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开学周“秋老虎”!沪上急诊科医生送上一份中小学生防暑全攻略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29日报道:今年中小学秋季开学第一周将遇上炎热的“秋老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嵩今天接受东方网采访,从临床一线视角,为广大家长和学子撰写了一份详尽的中小学生防暑科普指南。

陈嵩医生强调,每年九月开学季,急诊科也会迎来一个“小高峰”——不少学生因为中暑被紧急送医。“秋老虎”的威力丝毫不逊于三伏天,儿童青少年是高温中暑的脆弱人群,科学防护至关重要。

为什么孩子是中暑的“高危人群”?陈嵩医生指出,并非所有人群在高温下的风险均等。中小学生因其独特的生理特点,成为需要重点防护的对象。

“在急诊科,我们观察到儿童青少年的体温调节能力远未成熟。”陈医生解释,“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较慢,产热多、散热慢。同时,其汗腺功能发育不完善,核心体温上升速度更快,而通过出汗蒸发降温的效率却更低。加之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新陈代谢旺盛,在高温环境下运动和活动,其体内产热量极大,极易在短时间内突破体温调节的代偿极限,从而导致中暑,甚至发展为致命的热射病。”陈医生提醒,绝不能以成年人的体感来揣测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须给予他们更细致、更前瞻的保护。

针对开学第一周的特殊情况,陈医生从衣、食、行、学、睡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衣着上,学生应穿着浅色、宽松、吸湿透气的棉麻质地衣物,有助于反射热量和汗液蒸发。校服若非夏装,应及时与学校沟通,允许穿着适宜温度的服装。佩戴宽帽檐的帽子、佩戴太阳镜和使用防晒霜(SPF30+)进行物理防晒,也是减少热辐射吸收的有效手段。

饮食方面,“补水是防暑的核心,但绝非狂饮冰水。”陈医生强调。学生应随身携带水壶,学校需保障饮水供应,采用“少量、多次、均衡”的饮水原则,叮嘱孩子“课间必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判断孩子饮水是否充足,可以观察小便颜色,清澈或淡黄为宜。饮食上宜清淡,多吃富含水分的瓜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同时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应对高温消耗,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加重身体负担。需特别注意,剧烈运动后切忌快速饮用大量冰镇饮料,以免引发胃肠痉挛甚至心脑血管不适;也不宜过量食用雪糕、冰棒等冷饮,防止刺激肠胃导致腹泻。

睡眠方面,中小学生每日需保证8-10小时睡眠,充足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新陈代谢效率,提升身体对高温的耐受度。睡前可通过拉窗帘、开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避免直吹)、使用凉席等方式,营造凉爽舒适的睡眠环境,若使用空调,需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密闭环境滋生细菌。睡前1小时避免让孩子剧烈运动或使用电子产品,可通过听轻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睡前不要大量进食或饮水,防止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学校须科学调整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时间,避免在每日10时至16时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所有户外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充分做好热身,并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增加休息频率,每次休息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并转移到荫凉通风处。

环境方面,学校应检查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通风和防暑降温设施,确保电扇、空调正常运行。在无空调的教室,可通过拉上窗帘避免阳光直射、地上洒水、使用加湿器等方式物理降温。课间休息时应鼓励学生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放松,避免聚集在燥热区域。

陈嵩医生特别提醒,学会识别中暑的先兆症状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步。中暑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识别中暑的早期症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先兆中暑:可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眼花、四肢无力,此时体温可能正常或略高;

轻度中暑:会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皮肤灼热或湿冷,体温升高至38.5℃以上的症状;

重度中暑(热射病):这是最危险的中暑类型,表现为意识模糊、惊厥、狂躁不安、昏迷、无汗(皮肤干热),体温可高达40℃以上,热射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急症。

万一出现以上中暑症状怎么办呢?陈医生为大家总结了一个简单易记的急救流程,在第一时间大家可以按以下的急救“三部曲”进行初步处理:

移:迅速将孩子转移到荫凉、通风的地方。平卧,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通畅。

降:快速物理降温!这是抢救的关键。用冷水(非冰水)浸湿的毛巾擦拭全身,或用冰袋(可用冰镇饮料代替)置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或用扇子、电扇加速蒸发散热。

补:如果孩子神志清醒,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完成初步处理后,对于先兆和轻度中暑,一般可恢复;但如果症状无缓解或疑似为重度中暑,必须立即送医或拨打120,在等待救援期间,应持续进行物理降温。

陈嵩说:“开学季遇上持续高温,是对孩子、家长和学校的一次共同考验。守护孩子们在高温下的安全,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多一份准备和警惕,就能少一份风险。通过提升防暑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兼顾饮食、睡眠等生活细节,我们完全能够将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降至最低,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健康的“遮阳伞”,助力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健康地开启新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养生   秋老虎   中小学生   医生   急诊科   高温   体温   孩子   睡眠   学校   症状   饮水   先兆   饮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