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闭嘴,任凭孩子摆烂也假装没看见,他的自驱力终于爆发了

帮助孩子直面情绪,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是全职陪娃5年来的感悟,叛逆摆烂的孩子,其实心理也很脆弱。

01

我曾经是一个特别爱讲道理的妈妈,每天给孩子灌励志鸡汤,讲大道理。

觉得自己很负责,为了孩子尽心尽力,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管控,从错题分析,到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再到KPI的制定。

竭尽全力来引导孩子,心想一定要把孩子的驱动力给薅起来。

可是越用力,越操心,越把孩子学习看得无比重要,甚至比孩子还上心。

结果却越来越骨感,感觉自己只有抽着小鞭子的时候,孩子才会向前走一步。

等我逼得不紧时,孩子直接就躺平,一步都不肯再往前走了。

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特别辛苦和崩溃。每天管娃累得心力交瘁,很多时候还是管不动。

我埋怨孩子自驱力太差了,自觉性根本没有,这么大人了还要我时刻催着。

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累到吐血,都没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直到后来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我催或不催,孩子都不会做。父母的情绪和评判,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我便不再操心孩子学习了,后退一步闭嘴。

将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我,把大部分精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时,我终于不再为孩子每天气得爆炸,自己也有更多时间忙自己的事了。

02

刚开始闭嘴不管孩子时,也很煎熬,孩子刚开始还不相信,我不会再催他。

但坚持了几个月,只字不提孩子的学习,也不评判孩子的努力时。

孩子反而主动跟我提起了学习,甚至还问我:

是不是对他失望了?这段怎么都不管他了。

我是这样答复他的:

妈妈之前拼了命管你,但发现根本管不住。而且在管的过程中,我气得爆炸,你也对我忿忿不平。

这肯定是我做得不对,所以我准备把归属你的责任和自由选择权交还给你。我并不是对你失望,而是我不想再干预你的人生了。

孩子听了我的话后,若有所思,但明显释怀和开心了很多。

不过我也告诉孩子:

我不管你并不是抛弃你,而是选择在你需要我管的时候,再帮助你。这样你开心,我也没那么累。

孩子也欣然接受我的解释与建议,慢慢他也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

即便他分享计划给我听,我也只听不作任何评判,同时也不会报高期待。

这样即便孩子说到做不到时,我也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闭嘴和后退一步时,也会有新的觉察:

之前自以为是在帮助孩子,但纠正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情绪也焦虑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失调。

同时,也更清晰一个底层逻辑:

孩子摆烂的一个很关键因素,是他们有着自己身的内耗,担忧与恐惧。想得太多,情绪失调,才会让孩子行为停滞,找一点轻松的事情来逃避现实。

情绪问题没得到解决,家长催孩子和管孩子都没用,更别提激发孩子自驱力了。

这时家长假装看不见孩子的摆烂,就是变相溶解对孩子的不满。反倒让孩子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空间,来溶解和安放自己的紧张与焦虑。

当孩子放慢节奏,慢慢松弛的时候,思考与认知体系才能慢慢恢复。

03

在孩子摆烂的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一点开心和愉快的事,让节奏尽可能舒缓。

这时孩子的情绪就被父母的包容与允许,滋养着。

当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就是自驱力重建之时。

那段时间一遍遍倾听孩子的吐槽与心声,一次次认可孩子此刻的担忧与想上进的心。

其实就是变相给孩子提供一个被接纳和被滋养的空间,在情感树洞里,显得不那么孤立无援和心灰意冷。

闭嘴的同时,践行正念养育。从负面事件中洞悉更多的正面动机。

孩子有一点进步,就去及时肯定孩子,寻找孩子有效进步。

孩子做不到时,接纳现实,不忽视孩子的感受。

提升自己对痛苦耐受性,优先评估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焦虑,尽可能不让自己的负情绪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在与孩子课题分离与各忙各的过程中,也有了新的领悟:

如果家长不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情绪,就没办法帮助与引导孩子。

假装看不见孩子的摆烂,并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放任,而是先行修复自我,给孩子一个容错的空间与时间进行自我修复。

后来,孩子就慢慢从摆烂中开始觉醒,自发主动学习了。

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负情绪的来源,少说多听,就能减少亲子关系冲突,孩子的自驱力会渐次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育儿   闭嘴   孩子   情绪   家长   时间   焦虑   父母   会报   更多   操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