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凌晨1点20分,26岁的女硕士陈若萱被送入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产房。她的孕期几乎堪称完美:
家人甚至在产房外聊着“等下就能看到宝宝了”。然而,产程进入高峰的几分钟后,她突然呼吸急促、咳嗽、脸色苍白,继而抽搐、血压骤降、胎心曲线急速下滑,阴道涌出大量鲜血。医护立刻判断——羊水栓塞。全院启动抢救,心肺复苏、剖宫产、子宫切除、输血……75分钟后,母子双双死亡。
这是一种在产科被称为**“死神”**的疾病——来得快、发展猛,病死率高,即使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仍极难挽救。
死亡率:国内外数据显示,一旦发作,孕产妇死亡率30%~80%,新生儿死亡率可达50%以上。
时间窗口:往往在产程中或产后短短几分钟就发展到心肺衰竭。
机制:分娩过程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胎儿皮肤角化细胞、胎脂、胎粪等触发急性过敏样反应,伴随严重凝血障碍(DIC)。
典型症状:
在多数孕妇印象中,羊水栓塞是高龄、剖宫产、多产次或妊娠期并发症的高危事件。
陈若萱不属于这类人群,孕期管理几乎教科书级别,却依旧在分娩过程中倒下。这让产科主任痛心地说:“规范不等于绝对安全,隐患往往藏在不起眼的细节里。”
经过复盘,专家团队锁定了孕期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等分娩风险的几个行为,虽不起眼,但值得所有孕妇警惕。
陈若萱在孕后期,经常自行做较深的下蹲拉伸缓解腰酸。这些动作会:
✅ 建议:孕晚期运动以温和为主——散步、孕妇体操、伸展要缓慢控幅,避免大幅度压迫下腹。
陈若萱产前各项凝血功能在正常范围,因而没有连续动态监测。但部分孕妇在临产前会出现微小波动:
这些变化在产时遇到大出血,会迅速放大,引发致命性DIC。
✅ 建议:孕晚期(尤其34周以后)应定期查PT、APTT、纤维蛋白原,必要时增加监测频率。
陈若萱喜欢每日大杯豆浆补充蛋白质,虽然本身有益,但长期大量摄入、缺乏配合叶酸和铁剂,有可能:
✅ 建议:孕期营养均衡,补充蛋白质同时保证铁、叶酸、维生素K的供给;避免单一或偏食。
除了上述三点,复盘还发现:
这些都再次说明——规范是基础,但个体化警惕更关键。
很多孕妇以为:产检指标全正常,就不会有产房意外。
但羊水栓塞往往不提前给“信号灯”,它的触发事件可能是:
这样反常识的病例,让人更坚信孕期科普必须把细节放在显微镜下。
作为产科医生,我们最怕的就是毫无预兆的急症。羊水栓塞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团队反应快、抢救经验丰富,也可能难挽生命。所以,当你觉得自己孕期一切完美,就可以放松的时候,反而是细节最容易被忽略的时刻。
记住:安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风险的提前剔除。
陈若萱的离去,再次提醒我们——孕期不是产检单上的几行数字,而是从怀孕到分娩每一天的全方位呵护。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动作、饮食和监测间隔,可能是决定最后结局的关键。
不要等产房的警报响起,才想到——原来这一切都可以提前避免。
参考资料
你或你的家人在怀孕期间,有没有遇到过产程中的突发状况?医生有没有提醒过一些不起眼但可能增加风险的习惯?
欢迎评论区分享,让更多孕妈妈看到并重视这些细节,也许就能挽回生命。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