身后,转身成为忠实的日本信徒。

回国后的马立诚,立刻在9月份发表了一篇名为《战略与管理的》文章,全篇都是洗白日本的文字。

后面又持续利用职务之便,发布各种洗白日本的文章,引发众怒,《人民日报》眼看情况不好,立刻开除了马立诚。

哪怕被《人民日报》解雇,失去了前半生努力得来的一切,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利用自己积攒的社会地位和信用,不断在境外媒体上发布各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文章,在舆论战中充作先锋为日本打头阵。

甚至马立诚还在文章中不断鼓吹日本的强大和正义,声称爱国者都是“暴民”,还支持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东亚共荣圈”。

在他这种狂轰乱炸的攻势下,我国当时刚积攒出的民族自信险些动摇,我国曾经遭受的一切差点变成自导自演。

当时的民族确实需要针砭时弊的人,但是并不需要这种颠倒是非黑白的走狗。

马立诚被文化圈扫地出门后,转身逃窜到日本,被日本右翼势力奉为座上宾,甚至还曾在东京大学进行演讲。

而现在日本也将他弃如敝履,他又藏身香港,继续发表亲日反华言论。

在几年前的香港暴乱中,有人受不了马立诚这种吃里扒外的走狗嘴脸,把他套上麻袋打了一顿。

视频发到网上,网友们都拍手叫好,直呼这种汉奸走狗就该打!

有人为了真相,四处奔走,甚至客死他乡,有人却被小恩小惠收买,成为敌人的走狗。

像马立诚这种背叛自己民族的人,不得善终才是最终归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历史   日本   马立   人民日报   南京人   走狗   文章   文化圈   学者   南京   民族   香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