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言
国乒最近可是热闹得很,尤其是一条消息,让不少人嗅到了点不一样的味道:男队主教练王皓,考上了北京先农坛体院的编制。
这事儿出来,大伙儿都琢磨,是不是李隼总教练退休,王皓这是要奔着更高的位置去了?前国手闫安几句话,算是给大家解了惑,也把国乒教练体系那点儿“隐秘”的事儿给捅破了。
他揭示了国家队教练长期以来的合同制本质以及编制的稀缺性,这使得此次竞聘的结果充满了未知数,同时也可能彻底改写现有教练资源的分派格局。
闫安怎么说的呢?很简单,国家队的教练,大多数都是合同制,跟总局的正式编制没关系,合同签几年,一般就是一个奥运周期,期满之后,该走人的走人,该续签的续签。
少数有编制的,那也是从省队调过来的,带着原单位的“铁饭碗”,这种“体制外”的身份,对于许多国家队教练来说,意味着即便身处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职业保障也并非那么稳固。
他们不像普通的体育院校教师,或者一些地方队的骨干,可以安稳地拿到一份长期的编制工资,说白了,就是干得好,有成绩,国家队就接着用你。
一旦成绩下滑,或者不再适应新的要求,那合同到期,就没有太多挽留的余地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即便有能力执教国家队,也常常会考虑回到地方队或者寻求其他稳定职位的原因——编制,在国内的意义还是很重。
这么一来,王皓这回考上北京先农坛体院的编制,可就让人浮想联翩了。
有网友认为,这是王皓给自己留后路,毕竟国家队这份工,不是铁饭碗,万一哪天没成绩或者不再需要你了,至少有个地方能安身立命。
也有网友认为,这分明是在为总教练的竞聘加码,多一层身份,竞争力自然不一样,一个有编制的身份,不仅意味着更稳定的收入和福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在高度竞争的国家队环境中,对于寻求更高层级职务的教练来说,无疑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毕竟,在一些选拔和任命中,拥有“体制内”身份的候选人,往往会获得额外的考量。
话说回来,这次教练组的变动,可不单单是换几个人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国乒未来洛杉矶周期的教练资源怎么分,怎么用的大问题。
试想一下,孙颖莎之前一直被说独占资源,教练团队配置相对完整和固定,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训练和比赛。
那王曼昱呢?教练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从主管教练的更换到团队的磨合,都让她的成长之路显得比别人曲折一些。
这次如果真能调整到位,可能真能给这些顶尖选手带来新的变化,打破现有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让更多有潜力的选手获得应有的专业指导。
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出现因教练资源匮乏而影响选手发展的局面,对于整个国家队的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不过,目前来看,李隼总教练这位置空出来,谁能坐上去,才是现在最大的悬念,几位热门人选,那是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槽点”。
肖战,现在看来是呼声最高的,而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他手里的牌太硬了,男队有张继科这个大满贯,女队带出了王曼昱,混双又把“莎头组合”给搞成了奥运冠军。
二十多年的执教经验,从男到女,从单打到混双,几乎是“全能”选手,这种履历,放哪儿都说得过去。
肖指导给人的感觉是思路清晰,带队风格严谨,能够根据不同队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在临场指挥上,也常有神来之笔,能够迅速捕捉对手弱点并给出有效指导。
在国乒这样的大集体里,一个能够跨性别、跨项目取得如此成就的教练,无疑是稀缺资源,可以说,肖战的履历几乎涵盖了国乒执教所需的所有维度,无论是培养新秀,还是辅佐老将,他都有成功的案例。
再看秦志戬,他现在是乒协副主席,马龙和许昕,那都是他带出来的,这没得说,两位选手都是各自时代的佼佼者,尤其马龙,被誉为“六边形战士”。
马龙职业生涯持续巅峰,秦志戬作为他的长期主管教练,功不可没,可问题是,外界对马龙的成功,到底有多大比例是他的功劳,以及许昕后面又换了教练,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争议点。
有网友认为,马龙天赋异禀,自律刻苦,是天生的王者,秦志戬更多是顺水推舟,更何况,一个乒协副主席去当总教练,这身份上,总感觉有点“别扭”,权责怎么分,想想都头疼。
乒协副主席更多是行政管理和战略规划,而总教练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具体的训练和比赛指挥上,这种角色转换,是否能无缝衔接,也存在疑问。
除此之外,还有马琳,运动员时期辉煌得没话说,获得了大满贯,可一当教练,尤其是女队主教练之后,成绩和临场指挥,那是被吐槽得厉害。
巴黎奥运期间,女队在一些关键比赛中的表现,确实让人捏了把汗,特别是一些临场换人或者战术调整,引发了不少质疑。
他的执教风格被一些人认为过于依赖队员的个人能力,缺乏系统性的突破和针对性强的改造,最近大赛露面也少了,这接任总教练的希望,恐怕是越来越渺茫了。
作为曾经的奥运冠军,他深谙乒乓球的精髓,但在如何将这种经验转化为有效的团队管理和个人培养上,似乎还有提升空间。
更有意思的是,连马龙和孔令辉都被人提了出来,其中马龙虽然刚退役,但对乒坛的了解谁比得上他?对当下选手的状态和国际乒坛的趋势,他的判断力肯定是一流的。
而孔令辉虽然离开一线很多年了,但名头还在,从这些“候选人”名单就能看出,大家对这个位置的期待值很高,也说明这次的选择范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说到底,这次国乒教练组的大洗牌,不是凭空出现的,往前倒一倒,刘国梁突然卸任乒协主席,其实就是个大信号,男队这几年成绩起伏,梯队建设也出了问题。
一些年轻选手迟迟难以挑起大梁,这些老毛病,一直没解决,而刘国梁的退居二线,无疑是给了国乒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也暗示了更高层面对于现状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期待。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其成绩不仅仅是体育荣誉,更承载着国民的情感和期待。一旦成绩出现波动,自然会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和调整。
现在国乒内部,强调的是“职责共同承担”,更注重教练团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最终的实战效果,而男队现在的情况,其实是有些危险的。
单打赛场上的统治力不如从前,双打组合也面临挑战,压力肯定都压在了新任总教练的肩上,所以这次竞聘,看的是真本事,看的是有没有能力带领队伍走出目前的瓶颈。
这次竞聘可不是走过场,听说会非常严格,而这个决定,直接关系到巴黎奥运后,国乒未来几年的路怎么走,洛杉矶周期怎么布局,甚至能否保持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
李隼总教练的身影,确实是越来越少出现在国际大赛现场了,他的退休也是板上钉钉的事,这场关于总教练人选的竞聘,可不只是换个领导那么简单。
它是国乒未来战略方向的重新校准,也是对下一代国乒领军人物的选拔,谁能最终上位,答案很快就揭晓了,而他将直接影响国乒未来整整一个奥运周期的命运,甚至更远。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