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夜里,特朗普又搞大动作了——签了份"最后通牒",要对170多国收高达70%的关税。
谁知道这张关系全球贸易的狠单子里,居然漏了一个国家。没错,就是中国,连提都没提。
美国怎么突然避开中国了?这背后藏着什么玩意儿?
作者-彤
美国现在真的急了。翻开账本一看,国债利息已经像无底洞一样吞掉了联邦收入的21%。
这是什么概念?就像一个月薪1万的人,光是还信用卡利息就要花掉2100块。剩下的钱还得养家糊口、维持运转,你说紧张不紧张?
更要命的是,这个窟窿还在越来越大。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国债利息支出高达2960亿美元。这数字够吓人的,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GDP。
面对这种局面,白宫的智囊团开始打起了歪主意。关税,这个原本用来谈判施压的工具,现在直接变成了填窟窿的救命稻草。
白宫预算办公室给出的算盘很精明:通过这轮关税计划,新增税收将填补37%的利息缺口。换句话说,这些钱不是为了保护美国产业,纯粹是为了给政府还债。
特朗普也不掩饰这个意图。在记者面前,他直接把关税称为"强制型税收计划"。以前好歹还要装装样子,说什么保护美国工人、维护贸易公平。现在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就是要钱。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把美国的财政危机转嫁给全世界。急眼的美国开始玩狠的,操作手法也变了味儿。
说到操作手法,特朗普这次真够直接。不再是谈谈停停的拉锯战,而是每天10封信的"轰炸式"通知。
这些信件不是邀请函,是正式通知书。内容简单粗暴:要想继续跟美国做生意,就得按这个税率来。72小时内必须回话,过期不候。
白宫内部把这套玩法叫做"单边清单式报价"。什么意思?就是价格不是谈出来的,是通知出来的。爱要不要,不要拉倒。
这种霸道做法连美国的传统盟友都受不了。英国算是"幸运"的,接受了10%的统一关税。但仔细看协议内容,根本没有什么特权。技术标准、认证流程、原材料审查,该卡的地方一个不少。
越南的处境更尴尬,表面上接受20%税率,实际上美方专门加了一条狠的:对通过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征收40%的惩罚性关税。这直接堵死了转口贸易的通道,等于在"协议背后"设限。
最有意思的是默克尔爆出的那个料。有次她和特朗普见面,特朗普故意不在媒体面前跟她握手。等记者走了,他又私下补握了一次。这就很说明问题——公开一套,私下一套。
对日本,特朗普更是毫不客气。前两天突然发飙,说"日本这么缺米却不买美国大米",威胁要加征30%-35%的关税。要知道,4月份给日本定的税率才24%,现在直接往上提。
这种操作就像拍卖一样,价高者得。面对这种压法,各国的反应可就精彩了。
你看这些国家,一个比一个头疼。平时跟着美国混的小弟们,现在也得挨这一刀。
欧盟内部直接打起来了。法国人的脾气你知道,马克龙公开表示要"强硬回击",不惜代价反制美国。德国人就比较怂了,总理朔尔茨倾向于妥协,觉得硬碰硬对谁都没好处。
这种分歧让欧盟委员会头大如斗,一边是法国的硬派立场,一边是德国的务实考量,中间还夹着一堆各怀心思的小国。内部都统一不了意见,怎么跟美国掰手腕?
日本的处境更加尴尬。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汽车产业尤其脆弱。丰田、本田这些巨头,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北美。一旦关税真的上到35%,这些企业的日子就难过了。
没办法,日本政府开始考虑部分让步。朝日新闻透露,他们正在琢磨多买点美国农产品,换取关税减免。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平安,用市场换生存。
印度的反应更加现实。之前还嚷嚷着要征收报复性关税,现在风向一变,开始考虑接受美国的条件。印度时报报道,莫迪政府可能会用某些行业的开放换取关税豁免。
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传统盟友,更是连句硬话都不敢说。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特朗普盯上了。
最讽刺的是,这些平时在国际舞台上高谈阔论的发达国家,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一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这么一对比,中国的处境就显得特别了。
为啥中国能置身事外?说白了还是实力够硬。
三个月前,当特朗普首次对华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的反应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不是妥协,不是求饶,而是硬碰硬的反制。美国加多少,中国就反制多少。
这种强硬立场一开始让不少人捏了把汗。毕竟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体,硬怼真的明智吗?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简直是神来之笔。
关键在于中国有足够的经济体量和市场影响力。2024年中美贸易额达到68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就有5246.56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深度依赖中国制造。
一旦真的打起贸易战,受伤的不只是中国。美国的通胀会火上浇油,股市债市会遭殃,供应链会变成一团乱麻。特朗普政府尝到了苦头,这才学乖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定力。不是一味的对抗,而是有理有利有节的博弈。6月10日,中美在伦敦举行高级别经贸磋商,达成了"伦敦框架协议"。
这个协议不公开,但具体动作已经陆续兑现。美国取消了对中国的三项重要出口限制:EDA芯片设计软件、C919单通道客机发动机以及乙烷出口。
特别是8艘乙烷运输船重新开向中国,这就是实打实的谈判成果。之前这些船因为政策限制,只能在墨西哥湾干着急。现在禁令一解除,立马就启航了。
西门子、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这些公司也重启了对中国的产品支持。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企业早就憋坏了,一有机会就抢着回来赚钱。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美国对现实的妥协。他们发现,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不仅没用,反而会失去巨大的市场。C919发动机禁令的取消就很说明问题——美国知道卡脖子适得其反。
实力面前,连"美国优先"都得让路。
这事儿真有意思。表面上看是关税大战,其实是美国财政危机的真实写照。当世界老大开始靠收"保护费"过日子时,你就知道格局在变了。
中国能成为170国中的唯一例外,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硬实力。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国际舞台上,只有实力才能赢得尊重,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面对美国这套"通牒+关税"的组合拳,你觉得下一个妥协的会是谁?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