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山”,刚果(金)靠着占全球76%的钴产量,最近又开始对钴市场“展示”主动权了。
先是把钴出口禁令延到10月中旬,接着宣布要搞配额制,2025年剩下俩月只给1.81万吨额度,往后2026、2027年每年也才9.66万吨。
可这波操作下来,不光钴企慌了,普通人也没好到哪去,不少老百姓都担心:以后买新能源车、换电池会不会更贵了?
其实刚果(金)这波操作早有苗头,今年2月就搞过一次钴出口禁令,说是要治治钴价跌到底的毛病。
那时候MB标准级钴价已经跌到10美元/磅左右,创了好几年的新低,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钴价一路涨到现在16-17美元/磅的高位。
6月份禁令到期,他们干脆又续了三个月,现在更直接,用配额制把长期管控的路子定下来了。
具体额度给得相当紧:2025年剩下俩月只给1.81万吨,2026、2027年每年也才9.66万吨。要知道2024年刚果(金)一年就产了22万吨钴,这额度连去年一半都不到,明摆着要从供应端控量。
不过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得被这政策“卡脖子”,刚果(金)那边也留了口子:2024年钴出口量低于100吨的、有钴精炼厂但过去五年没自己开矿的,还有那些钴矿已经挖得差不多的公司,都能豁免这政策。
而且他们还说了,以后要是市场变了、当地钴加工产业有进展,政策还能调;企业要是超了季度配额,库存可能会被依法收购,连一开始给的配额都有可能收回去。
现在配额咋分的细则还没说透,只说了基础配额按以前的出口量给,另外还留了块“战略配额”自己管,专给国家重点项目用。
企业用不完的基础配额会被自动划到战略配额里,要是市场乱得厉害,配额还能按季度调。这操作空间可太大了,相当于给所有钴企头上悬了个“不定时闹钟”,谁也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变动。
这政策一出来,国内钴企直接分成了两拨,日子过得天差地别。
头部企业比如洛阳钼业,手里握着全球40%以上的钴产量,在刚果(金)还有两座大矿山,上半年光钴就产了6.1万吨,库存都堆了5.7万吨。
人家有矿、还有以前的出口量打底,配额大概率不愁,反而能借着钴价上涨多赚一笔。
像华友钴业、寒锐钴业这些早就布局了“采选冶一体”的,也能扛住压力,现在都在等着细则出来,算算自己到底能拿到多少配额、影响有多大。
但没矿的中小企业就惨了,上半年盛屯矿业旗下科立鑫的钴销量已经降了27.8%,中国有色矿业旗下刚波夫矿业的氢氧化钴含钴量才260吨,比去年同期跌了34.7%,现在还在调整生产模式、主动降产量。
这还只是禁令的影响,要是配额落地,他们想在现货市场抢原料,不光得多花钱,还得拼渠道、拼关系,搞不好真会无米下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配额一实施,钴价想跌都难。
光中国每年就得消耗10万吨钴,加上海外的需求,刚果(金)给的那点配额根本不够用,供需缺口一出来,价格自然得往上走。
行业里估算,要是钴价往上涨60%,一台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大概率得添个千八百块。
现在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在囤货保供应,这些额外的成本最后肯定会一层层传到终端,最后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的时候,说不定就得为这部分成本买单。
当然,企业也不是坐以待毙,都在找新出路,现在好多公司都往印尼跑,那里的镍矿里会伴生钴,算是个新兴的钴供应地,比如格林美上半年在印尼的钴产量就涨了125%。
还有电池回收这条路,去年格林美光靠回收就弄出了1万多吨钴,以后旧电池越来越多,这部分供应说不定能补不少缺口。
说到底,刚果(金)这招就是拿着钴资源当筹码,要么让全球企业接受高价,要么逼着大家在当地搞钴深加工。
对咱们来说,短期内买新能源车、换3C产品的成本可能得涨点,但长期看,企业主动去找新矿、搞回收,反而能让钴供应链不那么依赖单一国家,变得更稳。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