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已深,52岁的王大妈却怎么也睡不着。她翻来覆去,想起白天医生的提醒:“您的血管有些硬化,睡觉的习惯得注意了!”这句话让她久久不能平静。
可王大妈觉得,自己睡得并不少,一日三餐也挺规律,为啥血管还会出问题?她没想到,正是几个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睡觉习惯,在悄悄地伤害着自己。

很多人自信地认为,只要保证充足睡眠就算健康,可现实往往恰恰相反。有研究表明,每晚只多做一件小事,血管堵塞风险可能增加27.3%。
是什么样的习惯,让医生看到病例后都“痛心疾首”?而你,是不是也正在无意中“堵死”自己的血管?
接下来揭示这三大致命睡眠误区以及科学破解之道,第2个习惯90%的人都中招,赶紧自查,或许就能帮你守住血管健康的关键防线。
睡前玩手机、长时间熬夜、通宵饮酒,这些习惯到底伤害了身体哪些“隐形角落”?
专家有话要说。看完别急着关掉手机,因为最后,我们还会给你立刻就能改的实操建议,让健康之路不再遥远。
睡觉习惯,为什么影响血管?大部分人觉得血管堵塞,主要跟饮食、运动有关。但实际上,睡眠作为身体修复和代谢最重要的时段,它的质量和规律性,直接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核心指标。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023年发布的数据指出,40岁以上人群中,睡眠障碍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高达38.1%,而同年龄段规律作息者仅为15.6%。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睡眠不规律或缺乏深度睡眠时,调节血管弹性的自主神经系统会被打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动脉逐步变窄,堆积“垃圾”更快。
长期睡前暴露于强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失常,血管容易痉挛和收缩。
夜间熬夜或酒后入睡,会大大增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水平。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2022年研究显示,持续两周每晚晚睡超1点,C-反应蛋白升高21.8%,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明显上升,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坚持不良睡眠习惯的人,血管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以下三项,特别要重视:
睡前长时间玩手机
你或许习惯于临睡前刷一刷朋友圈、看会短视频。然而医学数据显示,每晚睡前40分钟盯屏幕的人,发生高血压与血管硬化的概率提升16%。
根本原因在于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导致血管无法放松,内皮发生微损伤。这种累积性损害,几年后可能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速增厚。

频繁熬夜或者长期睡眠不足
“睡得晚,早上还能照常起床”是很多人的自信。但调查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连续一周,血液内脂质水平上升13.7%,直接加重动脉堵塞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也提示,经常熬夜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比正常作息者高出近2倍。
睡前饮酒“助眠”
不少人觉得晚上小酌能睡得香,但事实恰恰相反。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回顾性分析显示,饮酒后入睡的人,夜间血压波动值显著高于未饮酒组,早晨血管硬度明显升高。
这意味着,表面上似乎帮助入睡,却实则让血管壁在一夜之间变得“更脆弱”。

血管健康,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把握科学的睡觉习惯。这里有三条简单有效的方法,建议今天就开始践行:
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睡觉前60分钟停止玩手机、电脑等发光设备,让褪黑素分泌恢复正常。实在忍不住,可以试着做闭眼冥想或听舒缓音乐来转移注意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深度睡眠
最好每天固定时间上床,整夜睡满7小时左右。如果前一天晚睡,务必“补觉”弥补损失。午休15-30分钟,也能明显降低血管负担。
杜绝睡前饮酒习惯
改喝温开水或无糖花草茶。医学数据显示,睡前饮酒与新发脑卒中风险升高18.4%密切相关,而用健康饮品替代,可以降压、助眠,一举多得。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现代医院》2020年第20期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2019版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