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入学仅三天,恶心的一幕就上演了!上大学等于“退役”?

全红婵才进大学三天,恶心的事情就上演了。

网友说她胖了,说她“镀金上学”。

甚至连“983大学”四个字的牌子,都有人嘲讽。

这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全红婵,不是你们的娱乐玩具。

她的沉默,是懂事;她的隐忍,是克制。

但别忘了,她是那个从泥土里跳出来的冠军,不是你们键盘底下能踩扁的“花瓶”。

她踏入校园的第一天,穿着宽大的校服,举着KT板拍照。

她拘谨地坐在新生典礼第一排,面对镜头小小声地回应着:

“你好,我是全红婵。”

在领导讲话时,她挺直了背。

在上台接受徽章时,她双手接过,一鞠躬。

她是那天全场掌声最响的女孩。

而且她还带来了一份“独一份”的礼物——亲笔签名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

这个细节,瞬间刷屏。

有人感叹:这就是顶流冠军的排面。

也有人酸溜溜:这不就是镀金嘛。

殊不知,她的入学过程本身就带着故事。

早在2025年5月,她就通过优秀运动员保送,进入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院长是谁?

短跑名将苏炳添。

而为了高水平运动员,学校还特意成立了“二沙精英班”,既能保证训练不掉线,又能兼顾学业。

一句话:她不是来混文凭的,而是来补上过去被跳水耽误的校园时光。

开学典礼那天,她坐在第一排。

别人眼里,她拘谨、腼腆,不敢多说话。

可当同学们热情打招呼,她还是礼貌回应。

当作为新生代表上台接受徽章,掌声一度盖过了音乐。

这是大家从未见过的全红婵。

不再是跳水台上那个“冷酷天才”,而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陈若琳就在旁边看着,笑得意味深长。

这位曾经的奥运冠军,如今是她的教练,更像是她的“家人”。

当天采访时,陈若琳随口问了句:“你一个月生活费大概多少?”

全红婵愣了愣,认真回答:“差不多1500块,吃饭就够了,学校的东西很便宜。”

一句平平无奇的回答,却被网友刷屏

有人说,她的情商真高——既不炫富,也不卖惨,只是实实在在说出一个普通学生的消费水准。

还补了一句:打算请陈若琳喝奶茶。

这才是全红婵。

懂事、贴心,不会作秀。

但网络呢?

不会因为你真诚,就少骂你一句。

入学三天,负面评论已经排队上场。

第一波:身材。
“胖了”“没腰了”“压不住水花了”。

像是忘了她才刚从伤病中走出来。

第二波:学校。
有人拿着“983”牌子冷嘲热讽:“985都不是,还好意思秀?”

其实这帮键盘侠们根本不知道“983”的真正含义。知道的小伙伴请发到评论区。

第三波:资格。
“保送不就是走后门吗?”

“凭成绩能考上吗?”

一时之间,全红婵被从头到脚,翻来覆去审判。

可是,有些评论,真是既残忍又可笑。

身材?

14岁那年,她站上东京奥运会,瘦得像一根竹竿。

如今18岁,身体逐渐发育,吃得好、睡得好,体型变化再正常不过。

难道健康不是一种幸福?难道一个女孩只能永远保持“营养不良”的模样?

你说她没高考。

她确实没参加过高考,但你扪心自问:

她从7岁开始训练,每天跳100多次,腰伤、膝伤、脑震荡一样没落下。

你高考那年,在空调房里刷题,她却在国家队水里泡着,一跳定胜负。

你写作文的时候,用的是模拟题;她背负的,是“为国争光”。

她用自己最黄金的青春,成就了你口中的“民族荣光”,结果如今只换来一句:

“她不配进大学”

那请问,谁配?

大学不是镀金的橱窗,难道只能靠文化分?

你要是愿意看榜单,中国每年有上千名特招、免试、保送入学的运动员、艺术生、竞赛选手。

你为什么只盯着她?

是因为她火?

还是因为她太让你嫉妒了?

你接受不了,有人比你更努力,更拼命,却还能获得掌声。

你看不得,穷人家的孩子,终于被命运抬了一把头。

过去半年,她几乎没什么比赛机会,话题热度直线下滑。

一边是身体的伤病,一边是网络的谣言。

从“神童”到“笑柄”,只隔了一次“发育关”。

可她选择去上大学,不是逃避。

而是要给自己新的起点。

可网友们却纷纷议论:“这上大学了,不就是退役了吗?”

苏炳添已经说得很清楚:大学课程会配合训练赛程,学制最长八年,不影响跳水。

她仍然是国家队的运动员。

所谓“含泪退役”,不过是自媒体的蹭流量标题。

更残酷的是,人们对她的要求,总是超出她的年龄。

她出身穷苦家庭,小小年纪就养活了一家人。

外界看到的,是“全满贯冠军”的光环。

可在家里,她还是那个会拎着零食袋回村,给哥哥妹妹分糖的小女孩。

把跳水奖金寄回家,帮爸妈翻修老屋、买家电的小女儿。

她从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别人。

哪怕被骂“胖”,她依旧会在采访里笑着说:“我挺开心的。”

这种懂事,这种早熟,让人心疼。

这个世界已经够累了。

别再拿放大镜去审判一个孩子的体重、成绩、和选择。

她的身体在恢复,她的学业在起步,她的人生还很长。

而我们该做的,不是拉住她问她会不会做高数。

而是松开手,让她走下跳台,走进人海,走向她自己选择的未来。

因为她叫全红婵。

不是跳水机器,不是娱乐话题。

她只是一个——终于有机会喘口气的孩子。

如果你也曾为她的三跳满分鼓过掌,

请也为她的读书、成长和探索,留一丝理解。

她跳出了水花的荣耀,

也该被允许,跌进生活的烟火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体育   跳水   运动员   大学   掌声   懂事   拘谨   水花   冠军   伤病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