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珠宝失窃引警觉,意馆靠宝石“指纹”安防,信仰更管用?

最近法国卢浮宫出了件大事,珠宝被盗了!这事直接让整个艺术圈都提心吊胆,大家都在琢磨,这么有名的博物馆,安防咋还出漏洞?

不过有意思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个圣热纳罗宝藏馆,人家不光没出过事,还搞出了一套特别的守护法子,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事。

卢浮宫安防,漏洞藏在哪?

卢浮宫这起失窃,细节其实挺让人意外的,后来巴黎检察官说已经抓了嫌疑人,但啥具体信息都不肯说,怕媒体报道影响找珠宝、抓同伙。

这遮遮掩掩的样子,反而让人更在意安防到底差在哪,之前卢浮宫馆长劳伦斯・德卡斯就老警告,说这百年老建筑的安防不行。

外部监控摄像头没把整栋楼都盖住,小偷破窗进来的地方,压根就没在监控范围内,本来想这么大的博物馆,监控肯定全方位覆盖,后来发现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更让人犯嘀咕的是,英国路透社想核实卢浮宫有没有给被盗宝石做过类似“身份登记”,结果人家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连个回应都没有。

欧洲其他博物馆也跟着学,出事后全不肯说自己的安防细节,感觉就是想捂着,但越捂越让人觉得,单纯靠技术安防,真的不靠谱。

宝石“身份证”,咋防偷?

和卢浮宫比,意大利圣热纳罗宝藏馆就实在多了,人家直接亮出了压箱底的技术,给宝石做“法医指纹”。

这个技术不是一天两天搞出来的,宝藏馆的宝石学专家团队花了十多年,天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研究馆藏宝石,到现在已经给一万多颗宝石建了档。

每颗宝石的“指纹”都独一无二,跟人的DNA似的,想把宝石拆了卖?难!就算被切割了,送到国际机构做质量认证时,照样能被认出来。

而且人家不只用技术,还配了实体防护,武装安保、报警装置、防盗安全窗这些都有,数字认证和物理防护搭着用,等于给宝石上了双保险

很显然,这种“技术+实体”的组合,比卢浮宫单一的监控要靠谱多了,至少能实实在在威慑小偷,就算真丢了也能追回来。

宝藏的前世今生,险遭抢?

要说这圣热纳罗宝藏,本身就不一般,七百多年的历史,全是教皇、王室还有富豪捐的宝贝,里面有个祖母绿钻石十字架。

还是拿破仑长兄约瑟夫・波拿巴送的,当时他还是那不勒斯国王呢,宝藏馆藏的东西也多,光文物就有两万一千多件。

镶嵌近四千颗宝石的主教冠冕、镶嵌一千五百多颗宝石的项链,这俩加起来就值1亿欧元,换成美元得1.16亿。

还有五十三尊银质半身像,都是十七到十八世纪的,每尊都有两百公斤重,拿都拿不动,不过这宝藏也受过惊吓,1975年当地黑手党组织卡莫拉想抢它,幸好没成功。

无奈之下,宝藏馆只能把宝贝搬到那不勒斯银行金库,一存就是三十年,2003年重新开放后,人家就吸取教训了。

加了带警报的防盗窗,入口处还有军队24小时巡逻,连石材都建了数字化记录,更特别的是,这宝藏不归梵蒂冈也不归国家,是那不勒斯市民共有的,大家自然更上心护着。

信仰,比锁还管用?

本来以为技术到位了就万事大吉,后来发现还真不是,宝藏馆的专家帕奥利洛说,他们之前用过冶金溯源技术。

能通过银金样本找到制作工坊,但现在合金成分受法律标准化限制,这技术用不了了,而且小偷要是把银质文物熔了,啥成分都没了,技术也白搭。

但有意思的是,2003年之后,那不勒斯犯罪指数一直不低,这宝藏却再也没被偷过,为啥?因为圣热纳罗是当地的守护神,那不勒斯人对他特别虔诚。

大区议会副主席说,当地人连碰都不愿碰圣物,更别说让别人偷了,如此看来,这种信仰形成的集体意志,比安全窗和巡逻队还管用,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小偷看了都不敢靠近。

其实说到底,卢浮宫和圣热纳罗宝藏馆的对比,挺让人深思的,技术能给宝石刻上“身份证”,能建监控、装警报,但它总有局限。

而信仰呢,能让大家从心里愿意去守护,这种力量更持久,技术的“冰冷防线”和信仰的“炙热意志”,哪一种守护更持久?

你平时看博物馆,会留意它的安防是靠技术还是靠其他力量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时尚   卢浮宫   警觉   指纹   管用   珠宝   那不勒斯   宝藏   技术   小偷   博物馆   意大利   梵蒂冈   警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