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在2003年夏天就开始发电了,到现在已经运行超过22个年头。
这座大坝从1994年破土动工,到2007年全面完工,前后花了十多年时间,投入了将近2500亿人民币,靠的是无数专家和普通人的汗水,才建成了这个至今保持着世界最大水电站称号的工程。
不过,时间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问一个问题:当年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和那么多钱,甚至为了让出建坝的地方,附近好几个城市的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搬家。
如今大坝都发电20多年了,当初投入的本钱收回来了吗?
三峡大坝的梦想,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写的《建国方略》里,第一次提出要在长江三峡建水闸的想法,既方便行船又能利用水力。
后来1940年代,国民政府还请了美国专家来考察,可惜碰上内战,计划就这么搁浅了。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洪水年年威胁武汉等城市,三峡工程又被提上日程。
毛泽东1953年考察三峡时就说这工程“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还留下“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句。
但当时专家们吵得厉害,加上国力有限,最后决定先建葛洲坝“试试水”——结果这一试,从1971年折腾到1988年才完工。
真正拍板建三峡,那真是一波三折。
光重新论证就花了近三年,412位专家反复研讨,到1992年才在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1994年冬天,几十年的争论终于化为实际行动,挖掘机开进了西陵峡谷。
苦熬十七年,大坝终于在2006年全线建成。
三峡建成后,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从“十年一遇”提升到了“百年一遇”,光建成后20多年,就成功拦下了70次洪水,包括2020年那次每秒7.8万立方米的超大洪峰。
洪水一来,百万军民扛着沙袋冲上堤坝的场景,终于成了历史画面。
除了拦洪水,发电这块儿三峡也特别厉害。
它那32台大家伙一样的发电设备,总发电能力有2250万千瓦,一年下来发的电超过1000亿度。
这么多电,够整整1亿个家庭用上一年呢!这能省下差不多8000万吨煤。
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干净的电,光靠这个就少排了9亿吨二氧化碳,帮咱们国家推进“双碳”目标可是出了大力的。
以前长江上游那一段可不好走,到处是急流险滩,船跑得又慢又危险,老话都说“自古川江不夜航”。
现在修了大坝可不一样了,水位一抬高,那些危险的滩头都淹到水底下去了,连万吨级的大货船都能直接开到重庆。
过去一年运货量还不到3000万吨呢,现在随随便便就超过1.5亿吨了,运费还便宜了快一半!长江这下真成了实打实的“黄金水道”了。
不过话说回来,搞这么大一个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钱啊?
当初1993年定计划那会儿,光盖大坝本身估摸着要1352亿。
但后来物价涨了,加上给移民搬家安顿这些后续花销,总预算就涨到了差不多2485亿。
结果真建完一算账,你猜怎么着?才花了2078亿,比预算省下来整整400个亿!
这还没完,后来给移民安家、保护环境又投了些钱,到2024年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大概2500亿吧。
看到这么大的金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花了那么多钱,到底值不值”?
2500亿这个数字,当年听着都吓人。
可你猜怎么着——它不光早就回本了,而且还在持续赚钱。
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就是发电。
三峡装了32台巨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从2003年第一台机组启动,到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6万亿度。
如果按每度电0.25元的市场价来算,光卖电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了4000亿元。
单凭这个数字,三峡不仅把2500亿的初始投资全赚回来了,还净盈利1500多亿。
更别说它每年还在稳定输出近千亿度电,简直就是一台“清洁能源印钞机”。
但真正让三峡“值回票价”的,其实是那些没写在电费账单上的隐形收益。
过去长江上游滩险水急,万吨货轮根本开不到重庆,每吨运费高达120元。
三峡蓄水后,水位抬升、险滩淹没,万吨船队能一路畅通开到上游,运费直接降到每吨40元以下。
2023年长江货运量冲到了1.72亿吨,算下来,光物流成本一年就省了240亿。
更牛的是,算到2024年三月底,光是三峡船闸运过的货,加起来就有22亿吨了!长江现在可是咱们国家经济当之无愧的“大动脉”。
另外啊,虽然旅游不是它主要干的活儿,但没想到也成了个挺不错的“意外收获”。
每年大约300万人专程去三峡坝区打卡,20年来光门票和周边消费就带来了超200亿的直接收入。
更妙的是,很多当初因工程搬迁的移民,现在转型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收入翻了好几倍。
大坝不仅改变了江河,也实实在在改变了人的生活。
这么大的工程,养着它当然也不便宜。
每年光给设备做保养、做安全检查,就得花20个亿。
生态保护这块儿更是要持续砸钱——比如往江里放了上十亿条小鱼苗,让鱼群多起来,还要清理水质,加固岸边防滑坡。
不过好在有监测结果说话:长江主干道的水一直挺干净,水库周边的林子也超过一半地方都绿了。
这么一看,这些投入还是管用的。
那么问题来了:三峡到底回本了吗?答案早就不言而喻。
光发电收入就已经覆盖成本还大赚一笔,防洪省下的千亿损失相当于白捡了一座城,航运带动的沿江经济更是个“超级增值包”。
而它带来的安全感——让中下游城市敢建工厂、敢投产业、敢规划百年大计——这种“信心资本”,根本没法用数字衡量。
更让人踏实的是,三峡的“经济圈”还在扩大。
今年一季度它又发了148亿度电,长江电力最近还宣布要投资266亿扩建葛洲坝船闸,未来物流和发电能力还会再升级。
所以啊,三峡大坝哪止是个发电站?
它更像是中国人用智慧、汗水与自然达成的一份和解书。
站在坝顶,看那“高峡出平湖”的壮景,你会明白——它拦住的不仅是洪水,更托起了长江两岸千家万户的安宁日子。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