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茨最近在柏林的一场商业活动中透露,未来6G网络建设将不再采用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设备,同时要求现有5G网络逐步替换掉已安装的中国制造设备,这一表态迅速在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和经贸领域激起波澜。

实际上这项政策并非毫无预兆,早在去年七月,德国政府就已提出要在2026年前将中国设备从5G核心网络中移除,而此次最新表态,则是把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整个接入网与传输网,并明确把中国厂商排除在下一代6G建设名单之外。

默茨还计划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举行一场聚焦“数字主权”的高级别会议,试图推动欧洲走出一条不依赖中美任何一方的技术路线。
欧洲之所以如此急切,背后是对“技术空心化”的深度忧虑,据统计欧洲地区5G基站中有接近三分之一设备来自中国企业,而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也基本由中美公司主导,作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显然希望扭转这一局面,重新掌握技术话语权。

但理想丰满,现实却充满挑战,根据巴克莱银行的估算,仅全面更换华为设备一项,德国就需投入约25亿欧元,这相当于其全年基建预算的12%。
主要电信运营商如德国电信、沃达丰将承担大部分费用,其中德国电信一家所需资金就接近其本土资本开支的四分之一,这还仅仅是设备更换的直接成本,尚未计入因施工造成的通信中断、系统调试及人员培训等衍生支出。

更复杂的是技术层面的依赖,数据显示华为在德国5G无线接入网中的设备占比达到59%,高于欧洲地区的平均水平,全德近半数通信站点采用华为技术,部分运营商在核心接入网中对华为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三分之二。
骤然更换不仅会带来设备兼容性问题,还可能引发区域通信故障,德国电信的高层此前曾公开表示,无线接入网并不涉及关键安全风险,如今的替换举措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

那么这笔巨额支出最终由谁来承担?目前德国政府计划动用国防和基建等领域的专项资金进行补贴,本质上还是纳税人埋单,在基础设施预算本已紧张的背景下,不少民众质疑这种投入是否真正符合公共利益。
消息一出,诺基亚和爱立信的股价应声上涨,不过华为和中兴在欧洲市场已深耕多年,目前仍占有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在31个欧洲国家里,有15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一的5G基站由华为供应,只有6个国家完全没有使用华为设备,华为方面也作出回应,指出其设备安全性从未被证实存在问题,德方的决定缺乏具体证据。
全部替换预计将持续到2029年,其间政治风向存在变数,而华为已在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等6G关键方向布局大量核心专利,欧洲若完全绕开现有技术体系,研发进程可能落后。

如果“脱钩”逻辑进一步向汽车、化工等德国优势产业扩散,将对德国经济造成更深层的冲击,默茨本人也承认,中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完全割裂并不现实,当前仅在通信领域推行单边限制,反而凸显出政策的内在矛盾。
说到底,德国追求“数字主权”的决心显而易见,但现实的经济成本与技术依赖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障碍,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用巨大财政代价换取政治姿态,是否真正有利于国家发展,仍是一个有待时间检验的命题。

看了新闻,德国这波操作真是让网友们炸锅了,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分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说了这么多年安全隐患,愣是没拿出一份像样的调查报告,全是‘可能’、‘怀疑’。”
“华为设备在欧洲用了这么多年,真要是有问题早就爆雷了,这明明就是政治决定,却让技术和商业来背锅。”
“诺基亚和爱立信的股价是涨了,但他们的产能跟得上吗?别到时候订单接了,设备却供不上货,导致德国5G变4G,那笑话就大了。”
“汽车可是德国的命根子,要是别人也用同样的理由对德国汽车‘脱钩’,那才叫真的疼。”
“从长远看,数字主权确实重要,不能总依赖别人。”
“追求自主没问题,但得讲究方法,这种硬来的‘一刀切’,代价太高了,最终可能主权没拿到,反而落后了。”
德国这步棋,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还是代价高昂的政治表演?如果你是德国人,你会支持用这么大的代价去换“数字主权”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源: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