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为炎热、空气潮湿且闷热难耐的时节。中医理论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在三伏天,汗液大量外泄,元气也容易因此而耗损。若稍不留意,就可能使“暑湿夹热”之邪乘虚而入。轻者会出现头昏乏力的症状,重者则可能突发中暍,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中暑。
巧饮消暑饮,安然度三伏
三伏天暑气熏蒸,热浪滚滚,人们常被酷热所困扰。此时,适当饮用一些消暑饮品,不仅能清心解渴,还能调和脾胃。
【用料】绿豆50克、百合(鲜品)20克、冰糖少许
【做法】绿豆加水煮至开花,加百合再煮10分钟,放入冰糖搅拌均匀,放凉饮用。
【适用人群】适宜素体壮实人群,脾胃虚寒者可少量饮用。
【功效】清暑利湿,宁心安神。
【用料】乌梅30克、山楂15克、陈皮5克、甘草3克、桂花少许
【做法】材料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冷藏后风味更佳。
【适用人群】老少咸宜,素体脾胃虚寒者及女性月经期建议温服为佳。
【功效】生津止渴,消食化积。
【用料】赤小豆、绿豆、黑豆各30克,盐或糖少许
【做法】三种豆浸泡2小时后加水煮至软烂,加少许盐或糖调味。
【适用人群】青中年劳作人群及湿热之象明显的人群。
【功效】健脾利湿,预防暑疖。
【用料】大米15克
【做法】将大米干炒至焦黄,再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浸泡片刻后即可饮用,老少皆宜。
【功效】健脾助消化。
摇头摆尾去心火
《黄帝内经》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可调心俞穴、肾俞穴,平衡水火,缓解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心火亢盛之症,兼强腰脊。习练时需松沉舒展,如风拂柳,以柔化刚。动作也十分简单,可谓老少皆宜的养生动作。
①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
②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
③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
④反复6次。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