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919客机在国际上取得胜利,一国民航局正式采纳中国适航标准

中国商飞公司制造的C919窄体客机正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月,文莱民航局正式采纳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认证标准,这使得文莱成为东南亚首个明确承认中国大型飞机适航标准的国家。这一决定不仅为C919进入富裕的东南亚市场铺平道路,更可能成为中国民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样板。

根据中国驻文莱大使馆10月28日在其官网发布的声明,文莱民航局已将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规章纳入其认证体系。此前,文莱仅承认欧洲航空安全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加拿大运输部民航局签发的飞机适航证。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持有中国民航局适航证的飞机现在可以直接在文莱注册运营,无需经过额外的重复认证程序。

中国驻文莱大使馆在声明中表示:"通过此次修订,文莱成为又一个明确认可中国大型飞机标准的国家。"这一表述突显了此次认证标准互认对中国商飞具有的战略意义,标志着中国民航适航体系在国际上获得了新的认可。

首笔海外订单背后的市场逻辑

文莱此次调整认证标准并非偶然。2023年,文莱新兴航空公司GallopAir与中国商飞签署了价值2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订购30架飞机,其中包括15架C909支线客机和15架C919窄体客机。这是中国商飞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订单,也是C919首次获得来自中国境外航空公司的采购承诺。

GallopAir在其官网上称这笔订单为"中国商飞最大的国际销售订单,可能也是首笔海外C919采购"。该航空公司制定了一个为期七年的运营计划,旨在连接东南亚四国与中国市场。然而,要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首要前提就是解决适航认证问题——飞机必须获得运营所在国的适航批准才能投入商业飞行。

文莱采纳中国民航局标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推进的。通过直接承认中国的适航认证,文莱避免了漫长而昂贵的重复认证过程,使GallopAir能够在获得飞机交付后迅速投入运营。对中国商飞而言,这种"订单驱动认证互认"的模式可能为其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复制提供了可行路径。

文莱的选择也具有商业合理性。作为一个人口仅40余万的小国,文莱没有庞大的航空监管体系,认证互认既能节省监管资源,又能支持本土航空业发展。GallopAir计划以文莱为枢纽,发展区域航空网络,这需要具有成本优势的飞机。C919的采购价格据估计约为9900万美元,明显低于波音737 MAX和空客A320neo系列的市场定价,这对新兴航空公司具有相当吸引力。

尽管在文莱取得进展,C919的国际化之路依然面临重重挑战。最大的障碍在于西方主流航空市场的认证问题。欧洲航空安全局今年4月明确表示,认证C919需要三到六年时间,这意味着该机型至少要到2028年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在欧洲运营的许可。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认证前景更为渺茫——中国商飞已表示暂不寻求FAA认证。

这种认证困境根源于国际航空业长期形成的监管格局。全球大多数国家要求商用飞机获得EASA、FAA或加拿大运输部的认证,或者与这些机构签署双边适航协议。中国民航局虽然与美国、欧盟都签署了双边适航协议,但这些协议的实施程度有限,尚未实现大型客机适航证书的完全互认。

从技术角度看,C919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处于同一级别,都是采用双发动机的单通道窄体客机。C919可容纳156至174名乘客,配备与波音737 MAX和空客A320neo相同的CFM国际LEAP-1C发动机。但在航程方面,C919的最大航程约为5500公里,燃油容量比A320少近6000升,在长航线上处于劣势。

更关键的是,C919的供应链高度依赖西方供应商。除了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的合资企业,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也大量采购自欧美供应商。这种供应链结构使得该机型在面对地缘政治风险时显得脆弱,同时也让西方监管机构在认证时拥有更多技术熟悉度,但也可能受到非技术因素影响。

国内市场产能爬坡之困

C919的国际扩张还面临一个更为现实的挑战:产能不足。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商飞已将2025年的C919交付目标从75架削减至25架,降幅达三分之二。截至今年10月,该公司仅交付7架C919,远低于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的预期。

产能瓶颈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生产成熟度问题。C919于2022年底才获得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2023年5月交付首架商业运营飞机。作为一款全新机型,其生产线仍在爬坡阶段,质量控制和供应链协调都需要时间磨合。中国商飞在上海浦东和江西南昌建有总装基地,但要达到波音和空客每月生产数十架窄体机的能力,还需要数年时间。

在国内订单已超过1200架的情况下,中国商飞短期内难以将大量产能分配给海外市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三大国有航司原本计划在2025年底前共接收32架C919,但截至9月仅收到5架。这种供应紧张状况意味着,即便海外订单增加,实际交付也可能要等到2027年甚至更晚。

面对西方认证壁垒和产能限制,中国商飞正在调整其国际化策略,将重点转向更容易突破的区域市场。除文莱外,中国商飞还在积极接触柬埔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航空公司和监管机构。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航空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对价格敏感度高,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且航空监管体系相对灵活。对它们而言,采纳中国的适航标准可以降低本国航空公司的采购成本,同时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和贸易领域的合作。

路透社今年1月的报道显示,越南也在考虑允许中国商飞的飞机进入其市场。越南是东南亚增长最快的航空市场之一,如果能够打开这一市场,将为C919在该地区的推广提供重要支点。

然而,这种区域化战略也存在局限性。这些市场的航空需求总量相对较小,难以支撑起与波音、空客竞争所需的规模经济。更重要的是,缺乏欧美认证意味着C919将被排除在最有利润的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航线之外,这限制了其对全球主流航空公司的吸引力。

文莱承认中国适航标准对C919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证明了在特定市场条件下推动认证互认的可行性。但要真正挑战空客和波音在全球窄体客机市场的双头垄断,中国商飞仍需在技术成熟度、生产规模和国际认证等多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这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场涉及技术标准、监管体系和地缘政治的长期博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科技   中国   民航局   客机   正式   标准   文莱   波音   航空   航空公司   飞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